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数量“疯涨”难掩意外之痛AA同游暗藏风险林州最近发生的事
3月12日,“内黄枣乡户外自驾群”网上约伴去林州苍龙山时,一个队友袁先生失联。陈水全他们接到求助后立即安阳应急救援队、林州应急救援队紧急集合赶到事发地,会同消防等搜救,经过6天连续奋战,终于和其他救援组织一起将遇难者袁先生送回。
“大家都是自掏腰包赶去救援,主要花费在燃油费、过费、设备磨损上,这还不包括人力成本。”陈水全说,拿最常用的救援绳来说,每米30多元,50米绳就1500多元,常温下一根绳子可用3年,但遇到高温或低温下,一根绳子寿命也就是一年。“由于我们是公益组织,每一次搜救从不收取费用,队员往往是出力出钱,也自担搜救风险。”
(原标题:驴友数量疯涨难掩意外之痛监管盲区呼吁引导、规范驴行)
“出事的大多是业余户外爱好者,他们或成群结队或三三两两,对‘驴道’不熟悉,只顾低头爬山,头一仰,天黑了,然后匆忙下山,崖陡滑,不带手电,很容易迷和受伤。”登封市户外救援队队长王建军介绍,出事的以下山居多,因为驴友们爬山后体能下降,下山况更差,心里着急,自救欠缺。
便捷“AA同游”背后暗藏风险
版权及免责声明:
网友“落雪”认为,相关部门亟须加强对户外探险行业的引导、规范,尽快建立探险行业安全保障标准,对探险活动的组织者实行资质认定和准入制。网友“寂静的风”表示,“驴友”们进入的是未开发的区域,但旅游管理等部门有告知风险、进行劝阻的义务,应设立警示标志、划定禁入区域等。
孰料,下山时却出了状况。下午5点,他们经过一处岩体突起的边沿,脚无处可蹬,只得等待身边驴友铺好绳子后再一点点下移。“脚下是悬崖,很陡,不敢过,可他看见有驴友过,认为没事,试一下。”她说,不一会,听到“哎呀”一声尖叫,顿时吓出了一身冷汗。
本文链接
宝珠峰位于嵩山群峰之中,线崎岖多变,攀越难度中等。陈女士说,她的朋友张先生40多岁,体质很好。上山时经过陡峭、斜长、光滑的石壁,只能用手紧握绳索,脚慢慢向上攀登。“很惊险刺激,在经过了宝珠峰最的一段后,大家的腿还发软,不过松了一口气。”
驴友遇险甚至遇难的事故缘何一再发生?谁该为驴友的户外冒险埋单?如何规范和完善本为健康休闲的户外探险行为?
本篇文章:驴友数量“疯涨”难掩意外之痛AA同游暗藏风险
一名曾做过领队或“群主”的召集人说,一般在召集帖的标题,召集人会标明“AA约伴”,参与的驴友们提前或上车后需交纳“AA费”,这就意味着这是带有商业性质的自助户外游,“人数多了,收集的AA费也就多了,除去包车费、燃油费、过费等,会有结余,这就落入了召集人腰包,有些人甚至以此为职业,每月从中赚取几百、几千甚至过万的钱。”
陈女士在郑州工作,她没想到,今年第二次与朋友结伴去登封爬山,就出现了这种意外。此前几日,她和朋友从网络论坛里看到“AA约伴爬嵩山”信息后跟帖报名。12月18日早晨6点多,他们从航海帝湖门口乘坐大巴出发,一起同行的还有30多人。
“2016年,我们参与了20多起山地救援。仅这个月,嵩山就出现了3起驴友死亡事件,令情很沉重。”他说,12月5日,一男驴友攀爬嵩山时身亡;12月6日,一女驴友身亡;12月9日,一男驴友身亡。“他们都是坠崖身亡,给家庭带来了致命打击。”
“道崎岖,地形,驴友们一旦遇险,也会给营救带来非常大的困难。”河南省应急救援协会会长陈水全说,他们在救援时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难以判断。
因此,有不少人产生疑问,驴友的户外涉险行为引发各方力量救援,是不是在浪费社会资源?一些网友认为,救援费可由被救者支付,这样让驴友们出发前慎重考虑,杜绝莽撞。
“跟大自然比起来,人太渺小了。”在一个周日晚上,成功下山后,惊魂未定的陈女士在微信朋友圈发出了一条信息。
而另一名资深驴友也说,出发前召集人都会告知免责声明,已经成了户外运动的潜规则,领队对参与的驴友只有义务而没有责任。
参与的驴友随机性很大,互不了解,年龄、身体素质等参差不齐,人数众多。资深驴友李先生表示,如果带领这样的团队去攀越难度大的山脉,“不出事才怪”。他认为,不少户外运动出事,都与领队缺乏经验有关。
“一脚踩空跌落下去,差点丢了命”
该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共参与应急救援36起,而山地救援33起,救助受困群众435人,其中受伤17人、死亡7人,数字基本与去年持平。
驴友数量“疯涨”难掩意外之痛
监管盲区呼吁引导、规范“驴行”
“不管怎样回归自然和挑战,最终都要回家。”这是户外运动圈里流行的一句话。作为一个“井喷式”发展的新型旅游业,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到了户外运动中。
“每进行一次救援,少则三五个小时,多则好几天。”河南省应急救援协会会长陈水全提起内黄一名驴友去林州苍龙山的事,叹息不已。
“驴友们遇险及遇难的事故为什么会一再发生?”很多人提出了疑问。郑报融媒记者了解到,相对于三三两两的朋友自发去登山,许多市民更青睐于“AA结伴同游”方式。一些网友利用网络论坛、QQ群、微信群等随意发帖约伴出行,团队并无训练和磨合的信息。
他说,一些召集人为赚钱想多招些人,就会对参与者放松要求。“这完全依靠参与者的热情和自愿,但很多人其实户外经验不足,没有真正遇过险,性也不高,只追求玩乐。”他说,在召集帖的前后都会写明“活动组织者不对本次活动的风险负责”,这就是免责条款。
在郑州,活跃着众多的“驴友群”,他们喜欢与熟悉或陌生的人一起,背起行囊,跋山涉水去探险。然而,与此相伴的,是由于部分驴友户外运动技能不足、事先准备不够、自救能力不强等引发的不幸事件也呈现上升势头。
作为从事户外遇险救援的民间公益性团体,总部设在郑州、拥有18支救援队的河南省应急救援协会在2016年末也给自己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我们参与了林州、辉县等多地的事故救援。”陈水全表示,嵩山、太行山是出事最多的地方,时间也大多在周末。
出事地点大多在嵩山、太行山等未开发的野山,时间也大多在周末,出行方式也很随意,发帖约伴、跟帖出行。为营救被困的驴友,当地消防、应急救援等不仅要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而且营救人员也面临着巨大风险。
“每一起事故都是的教训。”陈水全说,“希望在社会的引导下,逐步培养驴友们的自律意识,以引导规避风险,增强生命安全意识。”
张先生身上多处受伤,一些部位粉碎性骨折,只得住院治疗。而就在同一天,在巩义青龙山也有一名郑州驴友受伤,河南省应急救援协会巩义应急救援队参与救援,他是在攀爬过程中不听同伴劝阻失手坠落,导致脚踝受伤。
“一脚踩空跌落下去,差点丢了命。”张先生事后显得心有余悸,所幸此处悬崖仅七八米高,他趴在山崖上疼得只叫喊,动弹不得。陈女士及同伴报警求助。登封的应急救援人员赶到后立刻组织施救,将张先生抬下山,并引导其他人员安全下山,此时已是漆黑一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