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产评选与申报热度不减
工业遗产项目可可托海矿务局三号脉露天开采矿坑夜景。
可同时存在于两套体系内
图为位于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启新水泥厂厂房。2018年1月,“启新水泥厂”出现在“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名单中;同年11月又再次列入“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目前,许多工业遗产项目都可以同时获得两项“工业遗产”称号,比如张裕酿酒公司、鞍山钢铁厂等。
工业遗产尤其强调“利用价值”
工业遗产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厂房建筑本身,还体现在将工业遗产和文化创意结合起来发挥新特色。
图为:陶溪川文创街区位于景德镇东城区,由景德镇国营宇宙瓷厂改建而成。人们可以在曾经制作陶瓷的旧厂房里喝上一杯咖啡,又或者是在工人宿舍前看一场老电影、坐在由废弃机床零件打造的园椅和路桩上聊天……
魏 雪摄
博物馆是工业遗产的标配
图为:工业遗产“沈阳铸造厂”位于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其中的中国工业博物馆,收藏了许多各时期工业品。
大部分工业遗产都有自己的博物馆,展品体现着该项遗产的技术价值、工业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也是最吸引游人的所在。
工业遗产评定
有两个并行体系
目前,中国工业遗产评选有两套标准体系。一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推出的“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第一批在2017年12月公布、第二批在2018年11月公布;另一套是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和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推出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在2018年1月公布、第二批在2019年4月公布。
“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和“中国工业遗产名录”有着不同的评选体系和特点。
“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的评选流程是“先申报后评选”。首先,工业遗产的产权人提交申报工业遗产的各项材料,再由工信部工业文化中心组织专家审核,现场勘查,最后确定出名单。
“所有权人申报”是“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的另一个特点,旨在充分尊重遗产所有权人意志,并在实践中通过政策协调、引导产业发展、搭建宣传平台等方式鼓励所有权人积极申报工业遗产。
“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的评选流程,则是根据历史资料评选,是由社会组织为主负责的评定过程。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刘向东说:在“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的评选过程中,“并没有行政力量的介入。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和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先从史料中寻找线索,筛选出初期名单,在充分征求相关学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有突出价值的工业遗产。”
第三批评选和申报
正在紧锣密鼓进行
自2017年8月,工信部发出评定第一批国家工业遗产的通知,此后两年时间里公布了两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共评定了53处工业遗产。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马雨墨介绍,工信部正在开展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的审查评选工作。
2018年至今,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与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发布了两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共计200项工业遗产。刘向东说:“今年研究院与城市规划学会在做第三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的筛选,预计2020年发布。”
为何热度不减?
旨在提升工业综合竞争力
我国已是世界制造大国,但对工业文化的理解水平、发掘能力还较弱,在行业和社会中都还远远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
促进工业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离不开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于是,工业遗产就不能简单理解为产业转型或多了一个文创产品,“工业遗产”是保持和提升中国工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和“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的评选来确定一批有突出价值的工业遗产,就显得尤为重要。
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除负责前三批国家工业遗产的认定,也通过参与建立全国工业遗产联盟、全国工业博物馆联盟、全国旅游联盟等方式来深度发掘工业遗产的价值,充分展示我国工业发展历史中的文化理念和激发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活力。
刘向东阐述说:“我们不仅发布了“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还编辑出版了“中国工业遗产故事”丛书和制定“工业遗产技术价值评价导则”等。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让公众了解到我们有非常多有价值的工业遗产,引起社会的关注,增加公众的参与度,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的工业遗产保护。”
建立名录后
考验产权人“活化”本领
下一步将会怎么做?
马雨墨认为,“目前,在工业文化研究体系、工业遗产评价机制、工业文化推动城市转型升级等方面,我们积累了一些研究成果。下一步通过将这些研究成果转化成遗产保护利用的政策建议、宣传和活动方案,为工业文化提供持续输出的动力来源。”
“在‘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发布之后,我们还有很多后续工作。我们会编辑出版‘中国工业遗产故事丛书’和制定‘工业遗产技术价值评价导则’等。”刘向东说。
不断开拓工业遗产的研究领域,离不开理论指导。据悉,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正在组建国家工业遗产专家库,与中科院自然史所、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北科大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广泛沟通,积极开拓研究领域。
工业遗产的保护只靠政府扶持还远远不够。“下一步”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动员产权人结合工业遗产自身价值开展“活化”利用。马雨墨说:“历史文化遗产大都为遗址,需要财政支持来维护。但工业遗产的所有权一般归企业,大多数工业遗产有自身的生命力。通过企业的合理运营,按照要求,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创收来反哺保护。这种做法既能让所有权人积极活化利用工业遗产,向社会大众传播遗产价值,又能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工业遗产并非中国独有,持续推进国际间合作交流,借鉴国外有效经验做法,也是下一步要瞄准的目标。马雨墨认为:“国际上工业遗产的产业化有非常多的经典案例,有片区升级的鲁尔模式,有主题公园的铁桥模式,有井下探秘的维利奇卡盐矿模式,德国的鲁尔区在上世纪末建立的鲁尔工业文化之路(ERIH),这些是工业遗产和旅游结合的理想状态。我们已经和英国、德国、日本相关部门和组织保持着密切的交流和活动,希望中国的乃至亚洲的工业遗产之路能够早日搭建,为大众、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目前,作为工业遗产产业化、保护和利用常态化的配套体系,全国工业旅游联盟已经建立,并搭建了工业遗产相关的服务平台。
(本文照片除署名外,均来源于网络)
- 标签:
- 编辑:小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