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济大小事名将•我的先辈与抗战六 孔从洲将军之女孔淑静:心系炮兵铸军魂
孔从洲,生于1906年,原名祥瀛,字郁文,西安灞桥人。从杨虎城口中的“娃排长”, 到西安事变时的西安城防司令;从抗日战场上的西北军少将旅长、中将副军长,到中华人民国开国中将、军委炮兵副司令;他的一生是炮兵的一生,浓缩了一部中国炮兵史。
名将•我的先辈与抗战(六)孔从洲将军之女孔淑静:心系炮兵铸军魂 孔从洲将军“我的一生,与火炮结下了不解之缘。整个军人生涯是从炮兵开始,以炮兵终结的。”1986年,80岁的孔从洲将军在回忆录中这样总
年,孔淑静与父亲在家中庭院
1924年,17岁的孔从洲远赴陕北从军,投身于杨虎城部,在北伐战争中参加了军阀等斗争。
还在上学的时候,父亲就听说过杨虎城将军和他部队的故事,在他听闻的传说中,杨虎城是一位劫富济贫的豪杰,他的部队是为贫苦人民做主的武装。父亲17岁的时候,杨虎城派往西安招学兵的人正好是他同村的孙虎,经他介绍父亲下定决心要去陕北安边投考杨虎城的安边队。从老家到安边队程逾千里,一上非常艰辛,在过泾河时,由于水流湍急,差点淹死,幸被岸边一个农民救起。途中还要经过沙漠河泽等险要地带,但是一上父亲的都很坚定,与他一起来的人有十几个,最终只有他一个人靠双腿长途跋涉了下来,忍饥挨饿,边走边干活,到达安边时他已是衣衫残破、形同乞丐。就这样,在安边队,父亲开始了他60余年的军旅生涯。
孔淑静:我父亲是西安灞桥上桥梓口人,小时候家境贫困,上学时买不起饭,吃的是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玉米面馍,学校传达室工友同情他,把煮面的面汤打给他就馍吃,有个地主娃经常他,把他的面汤,当时父亲而无奈。后来家里的地也被人侵占,打官司没钱也打不赢,让他失去了读书的经济支持,不得不辍学回家。不公的使他有了从军的打算,想找一个劫富济贫的军队施展抱负,同时要办一所学校,让穷孩子也上的起学,这些都成了父亲从军最直接的动力。
孔从洲将军
孔从洲之女孔淑静,童年时和家人过着饥寒交迫、颠沛的生活,直到1948年找到在军中的父亲才开始稳定下来。1959年参军,在父亲耳濡目染的教育下,孔淑静从事军事科技档案工作。30年来,她一直于军事科技档案管理的研究,为我事科技档案正规化管理建设,设计出了一整套完整的方案。同时著有《唯实:我的哥哥孔令华》、《岁月记忆:一位将军女儿的酸甜苦辣》等书。
“我的一生,与火炮结下了不解之缘。整个军人生涯是从炮兵开始,以炮兵终结的。”1986年,80岁的孔从洲将军在回忆录中这样总结自己的一生。建国之后,他被人们提及最多的身份,是的亲家,而这只是他人生的若干个符号之一。
建国后,孔从洲将军先后担任西南军区炮兵司令员兼解放军第二炮兵学校校长、沈阳高级炮兵学校校长、炮兵工程学院院长等职,为新中国的炮兵建设、炮兵科研与装备发展付出了毕生心血。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凤凰陕西走访孔从洲将军之女孔淑静,带您一起了解孔从洲将军传奇的一生。
凤凰陕西:孔从洲将军出生于西安灞桥,少年时期一直生活在家乡,17岁的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从军这一决定的?为何又选择了当时远在陕北的杨虎城部?这其中都有哪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