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南宁美食

战“疫”换档期 心理援助要跟上

  抗击疫情心理援助热线专家:战“疫”换档期 心理援助要跟上

  “姑娘,快点儿过来,给阿姨加油,给武汉加油!”家在湖北武汉市洪山区的心理咨询师华蕾,这段时间一直在家里参加抗击疫情心理援助热线的值班咨询工作,这天咨询谈话快结束时,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稚嫩的声音:“阿姨加油,武汉加油!”瞬间,一股暖流涌上了华蕾的心头。

  华蕾是空军某旅的心理咨询师,她志愿服务的抗击疫情心理援助热线是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与北京幸福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的,于2月2日面向社会公众24小时免费开通。

  随着战“疫”的推进,热线开始变“热”。截至3月18日24时,该热线总拨打量达5100人次,拨打最多的为企业员工,其次为学生、教师和医护人员。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樊富珉是这条热线的总督导,她介绍,该热线300名咨询师上岗前都必须全程参加21个小时的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热线服务技能与伦理必修课程的培训,同时还有14个小时的选修课程,完成培训课程后通过咨询师管理组的选拔,才能上岗。

  樊富珉说,目前,拿到二级三级心理咨询师证的人很多,但他们缺乏危机心理干预的专业训练。严格意义上说,危机心理干预不等于心理咨询,它是心理急救。如果不了解危机干预的性质、工作要点和过程方法,就无法对经历重大灾难的人提供有效的心理援助。

  “在疫情中,人们最关心的是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等问题。可以推测,随着疫情结束,心理问题的疏导和康复高峰期或将到来,包括疫情中丧亲者的哀伤辅导、患者的心理康复、长期隔离导致的心理问题等。我们的心理援助热线已经作好了准备,目前是24小时全天候值班,有3条线路是医护人员专线。”樊富珉说。

  有数据显示,汶川大地震6个月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达9.7%左右,SARS疫情发生两年后,有10%左右的患者出现了创伤后应激障碍。2008年,樊富珉曾被委派到四川地震灾区进行心理援助的培训和服务。“汶川大地震后,有很多心理咨询师满怀热情冲到灾区,这本来是好事,但由于缺乏灾难危机干预的知识和训练,有些人不仅不能帮到人,甚至客观上还伤害了别人,我想可能就是专业性不够造成的。”

  樊富珉的专长是团体心理辅导与咨询,可以同时为多个需要帮助的人经由团体中的彼此关怀和心理支持,共同面对灾难的现实,彼此鼓励,用团队的智慧找到应对危机的方法。

  “危机心理康复是有阶段的,开始是心理急救,后边是面对哀伤的辅导,之后是处理创伤的治疗,人们的心理也会随着危机事件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在疫情中从开始阶段的恐慌、焦虑、混乱,变成现在的烦躁、担忧、无聊等,后面到哀伤、痛苦、无力感,真正要走出灾难的阴影,需要长期的康复过程,必须分类、分层、分阶段,针对性地制定心理干预方案。因此,心理干预工作要提前储备人才、培养人才。”樊富珉说,“到了疫情后期,我们会提醒咨询师,并加强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如何进行哀伤的心理干预。我们的热线咨询师专业培训一直在路上,一个多月以来从没有停止过,每天都有几场培训。”

  武汉大学心理系教授钟年是北京幸福公益基金会心理援助热线聘请的专家。他判断,但随着战“疫”进入转档期,人们心理上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地凸显出来,尤其是群体性心理问题,处于疫情中心的武汉尤为突出。

  钟年说:“按照心理学的理论,如果没有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人们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感会产生强烈的负面情绪,如焦燥不安、担忧恐慌等。现在,武汉市民面对长期封城的煎熬,可能引发的心理问题值得有关方面高度重视。为了避免因疫情导致的次生心理灾害,政府部门或权威人士应当站出来给予大家希望和信心,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学家的工作也要跟上。”

  中青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