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都市男女

“重庆好医生”系列报道|李冬玲:对病人24小时开机

(梁呈蔚)作为医生,她时时将患者装在心里,24小时保持与病人联系畅通;作为卫生院副院长,在她的带领下不断改进诊疗技术,被评为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她就是大渡口区跳磴镇卫生院副院长李冬玲。

时刻装着病人的医生 

24小时手机畅通

行医20余年,李冬玲总是保持与病人24小时联系的畅通,有时,深夜接到病人家属的一个电话,她都毫无怨言地赶到病床前。她说,“医生需要病人的信任,病人需要医生的责任”,只要是为了病人的救治需要,病房中总能看到她的身影。

查房询问患者病情

曾经一位住院患者突然发生心室颤动,点名要李冬玲到医院。接到电话后,她立即赶到医院,安抚病人情绪,分析病情,让患者放心。此后,她给科室医生定了一条规定:“凡是危重病人,无论什么时间要见我,一定要尽量给予满足,要让他们时刻感到安心,减轻恐惧感。”她说,只有让病人看到医生的信心,病人才会有信心。

“有些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不强,把病情解释得清楚一点,回答疑问时耐心一点。”在李冬玲看来,这些对自己而言,只不过是多花点时间和精力而已,而对病人而言,换回的可能就是健康乃至生命。自从李冬玲来到卫生院以来,病人的转院率开始下降,大家对医院的信任度提高了。只要与她接触过的人都说,她就是一个心里时刻装着病人的医生。

患者的贴心邻居 

只选择有疗效且实惠的药品

和往常一样,李冬玲和两名医护人员带上医护包,开始“走街串巷”,为蓝沁苑社区行动不便并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提供上门诊疗服务。李冬玲说,这样的上门诊疗服务,是她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年初对居民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以来,我们共对近300户家庭进行了签约。”

李冬玲正在查看病案资料

“李医生,你们又来为我们看病哇!”今年67岁的徐平老人,去年因为突发肠梗阻,险些失去生命,当时李冬玲刚好调到卫生院,在危急之中,李冬玲和大家一起将他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她回忆,当时情况很紧急,多数人主张转院,“我了解后,觉得处理得下来,就把病人留了下来!”事实证明,李冬玲的判断是正确的。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跳磴镇卫生院的副院长,工作中常会遇到药品供应商、患者家属送“红包”、请吃饭的情况。每当药品供应商以不同方式给她送“红包”时,她都严厉拒绝,并告诉药品供应商,“我只选择对病人有疗效且经济实惠的药品”。

对患者家属以不同方式给她送“红包”时,也是婉言谢绝,实在推脱不掉干脆把钱交到病人住院押金里。这样的事情,一年不知要遇到多少次,她都挨个退回,许多患者及家属深受感动,便再次送来锦旗、镜匾、感谢信,以表达他们的心意,赞誉这位“医德高尚”的好医生。在她的带领下,医院医务人员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不计报酬、认真履行职责。

提高诊疗技术 

荣获“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

参与辖区重大突发医疗救治活动,参加各种院内外会诊、抢救等成了李冬玲的家常便饭,且经常牺牲节假日、星期日时间全身投入到工作中。

两年前,年仅45岁的李冬玲刚刚任命跳磴镇卫生院副院长,初到管理岗位的她自知学识不够,管理水平尚浅,为了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她观摩上级医生的查房与教学,在病房内、病床前,认真研究病人病例资料,寻找最有效最便宜的诊治方案,为年轻医生孜孜不倦的讲解病例。她致力于临床上常见病例的诊断和治疗,选派年轻同志到重医附一院、重医附属儿童医院进修学习,与重医附一院、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建立远程诊疗合作,让辖区群众在家门口就享受三甲医院的诊疗服务。在她的带领下,跳磴镇卫生院不断改进诊疗技术,医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执业能力,整体医疗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医院被评为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

急诊、门诊、查房……李冬玲日复一日的奋战在医院第一线。她说:你们的康复就是对我最大的感谢!多年来,李冬玲一直保持着对工作认真负责,对病人服务热情,对同事平易近人,对生活易于满足的态度,用朴实的行动实现了一名医生救死扶伤的铮铮誓言,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业精神。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