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浙里 体彩的力量 “鱼与熊掌兼得”的探索
竞技金牌与文化学习,是对立博弈还是共存共赢?是一个在体教领域长期争论不休的话题。
说起浙江的竞技体育,游泳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从罗雪娟、孙杨、叶诗文,再到徐嘉余、汪顺、傅园慧,一个个中国游泳队的领军人物从这里走向世界。
更为人称道的是,浙江游泳的模式中,尤其是杭州的训练模式,并非是传统的“集中训练,集中学习,集中管理”(简称“三集中”),而是坚持采取“走训”,即学习、训练两不误,实现了真正的体教结合。
游泳项目并非是个例。目前,浙江拥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41所。在体彩公益金助力下,无论是训练场馆、设施,以及教学水平、参赛机会等,实现极大改善。另一方面,训练、比赛之余始终注重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达到鱼与熊掌兼得的目的。
杭州下沙中学门口有一块金字招牌,上书“全国射箭重点学校”,校园内还有射箭雕塑以及射箭文化墙。学校还开发了《至善弓道》校本课程,普及射箭运动,从而形成“人人有特长、个个能成材”的特色化办学氛围。
“射箭让我很有满足感。”这是该校射箭队队员许婷的感想,练了三年射箭,这项运动从一开始的兴趣使然,到现在已成为她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射箭也给她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不但培养了她的坚韧和耐性,也让她更能在学习中也像在训练时一样,沉下心、静下心,大大地促进了文化课学习。目前,已经是国家二级运动员的许婷,在升学的选择上,有着更多的选择。
下沙中学作为省内第一支尝试“体教结合”的射箭队,经过这几年的积淀,已经输送了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高水平运动员。在天津全运会上,由下沙中学输送的季钰露,一举拿下射箭混合团体银牌。校长江志明认为,体教结合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出运动水平和文化水平“双高”的学生运动员。这样的模式在升学方面,既保障了后备人才的梯队建设,还打通了升学深造渠道,让运动员们免除后顾之忧。
如何解决运动员出路问题,是“体教结合”面临的一大难关。对此,江志明介绍,运动员在初中阶段与普通学生享受一样的师资教学,平时还会根据运动员的特点开设“小灶”补课,同时与杭州市的一所高中达成协议,作为特长生推荐入学,解决高中升学问题,家长也更放心了。这有利于学校射箭队运动员的良性循环。
这是体教结合探索在浙江的一个缩影。衢州市柯城区实验小学的“学校+俱乐部”模式、杭州市陈经纶体育学校的“走训”模式、宁波市第二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的“两条腿走路”理念等,各地都在探索贴合自身实际的发展之路。体教结合不断扩大射击运动影响力,为优秀运动员继续发展,搭建了升学的平台,促进浙江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为竞技体育的长足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我省年度预算,2019年,体彩公益金计划投入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项目447万元(不含宁波),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项目53万元,县级体校改革项目410万元,浙江省第五届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会491万元,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项目235万元,校园足球项目400万元。
- 标签:
- 编辑:小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