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把好这几关
为确保高等教育肩负起推动科技创新、培养创新人才、服务国家建设之历史重任,必须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建立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不断增强高等教育治理能力。
第一,坚持党在高等教育治理中的领导地位,是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本质。回顾新中国成立七十年,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的根本经验。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同时还要不断改进、提高党领导和治理高等教育的方式与水平,强化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在加强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基础上健全决策机制,优化顶层设计能力,加强对高等教育决策执行过程的引导和监督,确保整体推进。同时,强化源头治理,一是加强学习和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建立起先进的高等教育治理理念,科学指导高等教育治理实践;二是要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坚决贯彻管办评分离,真正转变政府职能,提高高等教育治理的专业化水平,增强治理服务能力;三是深入发掘束缚高等教育创新的深层次问题,科学、充分地开展调研和论证评估,从根本上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二,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一流大学建设的根本原则。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首先要坚持正确思想的指导,也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尊重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高校办学规律,形成先进的高等教育治理理念;坚持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此为统领建立起先进的大学文化和治理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探寻具有国际对话能力的中国特色大学模式;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原则,保障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中高校自主权、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和广大师生员工的民主权,发挥其在高等教育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尊重广大人民群众及各社会机构的高等教育治理参与权,确保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吸纳人民智慧、反映人民意愿、满足人民诉求,建立高等教育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强化高校家国情怀意识,充分发挥公共职能、公共价值,以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是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为导向,构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及服务体系、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在尊重高等教育生态、促进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前提下,强化公立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创新公立高校办学模式,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发挥公立高校在服务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突出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基本体制优势。
第三,满足人民对更多更优高等教育的需求,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充分满足人民对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根本任务。在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普及化的过程中,要在持续加大高等教育资源供给的基础上,加强高等教育质量治理,包括树立正确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将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心落实到质量提升上来;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加大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支持力度、加大对社会弱势群体接受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发展公平的高等教育;强化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使命,引导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以“双一流”建设为抓手,打造一批具有优秀办学能力、卓越服务能力、重大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大学,并充分发挥其示范效应,带动高等教育整体发展;实施高校分类管理,构建不同类型高校各安其位、特色发展、有机协同、和谐共生的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促进高等教育整体发展、绿色发展;探索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机制,从根本上破除“五唯”积弊,引导高校以服务国家建设和人民福祉为导向,创新办学模式。
第四,探索中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高度重视并倚赖高等教育法治的作用。为此,要加快形成完备的高等教育法律规范体系,即把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确立高等教育机构的职能与社会使命、明确政府及高等教育机构权责等重大基本事项纳入教育法规体系之中,做到有法可依;形成高效的高等教育法治实施体系,要把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教育机构的依法行政、依法办学作为高等教育治理的主体工程,确保有法必依;形成严密的高等教育法治监督体系,对于高等教育相关主体的依法行政与依法办学情况,要实施自上而下的行政监督、基层监督相结合,内部自我监督、外部参与监督相结合,严格依法监督与强化问责追责相结合,实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形成有力的高等教育法治保障体系,要依法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充分的经费和资源保障,完善政策和制度供给,保护高校内外部利益相关主体的合法权益,调动其干事创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高等教育治理法治落实到高校层面,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强化学校章程建设,切实贯彻依章管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尾大不掉,例如过度行政化、科研成果转化效益不高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缺乏法治规制与保障,因此法治化是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内容和重要保障。
第五,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基本特征是高度多元化,包括生源多元化、学制多元化、教学与学习形式多样化、课程类型多元化、质量标准多元化、管理与服务模式以及高校类型多元化等,高等教育治理只有适应高等教育作为复杂系统的多元化需求,才能有效发挥作用,提升治理效益。在信息时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益应用于教育,普及化高等教育发展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科技将不断加强融合,这就为高等教育有效治理提供了契机,即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改进高校教育决策、管理和服务模式,增强高校科学办学能力,包括:利用数据科技收集、发掘和分析社会需求及其变化趋势,有效调整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类型结构、学科机构,科学调整高校专业和课程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智慧学习空间建设,一方面为教学提供智能化技术支撑,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技术,优化课堂管理,另一方面为学生构建泛在学习环境,促进学习革命;实施学生学业数字化、动态化监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管理与服务,并提高治理效益。信息化、智能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条件。
(作者:张继明,系济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副教授,董立平,系厦门理工学院高等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
- 标签:
- 编辑:小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