您的位置  都市男女

荒坡里长出“花果山”:“果香黑林”炼成记

  中新网连云港8月1日电(记者 刘林 于从文)蓝天白云,绿树婆娑,一阵海风吹过,成片的果林散发出馥郁甜香。不远处的大吴山青翠欲滴,梯田层峦叠嶂。

  “想不到吧,这片果园是2016年刚种下的,以前这里就是一片荒地。”31日下午,站在大吴山脚下的西石沟果园内,连云港市赣榆区黑林镇党委书记马秀云告诉记者,修了路,招来了商,才有了这片果园。顺着果园门前的柏油路往远处看去:猕猴桃、红桃、苹果、蓝莓……各种果树林高低起伏,围绕在大吴山四周,乡间公路蜿蜒曲折,穿插其间。

  连云港市赣榆区黑林镇,地处苏鲁交界,位于赣榆城区最西北,交通闭塞,典型的丘陵地貌使得山瘠地薄,产业基础薄弱,是赣榆出名的经济薄弱镇。据统计,2012年,全镇共有建档立卡低收入户3174户8751人,贫困发生率达19.61%,经济薄弱村17个。

大吴山脚下,成片果林高低起伏。 盛捷 摄大吴山脚下,成片果林高低起伏。 盛捷 摄

  要想富,先修路

  “那时候一提到黑林,没一个干部想来。为啥?考评不达标,奖金只能拿到别的乡镇一半。”提起往昔黑林镇,镇党委书记马秀云记忆深刻。

  为摘掉“穷帽子”,改变黑林镇经济落后的现状,镇领导班子经过缜密调研,决定充分利用高山丘陵水乡风光独特资源,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说起来容易,真干起来却没那么简单,“我是老板我也不来,走到半道就被这破路颠回去了……”这样的自嘲的“戏言”都快成了镇里干部的口头禅。

  黑林镇的转折来自“一条路”。2016年,县里决定在黑林镇修建一条15公里的果园路,支持该镇观光农业发展。

  马秀云心里还是嘀咕,“县里只给了修路的钱,占地补偿还得自己出,可是镇里账上没钱怎么办?”和西石沟村的老周书记一合计,老周书记当即拍板:“只要建公路,我们一分钱补偿都不要。”

  公路建起来后,马秀云的“果香黑林”设想开始逐渐实现。

  “这一片1200亩,种的是华硕苹果,今年亩产能达到3000斤,明年将进入盛果期,亩产将近6000斤。”西石沟果园负责人陈家文告诉记者,今年亩产值将过万元。“我们公司是做房地产的,当初决定来做农业,大部分股东都持反对意见,但董事长独具慧眼,义无反顾地来了。”

  陈家文说,果园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县里、镇里的扶持。“交通不行,镇里就争取各种资金来修路;丘陵地带留不住水,没有自然灌溉条件,镇里就扶持我们做了滴灌设施。”

  尝到修路甜头的马秀云一发不可收拾,短短几年时间内,争取各种资金60余亿元,为全镇修了60多公里的乡间道路。“建成一个果园,镇里就想方设法修上一段路,将果园串联起来,慢慢地才有了现在的规模。”

邵泽全查看蓝莓长势。 于从文 摄邵泽全查看蓝莓长势。 于从文 摄

  集聚效应显现,荒坡里长出“花果山”

  “以前的黑林镇,种庄稼靠天收,种果树不成活。没想到现在因地制宜,却成了北纬35度世界公认的水果最佳生长带。”马秀云笑称,区位劣势变成了优势,也有一段佳话。

  早在2009年,镇政府号召发展高效农业,新埠地村村支书邵泽全南下北上求“良方”。一个偶尔机会,邵泽全从一位山东老板处得知种植蓝莓,一斤能卖到七八十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邵泽全和村委班子一起认证决定种植蓝莓,并和这位山东老板签订协议,山东老板提供蓝莓苗给村里栽植,蓝莓全部由他收购。

  第一年,邵泽全带头种植,一共种植了100亩,第二年蓝莓结果了,一亩地收入六七千元。见到效益不错,第二年全村又增加种植100亩。第四年,新埠地村蓝莓种植扩展到600亩,每亩收益超3万元。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看到种植蓝莓收益大,村民们纷纷种起了蓝莓。现在新埠地村家家户户种植蓝莓,全村2200多亩的耕地和山荒,种植蓝莓的达1100亩。还有800亩的苹果和300亩的红心猕猴桃。成了名副其实的特色果林种植村。

  “黑林镇怎么能把蓝莓这么娇贵的水果种好?一样品种的水果,为什么黑林产的就比其他地方的好吃呢?”有人就查询资料,这时才发现黑林镇竟然是位于北纬35度世界公认的水果最佳生长带上。“日本苹果,波尔多葡萄都位于这个纬度。”

  2011年,以种植温室蓝莓为主的江苏沃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落户黑林,江苏沃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富林村分两批流转山荒地2000余亩打造高效蓝莓基地。沃田集团是全国唯一一家蓝莓全产业链新三板上市企业。

  此外,黑林镇先后引进农业种植、加工类企业13家,除了沃田集团,还拥有江苏省最大的红心猕猴桃基地。据统计,全镇种植特色水果3万余亩,其中蓝莓10000余亩,红心猕猴桃10000余亩,苹果4000余亩,黄桃2500亩……

  集聚的产业也为黑林镇的脱贫致富带来了澎湃动力,当地农户每年可从园区取得各项收入共计11400万元,实现年人均收入增长约2470元。数据显示,黑林镇的脱贫攻坚也走在了前列,截至2018年底,黑林镇共有5915人达到省定脱贫标准,贫困发生率降至1.4%。

  村民富了,村集体经济也壮大了。西沟村的老周书记告诉记者,2016年他刚干村支书时,村里欠款高达100万元,现在已经还清了欠债,每年收入超过50万元。昔日的穷山沟、荒山坡变成了果香四溢的“花果山”。(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