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南宁网事

他逼走两任国家总理,烧外交部长豪宅

国民党大佬于右任曾有一副挽联,写给了傅斯年,可以说是对其一生功绩最好总结:

“是子路,是颜回,是天下强者;为自由,为正义,为时代青年。”

“黄河流域第一才子”

傅斯年,字孟真,1896年出生于山东聊城。

聊城是个有趣的地方,出才子,也出豪杰。孙膑、鲁仲连都出生于此,国学大师季羡林也是聊城人,当然也包括傅斯年,而傅斯年的祖上傅以渐也甚是了得,大清帝国的开国状元,官至兵部尚书。

(右二为傅斯年)

山东自古出豪杰,聊城正是其一,当年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景阳冈即属聊城,程咬金的后人也定居于此,著名抗日将领张自忠就是聊城人。 

傅斯年两者有之,既是才华横溢的“黄河流域第一才子”,也带着一股梁山好汉的霸气、豪气甚至是蛮横之气。

美中不足的是,这位大才子却偏偏长得肥头大耳,不然要有多少妙龄少女投怀送抱了。

砸老师饭碗

胡适说, 在北大,学生的学问是可以超过老师的,这里的学生指的就是傅斯年。

 1913年,傅斯年入北大预科学习,三年后正式进入北大中文系。傅斯年学问了得,那是有口皆碑的,连黄侃这样恃才傲物的奇才也想把自己的章学衣钵传给他,行不行也就可想而知了。

 可这人偏偏不知收敛,不但锋芒毕露,还要挑战权威,找老师的麻烦。要是老师讲错了,他便当面指出,还引经据典,说某某人在某某书上是这样讲的,搞得老师甚是难堪,却又无可辩驳。

 聂湘溪曾回忆说:“当时有些教授就怕上他的课。”

 胡适就差点丢了饭碗。

1917年夏,胡适受蔡元培的邀请来北大讲中国哲学史,别人都从三皇五帝讲起,讲了一个学期,还在商朝打转。胡适要立威,干脆就从周宣王讲起。

问题是,北大的学生不好糊弄,对这位喝洋墨水的海龟甚是不服,想把他轰下台,却又找不着破绽。

有同学想到了傅斯年,怂恿他去听课,帮忙找点问题出来。傅斯年是好事之徒,一听就来劲,跟着室友便去了。 

听完之后,傅斯年摇了摇头,说:“这个人虽然读书不多,但他走的这一条路是对的,你们不能闹。”

书读的是不多,还好路子没错,这话也算是绝了。同学只好放过胡适,乖乖去上课,寻找下一个要弹劾的教授去。多年以后,胡适才知道,自己能在北大站稳脚跟,傅斯年功不可没。

胡适的饭碗是保住了,朱蓬仙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朱蓬仙是章太炎的弟子,在北大教《文心雕龙》,教得不好,出了不少低级错误,学生要揭发,就要找证据。

 有同学谎称复习,把朱大秀才的讲义借了出来,然后交给傅斯年,傅斯年一夜看完,摘出三十几条错误,由全班签名上书蔡元培,炮轰朱蓬仙。

蔡元培一看,先是一惊,如此内行的批注,竟会出自学生之手?然后一疑,难道是某些教授借学生之手攻击其他教授?于是突然召见签名的全班学生。

学生毕竟还是学生,没见过大场面,校长一召见便开始慌了。害怕蔡元培要考,又害怕让傅斯年一人担责,于是每人分担几条,预备好了,方才进去。

蔡元培果然要考,学生却回答得头头是道。

考完之后,蔡元培一声不响,学生也一声不响。不久,这门课便被重新调整了,也是一声不响。

(蔡元培)

有学问,敢做事,年轻尚幼的傅斯年却已在人才济济的北大崭露头角。

《新潮》迭起

自从听了胡适的课,傅斯年便跟着胡适走到同一条道上了,成了胡适麾下天字号猛将,不但读起了《新青年》,还时不时在上面发表文章,唱起了新文化运动的高歌。

以傅斯年的性格又怎甘心长期寄居在他人地盘之下,他也要办杂志,要有自己的阵地。于是便纠结了一群同伙,包括毛子水、罗家伦、顾颉刚、俞平伯等,虽是学生,却都是一等一的高手。

办杂志要钱,傅斯年去找胡适,好先生胡适一听,钱是没有,但我对你们的行动举双手赞成,还愿意无偿担任顾问;陈独秀是不太不乐意的,你这是来拆我《新青年》的台?

傅斯年斗胆去找蔡元培。蔡元培一听,扶了扶镜框,毫不犹豫:“你每月去北大的经费中领400块吧!”

图书馆馆长李大钊知道了,说:“孟真啊,我从图书馆腾个房间出来,给你们当办公室用吧。”

就这样,一份叫《新潮》的杂志很快就火了起来,在《新潮发刊旨趣书》中,傅斯年这样写道:“一则以吾校真精神喻于国人,二则为将来之真学者鼓动兴趣。”

很长一段时间里,《新潮》的风头甚至盖过了《新青年》,陈独秀的担忧竟成了先见之明。

如果说《新青年》代表了老师一代的最高水准,那么《新潮》便是学生一代的突出代表了,而中国近代的启蒙运动正是这两代人共同推进的结果。

胡适与傅斯年(左一)胡祖望

“富于斗劲的蟋蟀”

1919年5月4日,中国爆发了近代历史上最著名的学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