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有百万大军,为何突然被消灭了
1644年是一个闰年,猴年,是农历甲申年,明思宗崇祯十七年,清世祖顺治元年,大顺朝永昌元年(李自成),大西朝大顺元年(张献忠)。这一年正值大明、大清、大顺、大西四个政权交替。年号:大明崇祯十七年,满清顺治元年,大顺永昌元年,大西天命元年。
可以说,在明末的众多起义军中,李自成可谓是最为耀眼的一人。
他以一己之力拉起了一支百折不挠的队伍,并在明军残酷的围剿中坚强地生存了下来。他的生命力之强,连一直抹黑他的《明史》中都有着细致的记载。当年,他以十八骑逃往商洛山,然后重振旗鼓,东山再起,甚至,攻破了京城,灭亡了明朝。
令人惋惜的是,这样一个如日中天的枭雄,却在占据京都后迅速陨落。他建立的大顺朝,在清军的进逼下屡战屡败,他本人也在一蹶不振之后没了踪影。关于李自成失败原因的讨论,后世一直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他就是太过自满,也有的人认为大顺之亡,实则亡于陈圆圆这个红颜祸水。
可是,据史料记载,李自成的军队总共有一百万左右。这么庞大的军队,如果,还用美色误国这个老生常谈的说法,实在是难以服众。而且,能够攻破京城的队伍,其失败的原因肯定不能用简简单单的骄傲腐化来概括。《明史》中称,李自成身边的起义军,在占据城池之后往往召妻纳妾,醉心歌舞,李自成看到这种现象后很是鄙夷。
并且,他在队伍逐渐壮大后,仍然身先士卒地作战,并与军士同吃同住,绝不搞特殊。《明史》中白纸黑字的“自成不好酒色”,以官方的角度称赞了他的艰苦精神。就算他忘了曾经的苦难岁月,但总要需要一个过程。这样的一个起义军领袖,如果说他占据京城后就迅速堕落,是很难站得住脚的。
近年来,有学者从一个新奇的角度提出了一个观点,那就是大顺之败,实则是由于当时肆虐的鼠疫。这种说法看似不靠谱,但是,仔细想来,确实有着一定的道理。
明代中期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空前少雨的年代,出现全国性的大旱灾。万历、崇祯年间,旱灾变得越来越频繁,大旱之年的比率也在增加。波及华北数省的大鼠疫首先在山西爆发。明末鼠疫这场大鼠疫是的“街坊间小儿为之绝影,有棺、无棺,九门计数已二十余万。”
古代医疗条件落后,因此,鼠疫的致死率十分惊人。七世纪的时候欧洲曾经爆发过一场鼠疫。鼠疫过后,只有百分之三十的人幸存了下来。鼠疫之毒,可见一斑。李自成攻破京城的时间是在春季,正是鼠疫盛行的季节。
据史料记载,李自成在冬天攻陷中原时,鼠疫就已经开始爆发了。不过,由于冬天气温太低,鼠疫的传播受到了阻碍。等到开春之际,鼠疫开始大范围的传播。京城内的守军十之八九都感染上了鼠疫,因此,李自成攻破北京城的时间比他预想之中要早的多。
但是,鼠疫是不会认人的,今天感染了明军,明天就会感染大顺军。再加上,进入京城后李自成只顾谋划登基,对这种疾病根本没有在意。缺乏重视之下,鼠疫在大顺军中迅速传播。等到李自成觉察到不对劲的时候,军队的战斗力已经遭到了严重的打击。
更为糟糕的是,满清骑兵已经在关外虎视眈眈了。两相夹击之下,大顺焉有不败之理?可是,有人对这种说法持有怀疑。因为,鼠疫既然能够在大顺军中横行,那么,为什么没有感染满清骑兵呢?其实,问题的关键,就在“骑兵”两字上。
众所周知,满清在入主京城前,一直是游牧为生。他们一步步壮大,也是靠着作战能力极强的骑兵。而明军就不同了,由于生活方式的不同,明军大多以步兵为主。能够数得上的骑兵部队,也仅仅有守卫边境的关宁铁骑而已。
兵种的不同,不能作为胜负的原因。因为,骑兵虽然在平原上作战勇猛,但是,在守城的时候往往一筹莫展。而步兵虽然攻击力没有骑兵强,但他们的防御力极强,在守城之时经常有着出色的发挥。据专家研究,鼠疫在人多的地方很容易传播,因此,很容易使军队丧失战斗力。
但是,鼠疫大多是通过跳蚤传播的,而跳蚤非常讨厌马的味道。因此,鼠疫肆虐之时,马群往往能够幸免遇难。如此一来,问题就清楚了。满清骑兵在面对肆虐的鼠疫时,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那就是:他们赖以为生的马匹。马群的存在,等于为清军支起了一个保护层。
而大顺的步兵虽然在攻城守城之中坚不可摧,但是,面对看不见摸不着的鼠疫时,却只能坐视被感染。在落后的医疗条件下,纵使是不可一世的李自成,也只能乖乖地将京城拱手让人。北京在1643年的8月到12月之间,保守估计死亡人数已高达全城的五分之一。
之后,大顺军引以为傲的百万雄师,反而加剧了鼠疫的传播。再加上,清军不断地追杀,兵士们更是难以得到精心地治疗。此消彼长之下,李自成再无翻身的可能。
- 标签:可达鸭进化
- 编辑:小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