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南宁网事

抗战名将薛岳的“天炉战法”,为何在解放战争中不管用了

1947年3月3日,国民党徐州绥靖公署主任薛岳被蒋介石以“指挥无力,名声低落”为由撤了职,引发了国军高层一场不小的震动。

自1946年入冬以来,山东、苏北的国军在一个月之内连吃宿北、鲁南两个败仗,损兵折将超过七万人,创造了内战爆发以来最大的损失记录。作为该地区掌握一切军政权力的最高长官,薛岳当然要负起全责,黯然下课实属必然。

人们不禁要问,这位几年前在抗日战场上战功赫赫的“长沙之虎”,在面对装备低劣的中国共产党军队时为何一筹莫展,昔日威名远扬的“天炉战法”怎么就派不上用场了呢?

长沙会战中的中国军队

天炉战法并非薛岳首创

抗战期间,第九战区诞生了迄今仍被津津乐道的天炉战法。战区司令薛岳对这一名词做了权威解释:

“在预定之作战地,构成纵深网形据点式阵地,配置必要之守备部队,以伏击诱击侧击截击尾击堵击诸手段,逐次消耗敌力,挫其锐气,然后于决战阵地使用优越之兵力,实行反击及反包围,予敌以歼灭打击,盖为后退决战方法,因敌之变化而变化之歼敌致胜新方略,如炉溶铁,如火炼丹,故名。”

这套战术是利用日军“孤军深入,有劲者先、疲者后之弊”以及“翼侧暴露,有受人侧击之危”这两个弱点而量身定制的。在前两次长沙会战中,国军对这一战术的运用还不成熟,虽然给予日军一定打击,但未能全胜。直到第三次长沙会战,天炉战法才算真正发挥出威力,重创日军的同时,也让薛岳扬名立万。

长沙会战中的日军战俘

实际上,这种后发制人的战法古已有之,并不新鲜。且不说晋文公退避三舍大破楚军、白起以退为进击杀赵括这些陈年旧事,就是长沙会战之前的台儿庄与万家岭两次大捷,也都是这种防守反击战术的成功运用。

在1938年11月底的南岳会议上,蒋介石曾向与会将领们介绍了“一个消灭敌人最有效的战术”,那就是:“在战术战略上都要能够迂回包抄敌人,来切断敌人后方的交通,断绝敌人一切接济,使他后路断绝增援,战车没有汽油的接济,枪炮没有弹药,官兵没有食粮,通讯完全封锁,使他必趋溃灭!”

委员长所说的这个战术,实际上是军委会的参谋人员根据一年多以来与日军交战的经验教训所总结出来的一套应对之策。在南岳会议之后,该战术被推广至全国各战区。

薛岳

薛岳在运用蒋介石所推荐的战术取得长沙会战的胜利后,给这一战术取了个名字“天炉战法”,这一典故来自于汉代贾谊《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