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南宁网事

古代将军身手究竟如何?与普通士兵对抗,是否跟砍瓜切菜一样?

从理论上说,古代战争条件下,如果一对一“单练”,武将的个人武力,要远远高于普通士兵。当然,这并不是说普通士兵武力孱弱,而是将军与士兵,“行业标准”完全不同。先看士兵,中国历代军队,士兵的训练标准制度各有不同,但真正开始规范化,却是从北宋初年开始。厉行“强干弱枝”国策的宋太祖赵匡胤,在精选全国精锐组成禁军后,又设立了极度严格的训练制度:精锐的禁军部队,每天必须有一次训练,且“无得番休”。每年春秋季节还要举行阅兵,阅兵里考核不合格的“烂兵”,一律都要淘汰。想安心享受大宋禁军的丰厚钱粮?就得摸爬滚打苦练。

在训练内容上,宋朝禁军也空前细化。宋朝士兵练的,可不是什么“高深心法”“精妙武功”,而是诸如“步射”“骑射”“使枪”“格斗”等训练科目,且都被宋王朝绘成图像,供数十万军队瞪圆了眼照着学。另外还有“教格法”,即军事训练的标准操典,比如“马上使枪”,就必须“左右十刺得五中木人”。射箭则是“六发而三中为第一等”。能挽七八斗强弓的兵,就是优等好兵。而在这一套训练操典里,最重要的,并不是士兵个人武力有多强,而是看不同兵种的士兵,能不能形成密切的配合。“排弩”“排枪”的操练熟练程度,远比单个士兵的武勇更重要。宋代士兵的训练操典制度,也被元明清几个王朝基本承袭。明代战神戚继光更明确指出,一支军队的冷兵器战斗能力,不在有几个“武术高手”,而是“开大阵,对大敌”时,能“丛枪戳来,丛枪戳去,乱刀砍来,乱杀还他,只是一齐拥进”,拼的是团队配合。

放在实战战场上,也只有这样的理念,才是最靠谱。哪怕“积弱”的宋朝,其经过严格训练的禁军,依然能在缺马且人数劣势的情况下,在“唐河之战”“徐河之战”等大战里以少胜多,吊打数倍于己的辽国精锐。而戚继光强调“开大阵”的戚家军,更以娴熟的战术配合,在碾压东南倭寇,再痛击北方鞑靼,多次以悬殊的交换比,杀出酣畅淋漓的大捷。同时代与戚继光齐名的俞大猷,更曾以“车百辆,步骑三千”,凭着多兵种密切配合,在安银堡击溃数倍于己的鞑靼骑兵。

这些胜利,靠的都是整体配合。至于靠“武功高手”提高士兵战斗力?武侠小说里常有。

但相比之下,对于带兵的将军们来说,个人武艺,却确确实实是古代军队制度下,“硬核”的考核选拔标准。古代将军与士兵之间,战斗力差距究竟有多大?还是可以先看看宋代。如基本的“射箭”,以南宋名将虞允文的说法,“士挽弓七斗八斗者”就是优中选优的好兵。但南宋两位名将岳飞与韩世忠,都能拉动三百斤的硬弓。对比普通士兵,那是绝对优势。而除了岳飞韩世忠这样的特例外,军中的普通军官考核,乃至武将选拔,武力水平也是绝对的硬杠。其标准之高,可以参看中国传统的“武举”考试。清代武科考试的第二场,就是考“步射”与“技勇”。其中的“步射”,要拉“八力”“十力”“十二力”三等硬弓,拉满才算合格。“技勇”则是要先耍大刀,“考生”可以选择“八十斤”“百斤”“百二十斤”三类大刀,不但要举起来,还要做出“前后胸舞花”这样的高难度动作才行。最后是举石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