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南宁网事

腐败宰相李鸿章

李鸿章,世人多称“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但是,历代学家却对李鸿章的看法不一。曾国藩曾认为他热衷于做官;主席曾认为他是一艘大船。也就是说,李鸿章所在的清政府,不过是一片浅薄的河流,水太浅而船太大,不能让他肆意航行,清政府无法让李鸿章施展自己的才能。

孙中山认为,李鸿章自从掌握重权辅佐清政府以来,为清政府争取了许多的权利,革除了许多弊端。虽然遇到了很多障碍和困难,但是,他从来不推辞自己的责任,也不放弃国家的利益。而蒋廷黻更是给了李鸿章最高的评价,即:认为他是“19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政治家”。

但是,民间却盛传着一种不同的看法,说:李鸿章是一个腐败的宰相。

那么,为什么民间会有这种说法呢?这就要从李鸿章的身家说起了。

只有李鸿章自己知道他到底有多少财产,或者连他自己都不太清楚。当时的社会上普遍认为:李鸿章的身家应该在一千万以上。当然,这里的“千万”,指的可不是现在的人民币,而是白银。梁启超算是一位知情人士,他为李鸿章作传的时候,帮李鸿章算了一下账。

他说道:“李鸿章病逝之时,他的家产超过了一千万两白银,他给后代留下的个人财富,也超过了一千万两白银。”除此之外,另一位知道内情的人,就是我国历史上首位留美回国的博士:容闳。他说:“我估计,李鸿章死的时候,留下了大约四千万两白银给后人。”

在这里,两个人说的财产数目相差较大,大概是因为一人说的是动产,一人说的是不动产。李鸿章“发迹”之后,他们家六兄弟在家乡均建有“大者数百亩,小者亦百十亩”的庄园宅邸。据曾在李府管过事的唐凌辉说:“鸿章所置田产,每年可收租五万石。”还有一些资料显示:李鸿章的主要收入之一是“股息”。

比如:清末费行简所著《近代名人传》所说:“招商轮船、开平煤矿皆有鸿章虚股甚多。”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说李鸿章有数百万金之产业,用以作为证据的就是“招商局、电报局、开平煤矿、中国通商银行,其股份皆不少。或言南京、上海各地之当铺银号,多属其管业云”。

最终,将这些东西林林总总加在一起,两人所说的数目就差不多了。

以至于,清末民间盛传,李鸿章是清朝中兴功臣中最富有的一个人,他为自己家族谋得的福利加在一起,几乎是一笔可以媲美国库的财产。

至于事实是不是如民间所说,还需要历史学家进行考究。但是,就李家的地产来说,可以说:半个安徽都是李家的地盘。另外,李家还拥有半条位于上海的华山路,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合肥李家到底有多富有了。当然,李鸿章仅凭工资的话,肯定是无法积累这笔巨额财富的。

那么,他的财产究竟从哪里来的呢?

有人提出,李鸿章在和沙俄签订条约时,就曾收过俄方的贿赂,大约有三百万卢布左右。但是,并没有确切的证据可以证明这件事情的真实性。如果,这些指控能够成立,那么,李鸿章就不仅有一个收受贿赂的罪名,还得有一个出卖国家利益的罪名。

但是,即便这些指控是真的,还是不能解释李鸿章的财产来源。毕竟,李鸿章的财产远远超出了这些贿赂的金额。可是有一点儿我们不得不承认,那就是:李鸿章一定有一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的罪名。

现在,我们经常听到法庭判处落马官员中,有一项这样的罪名,大家是不是都有些疑惑。那么,为什么连国家都无法查探出他们的资金来源呢?

其实,并不一定是政府没有查探出,只是这些资料牵扯政府内部的一些重要信息,所以,不方便公布给大众罢了。而且,这也从侧面说明,官员利用权力踩着灰色地带的红线,为自己谋利之巨。而权力,也使得这些官员能够满足自己贪婪的欲望。这也告诉我们,官员们在其位不谋其事,则有着极大的危害。

说到灰色收入,我们大概就能理解李鸿章的资金来源了。毕竟,李鸿章是淮军的组织者,后来,又兼有北洋大臣等职位,自然有着巨大的权力。在洋务运动的过程中,李鸿章没少为自己谋划干股,随着这些官民合营企业的不断发展,李鸿章手中握有的股份,代表的利益也就水涨船高。

然而,如何收受这些东西,自有下属代他操办,李鸿章则只用坐等收益就可以了。至于这些东西能有多大的收益,可以看看它们都是些什么企业就明白了。例如:轮船招商局这种物流类企业;开平煤矿这种资源开发类企业;当然,还有不少军械加工厂。

这些都是圈钱的利器,依靠着这些产业李鸿章怎能不赚的盆满钵满呢?

其实,说到底,李鸿章的财产还是来源于他的权力。众所周知,权力在帝国的内部总是有着神奇的吸金效应。

有人说:李鸿章并不贪财,但是,他的大儿子和门徒们,总是凭借他的权力去谋取私利,这就让民众把这些账单全算在了他的头上。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知道:当你身处高位时,如何约束亲近之人,也就成了一道必修的课题。换句话说:爱惜羽毛则是一个高官的必修课程。

在当时,民众对李鸿章的评价,总是贬大于褒。有一副著名的对联,就说李鸿章是“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这上联中的“合肥”一词用得巧妙,既说明了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又说明李鸿章手握重权,利用权力中饱私囊。因此,“宰相合肥”也就说明了一个官场定理。

而要避免这种情况,如何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督系统,也就成了国家建设的一道难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