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南宁美食

慢火车上年轻的希望

  1月11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红峰站,列车上的两个年轻人正在和站台上的朋友打招呼。

  对住在大山里的彝族村民来说,5633/4次慢火车不是一趟普通列车,而是山里人的“赶集车”,求医、上学的“公交车”,脱贫路上的助力车。贺瑞明/摄

  1月10日,由攀枝花开往普雄的5634次列车上,放寒假回家的孩子们趴在车窗上看风景。慢火车将这些求学的孩子一批又一批地送出了大山,又在这举家团聚的时刻护送他们踏上回家的路。

1月11日,5633次列车上,正在玩手机和看剧的4名年轻人。她们其中有3人是放寒假回家的老师。

  1月10日,5634次列车上,乘警路明刚帮助彝族老乡拴羊。为了方便沿线彝族村民携带牲口、赶集交易,列车专门设置了存放牲口和大件行李的车厢。

  1月10日,慢火车上的乘客们。他们中有放假回家的孩子,有走亲访友的老人,也有外出打工的年轻人。

  1月11日,5633次列车上,正在聊天的年轻人。他们将前往西昌,再从西昌乘坐大巴车到广东东莞打短工。

  1月10日,喜德站站台,沈学忠将买来的新衣服送给前来接站的父亲。沈学忠是普雄民族学校的数学教师,和妻子一起从西昌市返回普雄镇。

  1月10日,正值全国春运第一天,就读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第二小学的王军、罗华和王敏,在奶奶的带领下乘坐5634次列车从西昌站上车返回位于普雄镇的老家。摇曳的车厢里,三人迎着窗外的阳光写起了寒假作业。慢火车将这些求学的孩子一批又一批地送出了大山,又在这举家团聚的时刻护送他们踏上回家的路。

  5633/4次列车是一趟连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普雄镇和攀枝花市的绿皮慢火车,全程353公里,自1970年以来就一直穿行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大凉山中。停靠的26个站台中,不少是凉山州彝族地区的小站台。这些小站台快车不停,汽车开不上去,当地人出行多半依靠这趟慢火车。全国目前还保留着81对类似的慢火车,主要运行于我国西南、西北和东北的偏远地区。

  对住在大山里的彝族村民来说,5633/4次慢火车不是一趟普通列车,而是山里人的赶集车、脱贫路上的助力车。1月11日,38岁的阿的呷呷莫抱着一只鸡站在车厢角落里。她从沙玛拉达站上车,喜德站下车,这次外出是要去市场卖鸡,换钱给家里5个孩子添置过年的新衣服。

  除了将山里的土特产带出去销售,村民们也乘车购买生活必需品。马尔木呷抱着刚出生两个月的儿子站在车厢连接处,身旁堆满了装着土豆、红薯的编织袋。他家中有8头猪,每个月都要乘坐慢火车下山购买猪饲料。

  乘坐慢火车的成本低廉,最便宜的车票只要2元。沈学忠是普雄民族中学的数学教师,这天他从西昌站出发,途经老家附近的喜德站,顺手将买的新衣服送给接站的父亲后,又乘车前往终点普雄站,这一段的票价只需十多块钱。

  便宜的票价降低了买卖货物的成本,也增加了山里年轻人和外面世界接触的机会。尼波阿木的汉名叫王瑞,刚刚初中毕业。春运第二天,他和另外4名同学一起,从老家喜德出发,到西昌换乘大巴车,前往广东东莞打短工。他说,春节期间东莞用工短缺,比较好找活儿,等到2月中旬,回家过完春节的打工大军回到东莞,他们就返程回家。

  彝族乘警路明刚将青春献给了慢火车,今年37岁的他已经在铁路上工作15年了。路明刚是一名“铁二代”,父亲阿米子黑曾任普雄车站派出所的侦查员。“路”这个汉姓就是父亲帮他改的,为的是纪念“铁路”。除了日常巡逻、维护秩序外,路明刚还常常帮助彝族老乡上车下车,赶鸡拴羊。

  每当路过喜德站,站外的烈士陵园总会吸引列车长何丹的目光,那里长眠着为建设成昆铁路牺牲的烈士。在她看来,虽然没有高铁的速度,这趟列车依然继承了当年建设铁路的铁道兵那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它为生活在大凉山深处的人们提供经济、便利的交通,连接着这里的年轻人和外面的世界,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脱贫致富的希望。

  中青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