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清朝藩属国的“琉球”,为何会变成了日本的“冲绳县”
作为曾经屹立于东方的天朝大帝国,因为文化先进,经济发达,周边无数小国纷纷依附,主动受封纳贡成为帝国藩属国。说实话,做天朝帝国的藩属国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首先“抱大腿”很有安全感,其次经济上又能得到很多好处。而且尽管是藩属国朝贡,但实际上每次天朝的回赠都是朝贡价值之百倍。另外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天朝对待藩属国只图名义上臣服,对其内政从不横加干涉。
正因如此,天朝甚至对某些藩属国之国情一无所知。显然,天朝对待藩属国的性质与西方殖民统治绝对不可同日而语。
时至今日,当年很多的藩属之国已然脱离宗主成为名副其实的独立为主权国家,如朝鲜、越南等。但是有一个曾经天朝的属国,如今却成为了一个“地区”,被强制纳入某国版图而成为当今世界争议领土之一。那么这个历史上的国家是哪里?又是怎么沦落为国之不国的地步呢?而这一切的发生又与清王朝有什么关系呢?待笔者一同捋一捋这一段曲折的历史。
上图_ 琉球国古地图
上图_ 三山时代 琉球国
这个争议的地区,当年为国时,名曰琉球。要是查阅当今世界地图,恐怕很难找到“琉球”这个称谓,但你定会查到“冲绳”,其实这“冲绳”就是当年琉球国之主体。而且需要强调一下,琉球为国名,而冲绳为县名,既然为“县”就不可能独立,目前该地区归日本国管辖。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让琉球变成了“冲绳”?
想要了解事情经过,还是要简单了解一下琉球国的地理位置与邻国的关系史。
琉球国乃是一个岛屿群组成的小国,地理上位于我国东海东方,介于日本本土与我国台湾岛之间。这样的地理位置,注定了琉球国要与临近的中日两国有着密切的来往并从中获取生存利益。但是琉球国毕竟是个小岛国,时刻都有被侵略与吞并的危险,为了寻求庇护以及不得罪上朝天国,于是乎琉球国投怀送抱地成为了天朝属国一份子。这份从属关系正式确立是在大明王朝洪武期间,并且这份关系一直延续到晚清。
上图_ 清朝属国琉球国(今日本冲绳)官员
上图_ 清朝属国琉球国(今日本冲绳)民人
实际上即便是在琉球国抱了天朝大腿的情况下,琉球国并没有完全规避来自北方日本的威胁。16世纪中后期,日本进入丰臣秀吉时代。这位在日本历史上堪称伟大的人物,不但结束了日本本土多年的分裂状态,而且开始妄图大肆对外扩张,南方小国“琉球”自然成为垂涎之地。
琉球国也自然顶不住来自日本强大的武力威胁而被迫臣服,为日本侵略朝鲜半岛提供了十一个月的粮食。再后来,丰臣秀吉死后,日本萨摩藩迅速崛起,将丰臣氏取而代之。1609年,萨摩藩正式武力征服琉球国,迫使琉球国正式成为日本藩属国。琉球国进入“双藩”时代,实际上这种关系也一直延续到晚清。
上图_ 戊辰战争中萨摩藩的藩士
那么这种“双藩”关系怎么就被打破?又为何琉球国没能够像朝鲜等国最后脱离宗主国而走向独立呢?
这就得从晚清时期,大清与日本两个帝国之间的碰撞说起。公元1868年,结束日本幕府时代的明治天皇开始推行改革新政,史称“明治维新”。维新之后的日本国力迅速崛起,这时对外贸易对于日本来说尤为迫切,自然身边的大清帝国正好是其扩张贸易的极好对象。而清政府方面,正好也有意拉拢日本共同对付西方列强,因此清、日两国建立贸易关系一拍即合,也就是建立外交关系。
但是,清、日两国的外交建立的十分不纯粹。日本方面除了商业往来更是另有企图,日本的算盘是通过加强在华贸易,解决国内生产资料过剩问题的同时,能够在华得到等同西方列强的“最惠国”待遇,以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上图_ 末代琉球国王尚泰(“尚”姓为明王朝赐姓)
此外,日本更寄希望于通过与大清联盟能够抑制俄国对自己的威胁之同时,更能掩饰其瓦解大清周边附属藩国,从而达到自己国土扩张之目的。
清王朝方面与日本诸多企图目的相比,心机与想法上显得稚嫩许多,仅是为了拉拢一个小弟。在与日本建交的过程中,清政府始终以天朝上国施恩于撮尔小国的姿态,并且严词拒绝了日本“最惠国”之请求,这给了日本人不平等、诚意不足的外交借口。此外,对于日本的种种企图,清政府更是后知后觉,甚至是不知不觉,如此自然不会对日本进一步的行动做提前打算与准备。
.
上图_ 琉球百姓的服饰,与日本和服有很大的区别,而和汉服很像
清政府的不作为正好让日本有机可乘,最先成为日本阴谋之猎物的就是小国琉球。公元1871年,日本借口琉球渔民遭遇风浪漂流到台湾而惨遭当地居民杀害事件,以此为契机开始对琉球国动手。
1873年,日本以宗主国身份,就此问题正式向清政府提出交涉,你看日本俨然反客为主,将琉球宗主国之身份据为己有而将大清置之其外。
日本为什么敢于如此蛮横?其原因之一就是在琉球渔民被杀害的第一时间,清政府并没有以宗主国身份立即将此事处理得当,反而清政府官员以台湾生番人民个人行为为由置之不理,致使日本有机可乘,占据有利位置。1874年,就此事交涉节节败退的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北京专约》,承认台湾生番错杀琉球渔民,同时更是承认琉球国民为日本属民。拿到“专约”之后,日本以此为借口,出兵台湾。日本取得外交上的全面胜利。
上图_ 清末琉球首里王城
上图_ 清末 琉球王世子的住所 旧照
之后日本变本加厉,加紧对琉球吞并。1875年,日本利用清王朝发兵西北平定边疆叛乱,无暇顾及琉球属国问题之际,强制琉球禁止向清廷纳贡,并将琉球国并入日本版图。1879年,日本明治天皇正式下谕,废黜琉球国号,改其为“冲绳”县,此时琉球已经基本亡国。
当然,清政府也没有甘心放弃琉球。李鸿章也曾在1879年请求前美国总统格兰德出面调停,争取琉球复国。经调停,日本方面给出解决方案是将琉球一分为二,北方诸岛归日,南方归清。但问题是,琉球国土主岛以及都城首里都在北方,显然这个方案日本占据极大便宜,清政府予以否认。李鸿章提出将琉球一分为三,中岛(首里所在)归于琉球令其复国,显然这与日本利益冲突,日方予以否决,琉球问题未得到解决。
进入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之后,清王朝因为伊犁问题与沙俄关系紧张,极度担心失去日本抗俄“盟友”的清政府就更加不敢得罪日本。紧接着的中法战争等一系列重大国际困难,更是让清政府焦头烂额,自顾不暇。至于1885年,伊藤博文就琉球问题提出,清政府可以派遣使臣赴日谈判,但是已然缺少底气的清政府并未做出积极响应,至此琉球问题解决进程彻底搁浅。
上图_ 伊藤博文(1841年10月16日~1909年10月26日),幼名利助, 字俊辅,号春亩,日本近代政治家
日本在琉球问题上取得的节节胜利让其信心与野心爆棚,他们通过这个重大国际外交事件,彻底了解了对手清王朝的无能。在“明治维新”国力大增之后,日本更加有恃无恐地实施更大的吞并计划
- 标签:给理想一点时间
- 编辑:小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