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县人民医院医生谢文军:“情话”温润有情,打动“新冠肺炎”患者
“美好一天,从心开始!”
2月17日,忠县人民医院隔离病区的抗疫战士谢文军像往常一样在自己的“作战服”上写下了激励自己、鼓舞战友、温暖患者的一句“情话”。
“总有人要去,我只是先去”
“党员的称呼不是用来喊口号的,也不是开会做笔记的,而是需要我们以身作则当好排头兵的!”谢文军,忠县人民医院骨一科的一名主治医师。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作为一名有着15年党龄、14年临床经验的80后医生,谢文军瞒着父母第一时间向组织递交了请战书。
1月27日,谢文军接到了增援发热门诊的通知。“爸、妈,明早我要到发热门诊了。”谢文军知道“纸是包不住火的”,晚饭的时候告诉父母自己要到发热门诊这事,立即遭到了母亲闫安媛的反对:“你一个外科医生去干嘛?”因为谢文军的妻子熊丽在重庆上班,过年也没回来,如果他也走了,就没人管俩孩子的学习了。晚餐不欢而散,其实老人更多的是担心儿子的安全。
谢文军只得采取迂回战术,通过妻子来做父母的工作。在电话里他告诉妻子,自己以前在急诊科工作过,有经验。这个时候党员就应该上,还可以给孩子们做个榜样。妻子知道谢文军赴战心意已决,问他怕不怕?“不怕嘛,总有人要去,我只是先去而已”。
晚上,谢文军正在收拾衣服的时候,母亲走进他的房间,“洗漱用品放在门口桌子上了,别忘了带走。”母亲转身关门的一刹那,谢文军看到了她脸上的泪水,他也哭了。
第二天一早起床,孩子们还在熟睡中,父母房门紧闭,客厅餐桌上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下压着一张纸条,是父亲谢国辉的字迹:你是家庭的支柱,是父母的孩子,是孩子的父母,是家庭离不开的唯一。父母能理解你,但希望你务必做好自我防护,保持健康才能更好地救死扶伤!孩子交给我们吧,安心去治病救人,为你加油。
68岁的谢国辉是一名退休教师。在民族大义面前,他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谢文军的眼泪瞬间夺眶而出。带着“我是党员”的必胜信念和父母的殷殷嘱托,谢文军勇敢地踏上了战“疫”的征程。
(脱下防护服的谢文军)
身处“前哨站”,我是“排头兵”
发热门诊是疫情防控的“前哨站”,承担着发热病人的接诊、排查等重任,不放过、不漏过一例疑似病例是医生的职责。谢文军每天与发热病人高频率近距离接触,就好比战“疫”中冲锋在前的排头兵,处处危机四伏、如履薄冰。
为了节省防护服,坐诊医生白天黑夜两班倒,防护面罩一扣就是十几个小时,不敢喝水,少上厕所,吃饭也只能简单地扒几口。夜班从下午5点持续到次日早上8点整整15个小时,累了困了只能趴在办公桌上眯会儿。长时间戴着口罩、护目镜、橡胶手套,平时那张帅气的脸早已满是深深的勒痕,双手也被捂得发白起皱。“脸、鼻子、手,超级难受!”谢文军最期待的就是摘掉面罩的那一刻,因为那是一种从所未有的轻松和自由。
因为安全的要求,谢文军每天即使下了班也不能回家,只能呆在医院指定的宿舍里,而家就在宿舍外不足300米的地方,近在咫尺,却只能对着手机与亲人隔空相拥。满怀愧疚的他最放心不下的是父母的身体,还有两个孩子是否已习惯了他的天天缺席。
尽管每天都很苦很累,但谢文军始终都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有空的时候就在朋友圈发一条信息,给自己打气、为战友加油,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在这场战役里,我们要做最勇敢的冲锋者,做人民最坚强的后盾,做最美的逆行者。加油!”
(防护服上的每一句话让患者感受温暖与阳光)
隔离空间不离爱,医病还需医“心”
2月8日元宵节,已在发热门诊持续工作11天的谢文军又勇敢地走进了感染科隔离病区,似乎离危险又更近了一步。
谢文军接手的第一个病人,是一个情绪狂躁的疑似患者。在给他采集鼻咽拭子、口咽拭子和肛拭子的时候,一直挣扎着拳打脚踢不肯配合。谢文军鼓足勇气站在一旁等待,“看我穿成这样,你是不是有些害怕?我是来帮助你的。”隔着防护面罩,谢文军开始跟他对话。好一阵子,病人才安静下来,谢文军心里有一股说不出的滋味。
被送到隔离病区的病人,没有亲人陪伴,恐惧、焦虑、孤独、抑郁。而“全副武装”的医务人员隔着厚厚的防护面罩,与患者产生了距离感,难以用语言和眼神交流。“隔离空间不隔离爱,医病还需医心”谢文军开始思考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给病人以最大的鼓励。看不清我的脸,但是可以看清我写的字。带着这样的想法,谢文军决定每天在自己的防护服上写下一句有意义的“情话”。
“未来可期,人生值得”“生活很美好,请记得微笑”……
为了让病人看得更清楚,每次离开病房时,谢文军都刻意地放慢了脚步。“谢医生,谢谢你!你每天写在背上的话,我都在看!”第5天,当谢文军正要离开病房时,那个病人第一次主动开口说话了。那一刻,谢文军备受鼓舞,他决定将这样的“情话”进行下去。就这样,他以别样的方式给病人以鼓励和温暖,成为隔离病区最温情的一道风景。
“医学是冰冷的,医疗器械更是冰冷的,我希望可以用慈悲的心为这些冰冷赋予人性的温暖。”
谢文军,一个逆行而上的80后党员医生,在这场战“疫”中践行初心使命,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答卷。医路漫漫,未来的每一天,他还会用这样的方式,跟他的病人说“情话”。(文/杜德勤 马成兵 马太超 图/忠县人民医院提供)
- 标签:
- 编辑:小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