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广告
您的位置首页  南宁魅力  美食

南宁三街两巷游玩攻略(南宁三街两巷游玩景点)

南宁三街两巷游玩攻略(南宁三街两巷游玩景点)

 

12月23日上午

老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正式开街

作为具有鲜明老南宁历史文化特色的文旅项目

今年开街商业面积近6000平方米

业态涵盖休闲餐饮、特色零售、文化展览等多元领域

有时候很想有那么一个人,能够真正的带我回家,去那么一个有灯光,内心可以平静到什么也不去想的地方,可是,我知道那个地方叫做远方,现实已把我们打击的憔悴不堪。

三街两巷

三街两巷指兴宁路、民生路和解放路三条街道以及金狮巷、银狮巷两条古巷道,这些地方承载着许多老南宁共同的回忆,散发着邻里街坊人情味满满的气息。

去老南宁·三街两巷怎么逛、看什么?让小布带您先睹为快

街区设计修旧如旧建新如旧

三街两巷

阝 勹

廴 匚

作为见证邕城百年商业繁华的老街区,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规划面积18.6公顷,其中留下了大量具有历史风貌的骑楼建筑,以及新会书院等蕴含老南宁历史文化的会馆建筑,南宁市近60%区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均集中汇聚于此。

不同于以往只偏重于平面规划,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设计重点围绕历史沿革、发展策划、空间规划、交通研究、建筑方案、收益分析等方面,强化完善了文化旅游业态研究、保留改造建筑概念方案设计以及新建建筑概念方案设计等内容。规划对其进行改造时,提出对传统建筑从拆改留转向留改拆的保护改造理念,并以保留保护为主的原则统筹规划,有序推进旧区改造和旧住房修缮改造。

设计时秉承‘修旧如旧、建新如旧’的原则,不是只需要做得好看,而是要尊重历史,遵循历史的痕迹。南宁市建筑设计院第6设计所所长、三街两巷项目设计总负责人龙斌表示,为了尽量还原当时的建筑风貌,他们到全国各地寻找了很多旧建筑材料。比如部分骑楼的吊顶,用的就是从四川找来的老杉木,建筑的历史痕迹、街区的风土人情,这些都是老南宁的记忆。唤醒这些记忆,是城市精神的延续,也提升了南宁的城市文化品位。

骑楼穿新衣再现繁华商区

花窗、砖雕、牌坊,还有罗马柱、圆拱形窗、穹顶,放眼望去,陈旧的骑楼仿佛都穿上了新衣,既保持了原先骑楼的特色,又让老建筑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昨日开街的南宁市三街两巷核心区(一期)老南宁·三街两巷,规划用地面积64亩,规划范围主要涉及当阳街、民族大道、民生路、兴宁路等道路围合的市中心传统街区。项目总投资约21亿元,于2017年6月28日开工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兴宁路、民族大道、当阳街围合片区以及金狮巷民居群片区、城隍庙区域部分如期开街运营。

从兴宁路南端进入,入口处的牌坊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座根据历史照片还原的牌坊,采用四柱三开间形制,主题为旭日东升、祥云献瑞,寓意骑楼商业蒸蒸日上,成为一张耀眼的南宁历史文化名片。

南宁威宁投资集团副总经理朱海介绍,兴宁路原有的建筑大多为年久失修的砖木结构危房,墙、柱、梁等构件均有开裂,门窗破损,设施失效。因此,在改造过程中还着重对建筑结构进行加固、排除隐患、整治市政管道、改善民生业态,使现代功能与历史风貌有机兼容,为历史文化街区注入新的活力。

据悉,一期工程整治改造主要以恢复兴宁路骑楼街民国时期的历史风貌为主。整治改造设计严格按照历史老照片,恢复了20世纪20年代后期独具岭南建筑特色的骑楼街。兴宁路牌坊、红星电影院、金狮巷牌坊、民生商场是该段的四个重要节点。

整条街还原了仿古典复兴式的洋式店面的建筑形制,立面还原了骑楼独有的装饰特点,色彩以浅冷灰为主,浅黄为辅,丰富的浮雕和巴洛克山花,还有各种方形、三角形、球体、弧形、曲面等装饰细节,把骑楼装饰得多姿多彩。走廊列柱上设置各式招牌广告,使整条街充满商业氛围。逛街的市民人来人往,分外热闹。

访城市记忆睹南宁新风采

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你要听话,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村上春树

青砖黛瓦的明清老宅,蕴藏着古代工匠们的勤劳与智慧,建筑风格清新典雅、古色古香。逛完繁华的沿街商业骑楼,再去内部巷道民居寻觅老式风土人情。

建新如旧,新建建筑大多数集中在银狮巷和当阳街两侧,小开间、大进深、多重院落,屋面错落有致。据悉,新建建筑风貌定位清末民初时期的建筑样式,设计提取了金狮巷、银狮巷传统建筑的文化基因,在布局、比例、尺度上下足功夫,不仅力求风貌原真性的严谨,而且注重整体历史文化氛围的烘托与升华。

逛街少不了品尝美食,餐饮集中在银狮巷及城隍庙西巷区域。这里有南宁老字号美食及广西各地特色美食,还有年轻人喜爱的网红休闲餐饮品牌等。

想探访老南宁的文化历史,就得去金狮巷民居群了。老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的民居风格以明末清初的岭南民居为主。金狮巷民居群分布面积约17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民居以低层高密度的房屋居多,布局紧凑,多为青砖清水墙砖木结构,施青砖石脚的墙壁,小青瓦硬山顶,黑色或深色的桁条、桷板、门扇、窗框等,做工精细,因色调雅淡而显得端庄沉实,无华丽轻浮之感,在亚热带炎热的气候中带有清爽之意。该民居群也是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在金狮巷,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手工艺是传统金银加工。记者看到,这一传统工艺并没有因为街区的改造而湮没,巷内设置了多个售卖及加工金银制品的摊位。

逛三街两巷,这些地方别错过

01

文保单位

●金狮巷民居群

金狮巷民居群分布面积约17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整个民居群为东西走向,分南北两列。巷北面共10栋民居(即50、52、54、56、58、60、62、64、66、68号),均保留了清末民初的建筑风格,其中50、52、56、68号为后改建的民国时期的建筑。清代建筑部分为硬山式砖木结构,青砖青瓦清水墙;民国时期的建筑多为中西结合式建筑。现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广西高等法院旧址

广西高等法院办公楼旧址建筑原为南宁府的署所。清宣统二年(1910年),成立广西高等审判厅,治所在桂林;民国元年(1912年)设立广西高等审判厅;民国八年(1919年),广西高等审判厅随省会迁南宁市民权路(今朝阳路);民国十六年(1927年)八月,改高等审判厅为高等法院;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广西高等法院随省会迁回桂林;1949年11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广西高等法院和桂林地方法院;1950年11月,在南宁成立广西省高级人民法院,1958年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

该建筑为钢筋混凝土和砖木结构,高3层,平面呈长方形,西式墙身,中式屋顶,立面造型为西欧古典建筑形式,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

2001年被公布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作为南宁建制馆使用。

●邕州知州苏缄殉难遗址

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为抵抗交趾李朝10万人马入侵,邕州知州苏缄带领全城5万军民在邕城奋战。因外援不至,城被攻破。苏缄以吾义不死于敌手的英雄气概,率全家大小36人引火自焚,以身殉国。1920年,当局在苏缄一家殉难的地方竖立一块宋苏忠勇公成仁处的大石碑,并沿着山坡地势,砌筑石壁护墙。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2

核心文化景点

●城隍庙

南宁城隍庙建于明洪武初年,是邕城人民为纪念苏缄而修建的,内有城隍爷苏缄的画像和碑文。现城隍庙占地面积约3750平方米,坐北朝南,采用明代府制营造手法,三进院落,沿中轴线建筑依次为山门、城隍殿、寝殿等,东西两侧由配殿、廊庑陪侍。建筑为明清岭南传统建筑风格,立足地域特色,辅以三雕两塑建筑装饰,蕴含香火相传的传统文化意义。

●邓颖超纪念馆

邓颖超纪念馆坐落于岭南传统院落式民居中,占地面积1273.05平方米。馆内展出邓颖超同志各个时期的珍贵照片近200张,实物20余件,文献、手稿70多件,全面展示了邓颖超同志波澜壮阔的一生。邓颖超纪念馆现为广西廉政教育基地、广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西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南宁市廉政示范教育基地和南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华大戏院

1932年1月,商人宋云生将桂系将领谭浩明的公馆改建成中华大戏院,以戏剧表演和电影放映为主。1946年9月,中华大戏院改名为中华电影院。作为广西行业标杆,中华电影院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全区第一家年放映收入超百万元的电影院,创下了当时全区单日、单周、单月、单场、单片、全年放映收入和观影人次最高纪录,多次被国家、自治区、南宁市评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是首批广西甲级电影院。

整理自 @南宁晚报 @南宁日报 @南宁发布

贤人有七德:一是不班门弄斧,二是不打断别的的话,三是不急于求成,四是提问要有针对性,五是解答要符合情理,六是谈话要有始有终,七是要立足于实际。(古犹太箴言)。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