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宁民生

南宁市工商银行网点证监会现二十年来第四波离职潮 A股的另一大隐患?

“我曾经在证监会当副,这次很多人都是我过去的老部下,我感觉非常,他们中很多人十几年之前很勤奋也很优秀。为什么现在就变成正在接受司法调查的人?”李剑阁感叹,这是因为监管体制问题,对人才是一种腐蚀。

到了2015年5月,又有三名局级干部同时离开,他们分别是证监会稽查局原局长欧阳健生、证监会证券基金机构监管部原副主任徐浩、证监会私募基金监管部原副主任杨文辉。

事实上,如果将目光放长远一点,就会发现这波离职潮,由来已久。并且,这应该是证监会成立二十多年来的第四波离职潮。

坊间惊呼,证监会再现离职潮。

证监会二十多年来四波离职潮

盘后剖析A股走势,指点明日走势,请关注微信号【复盘大师】或【fupan588】

离职潮背后肖钢曾和注册制有关系?

“解决人才危机,顾问团不是好办法,还是要从内部机制来。”李剑阁强调,如果监管部门人才危机不解决,中国股市的危机,可能还会一波一波的到来。

肖钢认为,在工作中与中青年干部思想交流少、谈心少,对干部队伍建设抓得不够,对广大干部队伍思想动态掌握和研究也不够,缺乏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他们在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压力不够了解。

肖钢谈证监会人才流失:压力太大 离职较多大势解读,牛股捕捉,尽在微信号【凤凰证券】或者【ifengstock】

之所以出现这个特点,是因为根据相关,官员离职后到被监管对象任职的有一段规避期,即领导干部离职后三年内、一般工作人员离职后两年内,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机构任职,但是合规总监、督察长、首席风险官这些职务不受,证监会工作人员离职后经过批准可以担任督察长、合规总监、首席风险官等职务。

针对这个话题,凤凰证券曾做一个调查,近9成网友这个问题上达成了一致:85.18%的网友认为证监会存在人才危机。

对于李剑阁的观点,证监会现任副方星海并不同意,方星海在达沃斯出席“中国经济何方”分论坛接受采访时表示:“证监会没有人才危机”。

首先是外流,证监会前期曾出现大规模的离职潮。“近期到某个沿海城市证券监管机构拥有的人才条件,大大超过了证监会的水平。”李剑阁说,到许多金融机构里面,很多是流失的官员,是海外华尔街回流的精英人才,还有些是在资本市场一直在里面摸爬滚打的本土专家。这些人的组合令人非常惊讶,反过来也体现出监管人才危机非常严峻。

第四波离职潮,是从2014年开始到现在。2014年全年,证监会约有30名处级以上干部离职,其中大多数投身市场机构。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统计,仅2015年前5个月,证监会就有6名司局级干部离职,这样的级别和规模比较罕见。

股票早餐,股市内参,涨停股预测,尽在微信号【A股情报】或【agqb888】

2015年1月,证监会宣布免去江向阳办公厅副主任、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兼新闻办公室(网络信息办公室)主任职务,随后江向阳赴博时基金担任总经理一职。

这段时间由证监会下海到基金公司的高管达到11位,5人担任总经理一职。目前他们大多离职或面临离职传闻,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的公募基金没有相关的股权激励,而且不少人与大股东存在矛盾,离开。

“如果监管部门人才危机不解决,中国股市的危机,可能还会一波一波地到来。”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理事长、证监会前副李剑阁表示,监管部门人才危机是一个非常严峻的危机。作为曾经的监管者、经营者,李剑阁的观点引发市场热议。

李剑阁透露,最近有学者提出证监会应该设立顾问团,以加强人才方面的补充。“这是一个非常的。”他透露,自己此前在证监会工作的时候,就曾想用社会力量来制约证监会,并聘用很多社会贤良参与。但是事实上,导致会务成本越来越高。“没有一个好的监管体制,不取消过度审批,无论用什么办法,人的天性是一样的,一样会寻租。”

另一方面,监管机构内部“打架”、损耗。“2015年是监管机构人数最多、级别最高的一年,这种情况应该得到高度重视。”李剑阁表示,而这又是为什么?值得反思。

不断下放和透明化的行政审批,也促使一些监管干部倾向于更早“下海”。“现在不走,未来身价只能是越来越缩水。”一位资深投行人士说。

如果不是市场一流的人才,市场能不能监管好?李剑阁认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危机,是监管部门的人才危机。总结四个字,“外流”、“内耗”。

(综合财新、第一财经、青年报、凤凰证券等多家报道)

据财新报道,在推行注册过程中,肖钢明确表示,证监会要实现监管重心后移,将IPO发行从事前监管转移到事中、事后监管,也就意味着发行部这一条线已经不再需要如此多的人员配置,发行部必须要走一部分人。肖钢在内部讲话上曾表示,IPO归谁审核,是矛盾的权衡,不存在绝对科学、绝对最优的方案,而是利益的分配和。

证监会肖钢谈证监会人才流失因压力大,近7成网友认为,证监系统人才流失的根源是“内耗”,仅1成网友认为其根源是“外耗”。

证监会不少处长及其以下干部纷纷选择离职,尤以发行部为甚,被一些看法认为是“注册制效应”。

6月3日,财新报道称,近日证监会批准了5名干部离职,包括上市部副主任陆泽峰、行政处罚委副主任张子学等2名副司局级干部,上市部二处处长王长河、发行部二处处长蒋彦和四处处长杨郊红等3名处级干部。这5名干部都是证监会的老人。

“身价”对某些处于核心岗位的官员们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审核淡化以及意图下海的干部人数增多,如果自身实际缺乏过硬的业务能力,一些官员的身价仅来自于所处的和长期积累的“人脉”,那在发行体制发生大的变动后,这样的“身价”也可能面临大幅缩水。“与其被动裁员,不如主动离职。”

进入猴年以来,A股市场“猴性”尽显,波动加剧,股民面对极端行情不知所措。调查中,7成网友认为证监会人才流失与股市波动存在一定的关系,仅2成认为两者之间无关。

2015年3月,证监会创新业务监管部原副主任王欧离职,去了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专项投资部。同时,证监会党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原办公室主任韩燕也从原岗位离开。

第二个案例,是去年组织的国家队的救市。“当时被光荣选入国家队的人非常高兴。我在两个券商做过董事长,一个券商入选,非常骄傲,一个落选,非常郁闷。”李剑阁感叹,入选的结果是公司亏损,高管被边控。

证监系统人才危机:离职潮+案频发内耗是主因

2015年,对于证监会离职潮,肖钢年初在内部会议上专门进行了原因分析和。他表示,从2014年主动离职的中青年干部情况分析看,固然有多方面原因,但更重要是,对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关注不够。

证监会到底有没有人才危机?

第三波从2010年至2013年,前往基金公司的官员达到15位。这一波下海者去向大多是颇具规模且盈利的基金公司,在基金公司担任督察长的人数达到9位,成为一道特殊的风景。

证监会前副李剑阁曾表示,“如果监管部门人才危机不解决,中国股市的危机,可能还会一波一波地到来。”

第一波从1998年持续到2003年。数据显示,证监会官员下海到基金公司的鼻祖为肖风。肖风1993年进入深圳市证管办工作,历任副处长、处长、副主任,离职后自1998年4月1日起负责筹建博时基金,博时基金成立之后担任总经理,同时担任副董事长。

第二波从2004年到2010年,官员离职以2004年、2005年和2007年最为密集,前往基金公司的官员达到17名。这段时间股市大涨,不少人看好基金业前景而前往。离职官员担任副总经理的比较多,是因为曾经在证监会工作,基本素质与管理能力较为优秀,但从专业角度讲稍逊于在基金公司摸爬滚打多年的人士。此后不少人离开公募基金,转入私募,据称是因为股东方对利润等因素要求非常高,压力很大,加上私募在激励上比公募基金好得多,操作上相对灵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