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牌珠宝盈利空间令人担忧 存货金额存明显矛盾令人不解
珠宝类上市公司明牌珠宝已不是第一次出现增收不增利情况,而正因如此,其在今年还接到了监管层下发的问询函。梳理明牌珠宝经营情况,可发现该公司相关财务数据在勾稽关系处理上是存在明显疑点的。
近年来,随着购买渠道和消费习惯的转变,珠宝行业一直处在转型调整过程中,在此期间,有的公司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而有的公司则是出现了一些困局,这其中就包括了珠宝上市公司明牌珠宝,其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也不是第一次出现了。
针对明牌珠宝经营业绩异常情况,监管机构在今年对其下发了问询函,而上市公司也于6月5日作出了相应回复。然而即便上市公司在回复函中解释了一些疑点,但《红周刊》记者依然发现,明牌珠宝在经营方面仍然是存在一些疑问的,尤其是库存、营收、采购等相关数据在财务勾稽关系处理上的异常,是需要公司做进一步合理解释的。
盈利能力堪忧
财报披露,明牌珠宝2017年、2018年营收分别为36.86亿元和40.94亿元,同比增长了10%和11%;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725万元和9143万元,同比增长99%和4.79%,变化明显。看着利润似乎不低,可实则这八、九千万元的净利润并不全是靠日常经营所得,大部分来自于非经常性损益,若剔除这一因素影响,则明牌珠宝扣非后净利润将少的可怜,2016年仅有0.99万元,2018年为411万元,只有2017年稍好一些,达到了3252万元。如此的盈利情况,对于一家营收动辄三、四十亿元的珠宝类上市公司而言,实在有点不忍睹目。
值得注意的是,明牌珠宝近几年的非经常性损益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2015年收购的苏州好屋信息技术(仅收购25%股权)给予的业绩补偿款。当年收购时,苏州好屋就做出了业绩承诺,称2016年至2018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1.8亿元、2.5亿元和3.2亿元,可实际上这三年净利润仅有1.31亿元、1.45亿元和1.88亿元,为此,苏州好屋向明牌珠宝支付了较多的业绩补偿,进而导致上市公司净利润出现增长。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苏州好屋的业绩承诺期仅到2018年,2018年之后若其经营情况仍未出现好转,则不会对明牌珠宝再进行业绩补偿了,届时明牌珠宝的非经常性损益将会少了一大笔。而苏州好屋的经营情况一旦继续不乐观,则明牌珠宝将对其做资产减值处理,要知道,仅2018年就已经减值了6000多万元。
资料显示,黄金饰品一直是明牌珠宝的主要营收来源,2016年至2018年,营收占比为86%、87%和90%。除此之外,明牌珠宝还有一些镶嵌类饰品、铂金饰品、银制品等业务,虽然毛利率高一些,但占比都不太大。受市场需求量影响,期间铂金饰品、银饰品的销量分别比上一年同期下降了38%和50%。由此可以看出,铂金饰品、银饰品的销售对于明牌珠宝来说,是无法成为其业绩支柱的。
目前,明牌珠宝在经营上正陷入一种“费力不讨好”的困局,营收虽然不少,但挣到手里的“真金白银”并不多,毛利率低的可怜。资料显示,2018年明牌珠宝总毛利率为8.68%,为近三年历史新低。作为业绩支柱的黄金饰品业务,其毛利率更是仅有6.02%,相比上一年下降了1.8%。
《红周刊》记者发现,出现这一情况的很大一个原因是明牌珠宝2018年所销售的黄金饰品很大一部分是不需要太大技术含量的黄金投资金条订制类业务,这种业务只需要采买黄金原材料,做批量简单加工,创新度、技术含量都较小,因此毛利率也就不是很高。与此同时,公司的黄金饰品业务还多与唯品会进行合作,仅与唯品会的合作销售额就达9亿元左右,占公司2018年41亿元的营收的四分之一左右,从经营角度看,这种低毛利率的产品虽然增厚了上市公司的营收,但对公司的盈利能力提升却是并不明显的。更为重要的是,为发展这类业务,公司还需向供应单位交1亿元保证金才能租赁到大量金条,这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资金的使用,给公司资金链带来一定压力。总而言之,批量简单加工销售黄金饰品这项业务是否划算,是需要公司自身去掂量一下的。
营收数据令人不解
除了产品销售上存在增收不增利情况外,结合公司近几年财报,《红周刊》记者发现明牌珠宝的营收数据是有一定异常的。
财报披露,明牌珠宝2016年至2018年营业收入分别达到了33.5亿元、36.86亿元和40.94亿元,其中考虑到2018年5月1日之前国内营收增值税17%税率、5月之后营收增值税率按16%征收的影响,公司2016年至2018年含税营收大约为39.2亿元、43.13亿元和47.69亿元(其中2018年1/2营收按17%税率,1/2营收按16%税率来大体计算)。
同期,明牌珠宝这三年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别为41.45亿元、43.06亿元和47.78亿元,此外,2016年至2018年新增预收款分别为1774.81万元、-3717.99万元、1261.54万元,对冲同期与现金收入相关的预收款项影响,与这三年营收相关的现金流入了41.27亿元、43.43亿元和47.65亿元。将这三年含税营收与现金流数据勾稽,则2016年、2017年现金流入比含税营收多出20751.75万元和2960.59万元,而2018年含税营收比现金流入多出380.68万元,理论上这些差额应该体现在当年的应收款项新增或新减上,即2016年、2017年应收款项应该减少20751.75万元和2960.59万元,2018年应收款项应该相应增加380万元。
实际上,在这三年的资产负债表中,明牌珠宝2016年至2018年的应收账款(包含坏账准备)、应收票据合计分别为39795.56万元、34862.86万元和30279.16万元,应收款项分别相较上一年减少了22618.65万元、4932.7万元和4583.7万元。显然,这一结果与理论结果是明显不符的,其中2016年、2017年应收款项多减少了1866.9万元和1972.11万元,而2018年应收款项非增反减,差异达4964.38万元。
采购数据存较大差异
除了营收数据存在异常外,明牌珠宝2017年和2018年的采购方面数据同样存在较大金额异常。
财报显示,2017年、2018年明牌珠宝向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分别为38.03亿元和41.44亿元,占总采购金额的比例为92.99%和94.82%,若采购金额按17%增值税率计算,则2017年和2018年含税采购金额分别约为47.85亿元和51.14亿元。
在明牌珠宝2017年和2018年的现金流量表中,公司“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分别为37.8亿元和42.87亿元,剔除当年预付款项新减少的5902.89万元和24464.38万元的影响后,与采购相关的现金支出分别达到了38.39亿元和45.31亿元。将含税采购与现金流勾稽,差额分别为94663.75万元和58244.77万元。理论上,这部分差额金额将会体现在当年应付款项的新增上。
可事实上,2017年和2018年的应付款项分别为8102.86万元和6794.64万元,2017年相比上一年仅增加了2091.81万元,而2018年未增反减少了1308.22万元。很明显,这些金额与理论金额是不相符的,分别存在高达9.26亿元和5.96亿元的差异。
即便我们考虑到明牌珠宝当年的固定资产原值、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原值的增减情况,也无法解释这部分数据差异。财报披露,明牌珠宝2017年和2018年固定资产原值、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原值之和分别为36583.64万元和37083.79万元,当期新增了1974.96万元和500.15万元,而同期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分别为2665.2万元和3173.11万元。理论上,2017年和2018年应付款项应减少690.24万元和2672.96万元的,但如此之少的金额显然是不足以解释前面分析出来的巨额数据差异的。
存货数据有疑
除以上问题外,明牌珠宝的存货相关金额也是存在一些疑问的。虽然明牌珠宝在2018年财报中披露的存货相关数据并不够全面,但从现有的数据来看,其2018年采购原材料金额达到了43.7亿元,当年的营业成本为37.38亿元,将采购金额与营业成本相减,约有6.3亿元的差额。从明牌珠宝的经营模式来看,其营业成本中有大量金额为材料费用,也就是说,至少有6.3亿元原材料是需要记入2018年的新增库存的。
但是,查看2017年、2018年的库存情况,2018年存货账面总价值并未增加,相反还减少了1023万元,那么其应该新增原材料库存又去哪儿了?要知道,存货对于明牌珠宝来说一直是资产的很大一部分,2017年占其总资产比例达40%以上,2018年也在39%左右。若存货金额存在异常,则公司其它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也就很值得考量了。
- 标签:
- 编辑:小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