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首个省级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出炉 有何创新?
新闻通气会现场
四川新闻网成都9月23日讯(记者 李丹 摄影报道)9月23日,四川省人社厅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为助力四川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促进重点领域人才有序流动和精准配置,经人社部批准立项,省人社厅历时一年多时间,完成了四川首个省级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编制工作。
据抽样调查统计,这次全省有涉及七大重点产业的655家单位、918类岗位存在急需紧缺人才需求,总缺口6382人。按产业分:重度紧缺人才岗位占比,文化旅游产业45%、电子信息产业33%、建筑产业30%、先进材料产业26%、食品饮料产业25%、能源化工产业24%、装备制造产业19%。四川省重点领域的重度紧缺人才集中在93个职业,其中,最为紧缺的职业是:项目管理工程技术人员、制油工和计量工程技术人员。
通气会现场,四川新闻网记者提问人才目录编制的具体过程及主要工作。四川省人社厅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处处长叶华介绍,这次是我省首次编制重点领域急需紧缺省级人才目录,很多工作都是在摸索中推进。2018年四川省人社厅就围绕这个项目征求了省直各部门和21个市州意见,其中有4个省直部门、8个市州提出明确的编制需求,确定了研究方向。
“我们组织政府主管部门、省人才交流中心、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和西南财大、成都理工大学专家组成编写工作组,拟定了项目实施方案,重点开展了文献资料收集、指标模型构建、研究对象划定、数据采集分析、目录文本编撰等工作。”叶华说,期间,编写工作组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10余次赴实地调研座谈,在每个重点产业中选取1—2家代表性单位组织先行试点,还集中培训了省直部门及市州的数据采集人员。
古银华介绍此次编制的创新情况
这个人才目录有哪些创新呢?专家代表,成都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系主任、教授古银华介绍,这次构建的人才急需紧缺指数,是这个项目的一个创新亮点,“通过这个指数,实现对全省重点领域相关产业人才紧缺度的量化分析。可以说,项目组在这上面下功夫最多、突破也最大,在全国具有一定领先性。”
古银华介绍,这个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指标维度创新。通过扎根理论、深度访谈、编码分析等研究方法,提炼出人才急需紧缺度指数的数量性紧缺、质量性紧缺和稳定性紧缺三个关键性维度。其中,数量性紧缺反映该类人才“数量不足”的程度、质量性紧缺反映该类人才“能力不够”的程度、稳定性紧缺反映该类人才“稳定性差”的程度。特别是“稳定性紧缺”的提出,在学术上也是一个突破。
二是测量方法创新。之前其他省市编制的人才目录,对急需紧缺程度的测量往往是采用主观评价的方式。为进一步提高这个项目测量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四川采用了定量测评方式,人才急需紧缺指数的各级指标都是通过公式计算出来的。其中,数量性紧缺根据人才总需求量与存量来计算,质量性紧缺根据岗位学历要求与人才学历现状来计算,稳定性紧缺根据主动离职人数与总需求量来计算。最后,综合指数根据以上三个维度加权计算,各维度的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
三是程度划分创新。根据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四川将人才急需紧缺程度划分为重度、中度、轻度紧缺三个等级。并按照统计学要求以及全省重点领域的实际情况,量身设计了三个等级的划分标准。具体讲,就是根据构建的指数模型算出各类人才急需紧缺综合指数(取值介于0—1之间),从高到低排序后确定了0.27、0.73两个分界点,低于0.27为轻度紧缺、高于0.73为重度紧缺,界于两者之间即为中度紧缺。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标签:
- 编辑:小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