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南宁网事

巾帼不让须眉,黄埔军校的女兵有多彪悍

1924年,孙中山被自己的老搭档陈炯明叛变后,苦于没有军队无法落实革命梦想,于是在广州珠江黄埔岛上成立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创建黄埔军校,让中国从此摆脱晚清时期,野心军人拥兵割据的时代,开办真正的军事教育,此后,黄埔学生军就从操场走入战场,在讨伐军阀、抗日、国共内战关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一角,改写了中国近代史。

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从兴中会算起,国民党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过去从没开过全国性的代表大会;现在,在苏联的帮助、共产党员的参与下,大会得以顺利举行。中共党员李大钊、谭平山、于树德、毛泽东等人出席大会。这次会议对于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问题做出了决定,也推动、促进陆军军官学校的筹备和创办,此次大会对中国革命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孙中山、廖仲恺的领导和推动下,国民党一大决定对国民党实行全面改组,容许共产党员、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分加入国民党,在历史上,这被称为国共两党的「党内合作」。李大钊、谭平山、于树德在会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毛泽东、瞿秋白、林伯渠等人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国民党一大期间,孙中山宣布成立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并任命蒋介石为筹备委员长。珠江两岸,春意盎然,小洋楼南堤2号也似焕发出生机。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处运转起来了。王柏龄、李济深、沈应时、林振雄、俞飞鹏、张家瑞、宋荣昌等人(皆为国民党人)被任命为军校筹备委员。廖仲恺、邓演达、叶剑英也参加了筹备处的工作。筹备处主要负责招收学生和招聘教官,同时要筹集办学经费、制订教学计画、确定教材和筹措各项军需保障等事宜。

这当中最投入、最忙碌的人,是廖仲恺。他们期望在这个夏天,让陆军军官学校能够如期开学。对于这所军校,孙中山期盼已久。

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在攻克武汉三镇后,为培养继续北伐的工作人员,邓演达所在的政治部决定在已停办的武昌大学校址开办一个政治训练班,称做“国民革命军政治训练班”(1927年1月19日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又称“中央军校第二分校”,一般被称做“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拟招收1100人,学员男女兼收。

此招生计划公示之后,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各地热血巾帼奔走相告,相约报考。经过两个多月的招生、考试、体检,到1927年1月下旬,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科的录取告一段落,共招收男生986人;原计划招收女生100人,因报考者多,且政治文化素质都很高,最终录取195人。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招收女兵,创建了世界最早的在正规军事学校学习和训练的女兵队伍,足足比美国西点军校招收女学员早了半个世纪。

黄埔军校女生大队的创举传到苏联,受到斯大林的赞赏,斯大林提出想要一张女生大队的集体照片。依黄埔军校惯例,一般情况下入伍生不拍集体合影,原因是入伍训期后,经考试分科将淘汰不及格的和身体病弱的入伍生,所以只有在毕业时才照集体合影留念。不过,1927年3月5日,黄埔女生大队拍下了这张具有历史意义的照片,这也是她们唯一的一次集体亮相。

同学之中有母女关系、姐妹关系、甚至姑嫂关系。未婚者占多数,也有的已婚甚至有子。后来著名的红军女将、烈士胡筠,当时就是军校里已有孩子的女兵之一。为了革命,她决然选择暂时抛开家庭和亲人。后来从事地下党工作和领导山西临汾抗日救亡运动的王亦侠则是抱着孩子去投考,录取后她拒绝了天主教堂对其孩子的收养,而把孩子寄养在一个洋车夫家中,因为她认为“母亲参加了革命军,却把孩子‘送给了上帝’”是一件不能接受的荒谬的事情。女兵中有逃婚和抗婚经历的队员特别多。

在追求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潮流里,女兵们以一种看似极端的方式,展露出“男人能做的事情,女人也能做到”的豪情。

准备入校的女生们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剪辫子。女子剪短发在当时的民众看来,仍是另类的作为。不少人不敢在家里剪头发,相约在外面一起剪。女生中也有不舍得剪头发的,也有最另类的,像是湖南的黎树蓉,索性剃了个光头。

顾虑到女生的生理特点,女生生理期时,只要戴上一个袖章就可以不用出操,也不用参加军训。这也遭到女生们反对。她们问:“试问,革命军人是受人怜念的吗?我们要拿出百折不挠的精神来,我们要接受学校的一切严格训练,我们要做和男生一样多的工作。”

来自四川的赵一曼、游曦、陈德芸剪了辫子之后还一起到武昌黄鹤楼照相馆拍照留念。入校的女生们统一换上了灰布军装。游曦还照了一张穿军装的照片,在照片背后写道:女扮男儿装换,你看好笑不好笑?并把照片寄给了母亲。后来成为徐向前夫人的湖北江陵女孩黄杰,也拍了一张军装照寄回家,可家中伯父大骂,说她是“家族的败类”,“太伤风化”,她的叔伯姐夫甚至觉得她以后没办法见人。世俗的偏见没有阻挡住这些女生前进的步伐。

尽管军校的生活如此辛苦,尽管做一名军人如此艰难,但女兵们的心情非常愉快。

入校三个星期,谢冰莹写了一篇《给女同学》的文章,她对同学说:“我们要体认到军校女生队的培养目标是学习革命的理论和策略、锻炼我们的身体、团结我们的精神、统一我们的意志,使我们成为妇女解放的领导者,领导她们参加我们目前所需要的国民革命。”

谢冰莹写道:“要做一个模范的革命军人,就必须除去浪漫性,并服从纪律,除去虚荣心和女子习性。要做革命的实行者,就不能忘记妇女是人类中最痛苦的一群人,不要忘记从前妇女运动失败的教训,要号召一切被压迫的妇女共同奋斗。”

后来成为着名作家的谢冰莹,非常珍惜得来不易的学习机会,十分热爱军校热情澎湃的生活:“我们的生活是再痛快不过了,即使在大雪纷纷的冬天或者烈日炎炎的夏季,我们每天都要上操,过着和男兵一般的生活,但谁也不觉得苦。”

正当黄埔军人在北伐战场上奋战时,《黄埔日刊》于1926年9月23日,发表军校政治教官安体诚的一篇文章,文章的标题就是《什么是黄埔精神》。安体诚教官的文章说:黄埔军校中有一种特殊的精神存在,这是本校和留意本校的人都能感受到的。这种精神,有以名之,名之曰“黄埔精神”!黄埔精神四个字,由此跃然而出,光芒闪烁。

黄埔精神,无疑是黄埔军校留给当代和后代的宝贵遗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