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 共同应对250万辆车带来的挑战南宁旅游地图
西安市古城墙内道继承了唐代“棋盘式”网布局结构,明城墙外的道网结构以环状加放射状为主要形式,形成了以东西五和南北大街为两轴,以围绕明城墙的一环、二环、三环为环线,以太乙、太白、咸宁、华清、太华、朱宏、、昆明为辐射线的“两轴、三环、八辐射”的城市道网主骨架。
人的交通行为是城市交通决定性的因素。小到个体交通方式的选择,大到对城市发展模式的选择,这种选择决定了我们城市交通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只有形成共识,才能有一致的行动,我们的城市交通才有希望。我们的城市交通应该是以公开、参与、共享、共治为基础的。
西安天子出租汽车有限公司是以出租汽车经营为主的集团公司。现有出租汽车1441辆,多年来,公司先后获得“全国出租汽车行业规范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出租汽车行业诚信建设先进单位”,西安市“市级文明单位”,“优秀企业”,等荣誉称号20余项。
西安天子出租汽车有限公司(tianzi_cz)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迎接250万辆车带来的挑战,需要我们树立“2+5=0”的交通管理新,即:两种出行方式(公交出行、绿色出行),树立五种交通意识(遵守标志标线意识、文明礼让意识、规范停车意识、快速通行意识、减少一人一车出行意识),最终实现城市交通零拥堵、市民出行零违章、交通事故零伤亡的目标。
正因如此,发展公共交通、减少小汽车出行被国际为缓解拥堵、改善的一剂良药。当前城市交通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于缺乏科学清晰的权分配原则,人与人之间没有友好和尊重。交通出行者都在争取自己的利益,引发了一系列矛盾。国外发达城市之所以交通秩序井然有序,人口素质高是一个因素,权清晰、规则明确、处罚严厉,也是重要原因。
目前西安主、次、支比例为1∶0.77∶1.15(标准为1∶1.5∶3)网层级配比不尽合理,快速短缺,缺少连接东西、南北的快速走廊,造成市区机动车长距离出行和对外交通不便,车辆向主干汇集,次干相对偏少且分布不均,缺乏对主干交通的缓解能力,支虽然占有很大比例,但大多集中在旧城区,中心城区又被城墙包围,仅靠18个出入口实现城内外的交通衔接,二环内规划但未建断头、瓶颈就超过110条,交通“微循环”不通,道通达性较差。
上周,西安开展了“西安机动车250万辆倒计时”活动,截至今天上午,全市机动车保有量正式突破250万辆。机动车高速增长带来的交通问题,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反思和共同应对,面对250万辆车的西安,您做好准备了吗?
交通绝不仅是简单的工程技术问题,不是修几条、架几座桥就能解决的,而是系统的社会工程,首先要认清它是为谁服务的。“一座城市应当赋予小汽车出行的空间,但小汽车绝不等同于市民的基本出行需求。”我们要转变观念,从“以车为本”转向“以人为本”。
我们应该立足于交通管理城市发展的战略考虑,以为民服务,让绝大多数人满意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机制、修编地方性法规,加强协作,齐抓共管;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道骨架网;加强宣传,促进文明交通意识的养成;创新管理,推行“互联网+交通管理”的智能化管理模式,逐步实现智慧交通。通过科学管理、深入宣传、积极引导,提升广大市民交通安全文明素养,以主人翁的意识与交管部门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应对城市发展当中的交通问题,为“品质西安”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先看一组数据,这是西安市近十年机动车数量的变化:
从城市和生活品质的承载能力分析,汽车高增长和高频次使用加剧了空气污染,汽车与地面摩擦所造成的对土地的污染,以及噪音污染、安全问题等等,都需要我们对城市交通发展方式进行反思。首先对西安的道交通是巨大的压力,加速了对土地道的污染和损耗,其次无限增多的汽车排放的尾气,会我们的城市空气,治污减霾的压力更大。此外,出行品质严重下降。通过统计,目前由于机动车的过快增长导致“交通延时指数”平均达到了1.97,意味着高峰出行是畅通下花费时间的将近2倍,我们花费在拥堵上的时间基本上占到行程总时间的50%以上。
城市交通是城市的命脉,是城市发展的支撑条件,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对城市拓展、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具有基础性和引导作用。西安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国内外著名的旅游城市,同时也是我国六大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和全国交通枢纽之一,交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在2010年国庆节期间,第一次发生全城大面积的拥堵,渐渐地,拥堵成为了一种常态,如果我们再不反思,再不行动,西安将最终变成真正的堵城。
从拥堵排行来看:地图发布的《2016第一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中,西安拥堵位列第16位。严重拥堵区块面积占比前十名城市中,西安排名第三,数据分析显示,西安市的拥堵区块面积占到西安市规划城区面积的5%。
随着西安城市大建设、大发展的不断深化,地铁、市政项目建设全面开展,占用城市道资源的建设项目不断增多(目前全市占道施工达到100余处),造成了施工段通行能力下降,同时也加大了周边网的交通压力,形成了施工段及周边网易发通拥堵。例如地铁5号线、6号线,朱宏一线立交建设,朱雀高压线落地工程等,都不同程度的影响到重要交通节点和全市网的通行能力。
·2016-06-3015:39
因此,要立足交通基础设施的公平化,关注公共交通和绿色出行。同时,还要加强交通工程和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精细化建设。确立规则,体现公平,规范交通参与者的交通行为。关注和保障“人”的通行效率的最大化,为公交车、行人、非机动车提供平等的、安全的、高效的出行。
不同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影响之间确实存在着巨大差异:平均每小时,一条车道空间上,小汽车可运输3000人,公共汽车6000人以上,轨道交通1—6万人;运送相同数量的乘客,公共交通与小汽车相比,可节约能耗80%以上,节约道资源90%左右,污染物排放减少80%。
高速公7条:西安是除首都之外,高速公密度最大的节点城市,连霍高速、京昆高速、包茂高速、沪陕高速、福银高速、延西高速、机场专用高速等7条高速公交汇西安绕城高速,已经形成了“一环十二辐射”的高速公网。
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购买小汽车不再是一件难事,但是我们道里程基本没有扩展空间了。目前,我市机动车保有量2006年仅为60.98万辆,而现在达到250万辆,2006年道交通里程总长度为1009.6公里,2016年我市道总长度为2473公里,增长仅为2.4倍。2012年以来,缓堵保畅工作已经成为西安市委市的十大惠民工程之一,也是我们支队的重点工作之一,但从治堵现实的情况分析,一直以来我们为小汽车的通行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拓宽道,挖掘道资源,我们还非常“体贴”地找出各种空间让其停放,可以说是“入地”,想方设法为其提供便利。而这样就更加吸引小汽车的增长和使用,新的更加严峻的拥堵就必然会到来,“越来越堵”已是不争的事实。
文章为作者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当前我们是城市交通管理的“最后一棒”,是末端环节,承受来自前端环节逐步累积、传导的巨大压力。所面临的问题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问题,是社会供需矛盾的问题,这些都是所无法决定和掌控的。“指挥的不仅仅是交通,还疏导着一个城市的情绪,影响着城市的表情”,这赋予了很多新的内涵。因此,应当成为城市发展的者、城市交通文明程度的评判者、城市秩序的者。
人:截止2015年底,全市常住人口870.56万人,机动车驾驶人35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1%。汽车驾驶人数与汽车保有量比率为1.6:1。从统计情况看,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近五年机动车驾驶人数量也呈现大幅增长趋势,年均增量达35万人。
城市布局不合理,导致交通需求时空分布过度集中,长期以来形成的单中心城市结构导致的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古城内行政、办公、商业、旅游、居住等各项职能高度叠加。虽然,近年来市委市相继北迁,大型的医院、学校也在向城外布局建设,疏解城市功能,但是市民由城外居住生活区向市内工作娱乐核心区的向心通流趋势依然强烈,交通需求量难以均衡分布。
这个新的载体或标准应考虑城市大部分群众出行方式,突出绿色交通,比如明确城市快速应该是公共交通的快速,而不能成为小汽车的快速;对城市道的宽度以及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的宽度、车道数都应该有严格的考核标准和要求,合理的权分配;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审批应该放宽或放开,将小汽车的出行率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公共交通的出行率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
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分析,逐年加大投入道,在权分配上也是优先满足小汽车通行。汽车的出行占用了70%的公共道资源。本应属于老人、孩子、残疾人、无车族等大众的交通权益却被“汽车”这一小众群体占用。当我们看到自行车、行人在机动车道上穿行,首先应该分析是不是为他们提供了应有的权保障,否则在有失公平、基础上制定的规则就无法秩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