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宁美食

南宁市中山路美食勤奋打拼 南宁中山唱响美食名

一女子正在挑选丰富多样的美食。从商业业态包罗万象的“杂家”到精于美食的“专家”,南宁的中山走了20多年。这当中,有市场看不见的无形之手在幕后推动,也有一双双看得见的手在前台忙活,打拼。从无到有,中山变迁李建珠,是中山191号南风粉饺店的创业者、老板,她的店专做粉饺。粉饺是中山的招牌美食之一。“我从1989年10月起,就在这里开店了,当时这条街并没有那么热闹,只有我们这家店、几家螺蛳粉店和凉茶店,还有对面的复记老友粉和几家卖炖西洋鸭汤的店。”李建珠掰着手指说起当年中山的冷清,感慨万分:刚开店的时候,生意还不太好,“一天只有100多元收入”。为多拉顾客,还曾经扩大经营,做过包子、粽子,“顾客有什么需要,我们就想满足他们,有时候明知亏本也干”。做粉饺是比较费时费力的活,全是手工制作,当时得去平果县拉回一种叫做“包旋米”的米来做,“做粉饺数它最好,米泡上一天后,50公斤配1.5公斤糯米”,然后用手工磨,要调好浆,然后再蒸,“很辛苦”。就这样熬到1993年,李建珠的店“才开始繁荣起来”。到了1994年,中山又新开了几家店,一些外地人也进来经营烧烤。到2004年沃尔玛开业后,因为离中山近,中山的人气就更旺了。“沃尔玛没开之前,中山只开到现在的八仙粉分店的那个口,沃尔玛开了之后,中山就延长到前面的那个口了。整条街的夜市是从下午6时开始到次日凌晨2时,都是热热闹闹的。”李建珠说。中山的繁荣让李建珠的生意水涨船高,她的店面从一家变成了两家,员工从当时的3人变成了现在的18个人,“买了房,供女儿去外地上了大学”。“这条是我们的之,若没有了这条,心里就会觉得空空的。”李建珠说,前几年,中山有几家店到江滨公园下面那条街经营美食,但生意都不太好,没什么人去。李建珠说:“随便哪一家离开了现在这条,都不得。没有了这种,这种随意的氛围,或许就没有现在那么繁荣了。一是中山地理好;二是氛围好,随意休闲,食客没有拘束——如果中山的排档都变得像酒店一样,估计就没有现在的这种人气了。”努力打拼,走出一条复兴听说记者要采写一篇中山的文章,“复记”老友粉的创始人之一黄新德丢下手头的生意,主动来到。对于黄新德及其家人来说,中山是他们的脱困之,创新之,成名之,“说感情不深是说不过去的”。大约是在1985年,黄新德的弟弟没有工作,就在他们家老祖留下的中山170号开了个糖烟店。老祖是卖酒和酸品的,最初的店名叫“何生隆”,弟弟接手后更名为“复生隆”——恢复生隆之意。后来因为父亲反对,弟弟的生意做不下去了。1989年,黄新德几个兄弟商量:祖的店应该怎样经营?他们都认为如果不做有特色的生意,就一定做不下去。最后决定要搞最有南宁特色的老友粉,起名为“复记”,即恢复家族生意,恢复南宁饮食文化的意思。几兄弟当时对于老友粉都不专业,请了南宁市一个会做老友粉的老师傅教。刚开始的时候,复记“每天只能卖出七八斤粉,生意并不好”,而黄新德是南宁一家造纸厂的工人,1992年了。面对困境,干劲十足的几兄弟咬着牙下来。为了把“复记”老友粉的味道做得纯正独特,兄弟几个没少下工夫。“比如豆豉,在老友粉中很重要,口感好不好,它是关键。为了找到好的豆豉,我们跑了很多地方去选,最后选了的豆豉。辣椒伴着豆豉摆在那里,只要走过你都能闻到香味”。就这样长期摸索加上顾客的提点,“复记”的生意越来越好,“现在一天可以卖出两三百公斤粉,冬天的时候面也要一两百公斤,招牌打响后,南宁有很多重大的活动都会邀请我们去‘献艺’,就连凤凰卫视,前些年还慕名来采访。”黄新德颇为自豪地说,在早期几家饮食店的带动下,原来“摩托车修理店占半条街”的中山,渐渐成了食客如云的“美食一条街”。在这条打拼了20多年的黄新德说,中山交通方便,商业氛围浓,“比如去逛街,南宁人还是以百货大楼为中心,去买东西、看电影后就到中山吃东西。现在南宁有那么多外地人来,中山是一个好的美食品牌,是有地方特色的美食文化依托地,打散了以后就怕很难再聚拢了。”他的话语之间透出留恋。抚今追昔,此自有留人处黎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南宁人,年约30岁,供职于南宁市译羽餐饮有限公司,管理着中山大同美食、大通美食、大正美食三家店。主要经营烤鱼、田螺、锅仔沙姜鸡和风味牛杂。踏着黑乎乎的楼梯大正美食的二楼,黎先生一边提醒记者小心一边介绍说,大正以前叫“味为先”,在中山兴盛前就有了,以表演粤剧和经营早、晚茶为主。二楼是粤剧的舞台,“老南宁都懂的”,而现在则改成了包厢。黎先生称,中山的服务虽然比不上高档酒楼,但可以让人很随意,打个比方,男的可以不穿上衣在这里吃喝,大喊大叫,无拘束,不像在酒店那么“规矩”,还很便宜,“像我们的店,最贵的就是锅仔沙姜鸡,30多元,而最便宜的韭菜,5角钱一串。每个人平均十几二十元就能吃饱。”在黎先生看来,中山的楼房从环保、消防等角度来说,其实是不适合做餐饮的,但“这是由于历史形成并决定的。在南宁人的印象中,中山就代表着饮食,如果经营别的,不单是我们做饮食的,普通南宁人可能都会接受不了”。不知道是对中山有依恋还是看好,黎先生在离开南宁去了广州一年多以后,2006年初又回到中山。他说:“中山虽然街道不是很长,但消费便宜,种类又多,全广西甚至全国的很多小吃都集中在这里,对于或者我们这些经营者来说,是有商机的一条街,但需要重新规划,把搞好点。最好白天也能营业起来,像的王府井美食街、武汉的户部巷那样。”难舍难分中山下 品美食,别有滋味在心头2007年12月中旬的一天,记者对出入中山进行两次“丈量”:从沃尔玛购物广场出入口步行到中山,平均用时2分47秒;从百货大楼南楼门口步行到中山,平均用时7分40秒;把中山美食街从头到尾(外滩新城斜对面)走一遍,平均用时3分53秒。距离和时间,这当然不是食客爱去中山的唯一原因。当日记者在街头的随机采访中,几位行人的话也许道出了中山的魅力所在——陈小姐:中山的小吃很好吃,而且很便宜,是我这种“夜猫子”的好去处。何小姐:去别的地方吃没有中山特有的味道。中山老得有味道、有氛围。南宁本来旅游点就不多,中山早就成为南宁特殊的人文景观了。李先生:中山赢就赢在价格。周小姐:中山现在已经不是一条单纯的小吃街了,而是南宁中的一种牵挂。重温旧梦,中山爱情在来来往往的食客中,李先生对中山的感情,颇为特别,他以QQ聊天的方式发来了他的故事:“高中的时候我就在南宁二中读书,距离近的缘故,经常光顾中山,尤其喜欢去那里喝甜品。那时候经常在冰神甜品店看到她,她很文静,跟周围的是那么格格不入(原文如此),这深深吸引了我。久而久之,我就对她有了好感。因为年少羞涩,我不敢开口向她表露自己的心意。后来我去武汉读大学,那里的缤纷生活并没有让我停止想念中山、想念她,有时候连续几个晚上都梦到第一次在中山甜品店遇到她的情景,那段时间心里都是苦涩的。”“我暗暗下了决心,大一放暑假的时候一定要再回到中山、再去寻找她。回到南宁后,我只要有时间就会去中山甜品店坐坐。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那里‘’一个多星期后,终于在甜品店再次遇到了她。当时真的紧张得手都在抖。我告诉自己,不能再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后来我鼓起勇气坐在她对面,请她吃甜品。”“我们确定恋爱关系很久之后,她才告诉我,原来她也很喜欢甜品。她常记得我们之间的纪念日,比如‘恋爱一周年’、‘一个月不吵架’之类的,然后就以这些理由约我到中山去聚聚,她还让我演那时候跟她搭讪的情景,回忆那些和温馨——感谢中山这个红娘。”怀旧情结,旧朋新友来结识中山有爱情,也有友情。在南宁星湖电脑城上班的梁小姐说,2005年8月,她跟一个朋友到中山吃宵夜,在烧烤摊挑了一张四人桌坐下不久,就看到迎面走来的高中同班同学小白,“当时真的很激动,因为自从毕业工作以后,我们就很少见面了”。两人叙旧还不到10分钟,身后有人拍梁小姐的肩膀,回过头一看,竟然是高中时的班长。大家自然很高兴:竟然有这么巧的事情。“之后的事情就像电影《爱情呼叫转移》中主人公在餐厅吃饭的一个情节。在中山遇到好多熟人,不仅有我的熟人,还有熟人的熟人、朋友的朋友,凳子越添越多、桌子越加越宽、菜越点越丰盛,后来竟变成了40多个人的大。我们边喝啤酒边吃烧烤,还大喊大叫,毫无拘束。中山就是这点好,在这里不用太多,可以尽兴。那次我们到次日凌晨1时多才散,虽然喝得一塌糊涂,其中有一些人我不认识,但是经过那天晚上后,有些人成了很好的朋友。”梁小姐说,这是她在中山最难忘的一次。身在他乡,心装中山小吃吴翩翩原籍广西宾阳,是2007旅游小姐国际大赛世界总决赛冠军(第七届),记者通过电话采访到了她。吴翩翩说,从小学开始就去中山了,那时候的中山美食种类没有现在那么多。中山的美食中,她最喜欢的有:玉林云吞、烧烤、番薯糖水、老友粉。吴翩翩在读大学,也有很多有特色的小吃,相比起来,“我还是比较喜欢中山,因为自己从小在南宁长大,喜欢也习惯了中山美食的味道,对它有感情了。听到中山即将改建的消息,第一感觉是惊讶。不过觉得改建也好,现在的中山不卫生、管理也不好,改建以后应该会好一些,我也希望改建之后的中山的建筑风格不会消失”。她讲述了在中山吃得最开心的一次:有一个韩国朋友从上海过来,我们已经很久不见了,以前我经常在他面前提起南宁中山的美食,他来了之后我就带他去中山见识一下。韩国朋友品尝以后评价,中国的美食很棒。今年8月初,吴翩翩到南宁后不久,就去中山吃小吃。她说,在读书、在乌克兰参加选美比赛的时候,就一直很想念中山的美食,回来之后就猛吃,虽然吃热气的东西对皮肤不好,“但是也不管那么多了,就是嘴馋那里的美食”。由生到熟,来邕博士迷此街喜欢中山美食的,不仅仅只是一些涉世未深的“小年轻”。自治区人民医院一个从山东调来南宁工作的医学博士,刚来南宁的时候就听说过中山,但过看见不好,所以就没有进去。一次和朋友吃过晚饭后还想吃宵夜,朋友不经意提到中山的烧烤,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去了,结果在那里随便找了一家坐下,当时看到满地的油渍、别人吃过的骨头和穿烧烤用的竹签,觉得非常差,又打起退堂鼓。可是朋友说都来到了不吃就走,有点可惜,博士就硬着头皮点了一手肥牛、一手生蚝、几串排骨、鸡爪和几瓶啤酒。吃过几串之后,觉得味道不错,“物美价廉,还可以高谈阔论,无所”。从此,博士就喜欢上了中山,“有时候一个星期要去好几次”。博士告诉记者,中山作为南宁历史的一个浓缩,又在市中心,交通方便,他希望能一下,但不要搬迁打散,否则,“我们就少了可以的场所,多少会有点遗憾”。谈生活,一半勾留是此街对于很多长住于中山的居民或在中山谋生的打工一族来说,留恋中山的不一定是美食,而是长年生活、工作于此养成的难以割舍的生活习惯和方式。记者从南宁市房产管理局了解到,中山现有直管公房160户,这些公房大多数建于上个世纪30年代,最早的是1929年。公房里的居民属于中山的老居民,主要有三类,解放时贫困、无房的人群,以带有福利性质的低租金租给他们居住;另一些住房是70年代安排给回城知青等相关人员居住;还有一小部分是90年代后,把一些拆迁户安排在此居住。居住在此无去意原是邕宁县吴圩镇的曾日荣,今年83岁,1952年就来到中山定居,现住在中山西一里19号。在他的记忆里,中山是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才开始陆续开店的。他居住在这里这么多年,尽管美食近在咫尺,但从未去吃过,“原来生活困难消费不起,后来老了吃不惯油腻的”。谈及自己来南宁的原因,老人说,当时是因为自己的一个儿子生了重病,在吴圩镇看遍了医生,都没能医治。于是他带着儿子来到南宁治病,后来治好了,全家也就定居在南宁了。“住在中山这么久,有感情,到市场、医院和邕江边锻炼场所的距离都很近,生活很方便。现在孩子们都找到了工作,也有自己的房子,想接我们老两口过去住,但是我们住不惯、不想去。”老人淡淡地说。守住老街度晚年记者去到中山陈月仙的家,是下午时分,房子是“直筒子,1989年的时候这里的房租只要4元多一个月”。穿过仅容一人通过、约有20米长的通道后,尽头就是老太太的卧室。卧室不大,其实也是厨房,面积约个平方米。老太太解放前在码头帮人挑东西挣钱,现年79岁,很好,正在看。她屋里放着很多,有《狸猫换太子》、《红菱巧破无头案》、《秦香莲后传》、《伦文叙传奇》等,全是粤剧。老太太说,她一家7口全住在那里,虽然住房旧且小,但自己很喜欢在这里生活:“早上6时多起床走到邕江边运动、呼吸新鲜空气,然后去南门菜市买菜,回来就煮饭给全家人吃。休闲的时候就在家看粤剧,一个星期有5天都看电视,中午也很少睡觉,晚上遇到好看的电视节目,看到凌晨1时多才睡觉。”“对于中山的小吃,我已经老了,没有牙齿,吃不了口味重的东西,不爱吃也吃不了,自己在家里煮粥吃。这里就是方便,买菜、锻炼、去医院都是几分钟,好。”老太太说,生活在中山那么多年,习惯了这里的方便。打工者留恋中山习惯于在中山生活的,还有不少打工者。33岁的凤英1994年就从邕宁来南宁中山一家美食店打工了。来中山打工,凤英收获不小,每月工钱到手后,一部分往家里寄,“以前家里没什么东西吃,有了这份钱之后,家里也能吃上了好东西”。凤英还在南宁认识了现在的丈夫,两人结婚后就在中山租房子住。之后怀孕请假回乡,生了孩子。等到儿子4岁时,凤英把他带来南宁,在中山小学读学前班,自己回到中山打工。“老公现在了,就靠这份工资养着全家”。“在这条上生活了这么久,街坊邻居大家相处认识了这么久,如果没有这条、这些店了,不知道大家以后还有没有联系,还会不会联系。”凤英若有所思地说。卢女士1993年来到中山打工。10年间,只有两三年回去结婚生小孩,后又回来这里做,现在小孩8岁了,回来这里做的原因是“老板人好,做做工休息一下也可以聊聊天,主要是中山是靠夜市,不像一些餐馆整天都要忙”。谈及中山,卢女士说:“做久了,现在这里好多店员大家都认识,过店门前,都会互相打招呼。这里氛围好,舍不得离开,如果让我回到农村或去别的地方,还真是不习惯。”“未能抛却杭州去,一半勾留(逗留之意)是此湖。”这是唐诗人白居易对杭州西湖难舍难分的感情直白。对于很多对中山有依恋的人来说,把这句古诗改为“未能抛却南宁去,一半勾留是此街”也许更为贴切。有人说,南宁让人留恋的,肯定不止是中山,而中山让人“勾留”的,也不仅仅只是美食。 (莫仁力 唐辉吉 刘莉 韩倩)

外国友人到中山夜市助兴。南宁市中山特色街旧城一直牵动着南宁人的心,本报记者为此走进这条美食一条街一条给人“晚上似天堂白天如草房”般印象的,一条用脚从头走到尾不超过5分钟、用嘴却可能让你念叨好几年的;一条以中国著名的人物命名、身处省会城市中心但却并非主要交通干道的……这条在南宁,叫中山。在全国许多条同名的中,它以美食为自己“注册商标”,在同质化日趋严重的城市道中,与南宁市民相依相偎。自2007年8月7日有关部门“关于中山特色街旧城项目用地挂牌时间延迟的通知”出来后,尽管它“出阁”的日子至今未明,尽管它的未来面目仍是个谜,但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无论日历怎样翻阅,这条溢满“草根味”的美食一条街,将如同泛黄的老照片一般,在一些人的记忆里,永难割舍,值得回味话历史,年月不长名声大中山作为“美食一条街”的历史起于何时?记者去查《南宁市志》,但没找到相关记录。据南宁市地方志编纂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介绍,《南宁市志》于1998年出版,记录的历史主要是1995年以前的。而中山作为“小吃一条街”,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下半期才开始成形,所以市志未对此作记录。同为中山,在全国的同名“兄弟”中,南宁的这条无论从历史和规模来说,当属“小弟”。《南宁市志》里记载的中山,是由朝阳环形立交桥(已爆破拆除)至桃源的这一段,全长不到1000米。1952年修建中立交桥时,才将原来的马草街、南门正街统一命名为中山。这与全国最早的中山——1928年为迎接孙中山的灵柩而修建的、全长近13公里的南京中山,整整晚了20多年。有意思的是,全国乃至全区各大城市的中山,多是以城市的交通主干道著称,如桂林、、广州、上海,上海的中山几乎绕着城市转了一圈。而南宁的中山,若以上述标尺来衡量,似乎难排上号。但这丝毫不影响南宁中山的“江湖地位”。2007年12月29日晚,记者在百度上键入“南宁中山”、“南宁民族大道”和“南宁朝阳”,搜索到三者的相关网页分别约是52万篇、37万篇和17万篇。在南宁市的市政道布局中,民族大道是南宁最重要的交通干道,朝阳是商业的“黄金大道”,但中山的网络人气却遥遥领先;再点击百度“中山”,除了南京中山之外,南宁市的中山也表现不俗,它位于“全国其它著名中山”(共有17条)之列,标注:“(它)是全国都很出名的小吃一条街。历史悠久,美食众多,是南宁人夜宵最喜欢去的地方,也是到南宁旅游的朋友必去的一个地方”。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