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报评住建局长被免:让混事官付出代价南宁市交通银行网点
中国纪检监察报11月24日发布文章《民生梗阻责任担当》,文章提及日前发生在贵阳市住建局内的一幕:局长当着上演“我不是局长”戏码,推诿称“我不是局长,我就是过来看工作图的”。文章认为,这一令人哭笑不得的场景深层次原因是相关部门和干部统筹力度不够、分级责任不落实、服务不到位,简言之,就是缺乏担当和作为。这样看来,需要大力整顿、从严治吏,让那些混事官、太平官真正受到触动、付出代价,才能让各级干部思想上起来、行动上积极起来。
实际上,因为廉租房质量差等问题,当地住户们每去一个部门投诉,都被搪塞去了另一部门,一共走了七八个部门也没能解决。难怪:“皮球踢得比虐心的国足棒多了。”如此打太极、踢皮球的作风,怎能为民担当,怎会为老百姓办实事?在其位就要谋其政,闲置的保障房背后,根子还在责任的“闲置”。这样看来,需要大力整顿、从严治吏,让那些混事官、太平官真正受到触动、付出代价,才能让各级干部思想上起来、行动上积极起来,兑现明年6月底前保障房投入使用的承诺。
那位局长的言行很能说明问题。一听说是记者采访,就急忙隐瞒真实身份,既不接受监督,更不敢问题。这样的“鸵鸟政策”人们并不陌生——一些干部,讲起成绩来头头是道、眉飞色舞,一旦有群众过来反映问题,就左右、揣着明白装糊涂,全然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让百姓气不打一处来。
事件回溯:
23日报道,贵阳市委、市近日研究决定,启动对保障房因配套设施滞后导致不能如期竣工投用问题问责程序,对决策科学性、决策规范性、落实不到位和职责不担当等进行责任追究。市委决定,免去刘朱贵阳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局长职务,按任免程序办理。
贵阳住建局局长避谈3万套保障房闲置:我不是局长
此外,针对贵阳市住建局局长刘朱在接受采访过程中隐瞒真实身份、不主动配合、态度不好、方法不当等问题,贵阳市已对其进行了严肃的教育,刘朱本人作出了深刻检查。
记者来到贵阳市住建局局长办公室,但是一听采访,这位局长却直呼自己不是局长!但是记者在住建局网站上发现,这位自称不是局长人,正是局长刘朱。而因为廉租房质量差等问题,住户们每去一个部门投诉,都被搪塞去了另一部门,一共走了七八个部门也没能解决。
先是,听闻贵阳市3万套保障房一直闲置的消息,前往当地住建局采访。在局长办公室,当记者说明来由后,住建局局长却表示,“我不是局长,我就是过来看工作图的”。局长当着上演“我不是局长”的戏码,引起轩然大波。日前,贵阳市有关方面启动对保障房因配套设施滞后导致不能如期竣工投用问题的问责程序,对决策科学性、规范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落实不到位、履职不力等进行责任追究,并承诺明年6月30日前投入使用。而那位局长也被免职。
保障房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事关一方百姓的安居和幸福。3万多套保障房建了却不能让百姓受益,表面上看,是卡在了道、供电、排污等市政配套设施建设滞后,而深层次的问题,则是相关部门和干部统筹力度不够、分级责任不落实、服务不到位,简言之,就是缺乏担当和作为。
央视新闻21日报道,根据国家审计署消息,在贵州贵阳市,3万套保障房竟一直闲置!记者发现,一些小区房子虽已建好,但是水、电等还不能入户。这些保障房项目共涉及投85.43亿元,可因为不完善配套设施,老百姓有房却迟迟住不进。
其实,因为选址地点不科学、配套设施不完善而导致保障房住不上、住不好,在不少地方普遍存在,已经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梗阻问题。而一些惠民工程、民生资金,也常常因为一些工作人员的不负责、不尽职,效果打了折扣,弱化了群众的获得感。由此看来,民生工作既需要加大资金和物质上的投入,更需要广大干部注入责任、敢于担当。如此,才能把好事办好办实,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以下为文章原文:
最近,关于贵州省贵阳市保障房的“反转式”新闻值得深思。其中折射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22日,贵阳市召开,就3万余套保障房因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未及时投入使用的情况公开致歉,并承诺在确保工程质量前提下,2016年6月30日前达到竣工验收及分配入住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