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广州性文化节:观众挤满内衣秀(组图广州性文化节女主播
2006年的性文化节展厅的一、二、三层均是各类安全套、性用品、保健品等厂商展销场地,而四楼是古代性文化图片展、内衣秀、预防性病艾滋病图片展、大型科教片播放等场地。
在采访中,他们大多表示,是同学或朋友介绍,所以来该店看看。觉得这样的礼物比较有创意,也很时尚。当日共有5人购买了至少一件精品,均表示是拿来送人。最受青睐的是烟盒、证书、香囊等。
中国无疑需要性教育和性启蒙,尤其是中老年人。在他们的少年性成熟和发育期,即中国的1980年代前几十年间,我国实行挂帅,以为纲,对人性、人本、人文特别是性、性观念和性行为,实行的是政策和和严格的性。一切谈论和宣讲性文化和性文明的书刊,全部被当作封资修的大毒草和封存。普通不仅仅清心寡欲,甚至谈性色变。所以,青少年的性生理和心理的教育自然付之阕如。直到1980年代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了思想解放的闸门,性才开始以青春期卫生课的方式进入中小学生课堂。但事实是即使如此,该课依然被作为选修和自习课,并未能作为正式课业由教师们专业传授和讲习。
不少市民表示,这样包装安全套,放在精品店内卖,摆明了吸引喜欢新奇的学生仔。可能有的学生仔本来不想这些,买回去以后,想找人尝试一下,结果反而刺激了他们的性意识,了他们的性行为。
在2006年的性文化节开幕式专家论坛上,记者就李银河“换偶”言论,采访了到场的不少性学专家和官员,大家都表示明确的反对意见。大家认为,在的性文化同时,不应该操之过急,应该遵循中国的性。
据当时的报道,一早来到展馆的众多参展商和参观者已经把展馆的大门围得水泄不通。9点30分,开幕仪式结束后不久,早已守候在大门外的近五百名市民便开始涌向购票处和展馆门口,由于大门过于狭窄,有不少市民在入场期间产生了冲撞和推搡,甚至将大门两侧的鲜花贺篮全部推倒,场面相当混乱。
在2006年的文化节上,“礼品安全套”吸引了不少目光——颜色各异的安全套被藏在棒棒糖、红包、香囊、学生证、状等造型各异的精品内,备受年轻人青睐。据了解,“礼品安全套”的一部分顾客是十七八岁的学生,所以,“安全套是不是性”也成为争论焦点。
该厂商还摆放了一个高挑的“仿真洋妞”,身高1.78米,胸围为34D,皮肤全用硅胶做成,手感与真实人体皮肤差不多,肢体均能跟人一样活动,任意摆放姿势,而手指关节、舌头、性器官等均仿真制作还能活动。上个月底从美国进货一共两个,每个售价9.8万元,其中一个上周已被北方一50多岁商人买走。
展厅内,除了往年的合欢椅,还有几大新鲜玩意,比如推出合欢椅的厂家已研发出“太空床”,可以电脑遥控自动旋转摇晃,还可以利用床体构造玩各类花样,据悉一个月后可以推出市场,售价6千元左右;厂家不断安排人员在现场演示,吸引众人眼球。
来购买“礼品安全套”的顾客到底是什么人,他们的目的何在呢?记者守在一家卖安全套的店里,假扮店员,观察顾客。经统计,8小时内,一共有16名顾客入店,其中12人是年轻女性(单独或结伴入店),还有4人是男女一起来的;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其中6人是大学生,2人是上班族,有8人是中学或职校学生。
“不让他们,让他们出去随便找伴侣,才是‘乱搞’,很容易性病、艾滋病。”朱教授说。同时,他认为性用品对于夫妻而言只是一种补充,并不会真正取代夫妻间的交流。“如果对着情趣娃娃,而不要老婆,首先是他们的婚姻感情有危机,夫妻俩更应做的是弥补关系,加强沟通。”朱嘉铭说得很中肯。
各类礼品安全套吸引了不少关注。在现场,记者就看到一名广西经销商专门来拿货。据厂家代表姜小姐介绍,该公司去年在全国率先引进国外流行的“礼品安全套”概念,在国内投入开发生产。如今向广州以及、多个城市的药店、超市及安全套厂商供货,每周一至少发几万个。
不少人现场看看还不过瘾,还想纷纷拍照留念。夹在人群中的一名带着长镜头相机的男子为住自己的“地盘”,左推右挤热得满头大汗,干脆把上衣脱了,光着身子赤膊上阵,样子十分不雅。在人群中两名结伴而来的七旬夫妇显得非常特别,当阿伯饶有兴趣地观看性文化知识展的说明时,李阿婆显得有点尴尬,站在一旁安静地等候。
记者上前询问,得知两人是广州某技术学院大二学生,同时也是一对情侣。记者询问为何购买,两人相视一笑,表示因为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安全套,所以买了一个。“觉得很新鲜,试试看”,女孩很大方地告诉记者。
有人对礼品安全套的质量感到担忧,并认为概念太过时尚前卫。姜小姐表示,这绝对是生意,安全套是找国家定点安全套厂制作,都有“3C”认证,符合国家质量标准;而销售安全套现在政策已经放开,只要办了工商执照就行,药店超市商场都可以卖,没有想象中那么麻烦。
2006年的广州性文化节上的内衣秀。但是更多的人则用各种尖酸刻薄的言语来性文化节,例如“”、“乱搞”、“低级”、“”、“日下”、“俗不可耐”等,也有人把内衣秀称为“的表演”,把性文化节叫做“打着文化或艺术的玩”。不少人认为性文化节“伤风败俗”,“教坏孩子”,认为性教育、性文化不能等同于“性”,他们觉得,现阶段我们没必要像文化不同的人那样去张扬性,“东方人还是提倡有点含蓄的性之美才好”。
“现在大学生买安全套没什么,药店超市都能买到啊!”这名男大学生坦然告诉记者,自己和女友已经住在一起了,偶尔会去药店买安全套,这种包装成精品的还从来没用过。
不过也有人认为,如今在性文化节上,双性混交景象的秦砖汉瓦、有4000多年历史,象征着男根的“玉棕”等500多件与性有关的文物,在《红楼梦》被当作秽物搜检大观园的以图绘方式的“春宫图”,可以电脑遥控自动旋转摇晃,还可利用床体构造玩各类花样的合欢椅,“太空床”,除了现场演示吸引众人眼球之外,对于善于模仿好冲动的青少年业说,未必不是一种心理暗示和生理。
在文化节上还举行了中国古代性文化展,丹霞山中华性文化博物馆和珠玑巷博物馆联合展出了500多件与性有关的文物,这些珍贵的文物包括顺治年间的娼妇从良执照、呈现了双性混交景象的秦砖汉瓦、有4000多年历史,象征着男根的玉棕等,让参观者大开眼界。
对此,广州市人口计生局副巡视员段建华表示,这集中反映了我国中高年龄层的“性知识缺失”现象严重。段建华称,每次性文化节涌在最前面的肯定是40多岁的中年人以及外来人员年轻人,这与这批人在他们所成长的年代很少能接触到性知识以及相关的教育有密切的关系。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个年龄段的人来性文化节是“来补课的”。如今包括大学生在内大部分年轻人多能通过网络等多种渠道接触到相关的性知识,因此相对来说来参观性文化节的年轻人较少。
2005年,广东性文化节邀请了国内著名性学专家李银河,在广东省礼堂开讲“社会转型期中国人的情感与性”,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然而,时隔一年,物是人非,李银河的一些言论如“换偶”等,遭到。
中国性学会常务理事、广东性学会副会长朱嘉铭当时在接受采访时说,本来,大家都来关注性文化节是好事,有各种各样的争议也无可厚非。但是把性文化节比作“”,用各种不堪的话来它则有欠公允,“这只能表明他们的性观念还落后”。朱嘉铭表示,性欲人皆有之,是客观存在的。性文化节上的情趣内衣表演,是介绍如何用情趣内衣提高夫妻生活质量的;的各种用具则是让有需要的人寻找心理出的。他说,美国曾经有一个统计,男性率达到80%,而女性则达到70%,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有。
第四届广州性文化节由于铺天盖地的报道,性文化节在全国也家喻户晓。这也在网络上激起不同反响,不少网友认为广州的性文化节是“”,是“打着文化的玩”,不过性学专家们则认为,有此一说的人性观念还是太陈旧,应该与时俱进。在网上,各地网友对广州举行的性文化节纷纷发表看法,赞成的人认为性文化节可以让市民更好地了解性知识,正确认识性,“如果不承认性文化,人类文化就会缺少了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还提议性文化节作“全国巡回演出”,好让大家一起接受性教育。
在中国,“性”一直是个被讳莫如深的话题。由于几千年来对性的,以性、性压抑式的各种观念和规范来人们的,从而否定人类的“本能”,在公开场合谈“性”向来不为社会的主流思想所接纳。据悉,在首届性文化节在广州开幕之前,、上海也曾筹备过性文化节,但最后都由于遭受到重重阻力而“流产”。而现在,各种名目的性博览会、性文化节到处都是,这其中,广州性文化节可谓功不可没。
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副所长陈冀京表示,年轻人喜欢时尚新潮的东西,没什么,关键是孩子买回去干什么,相信很多孩子并不是为了发生性行为,更多的应该是觉得好玩,送人,显示自己的品味,这无须太过担忧。任何东西有利有弊,不能因为担忧可能的隐患而它的存在。
家住越秀区的李阿婆已经76岁,老伴比她大两岁,他们从首届性文化节开始每届都会过来参观,至今已经来了4次了,来的主要原因是老伴“对这个比较有兴趣”。
尽管本届性文化展不对未成年人售票,一名操湖南口音的妇女还是带着她3岁的儿子小唐入场参观,记者问及她怕不怕儿子受影响时,这名妇女解释称儿子还小,看了也不懂,因此不担心会受到影响。
当日下午4时许,一名穿着中学校服的男孩和一个同样校服的直发女孩逛进小店。女孩一边和男孩说笑,一边随意翻看柜台上的各类精品,她拿起一个“学生证”看时,突然发现了“内有”,女孩愣了一下“噗嗤”笑出声来,男孩赶紧凑过来一起看,然后两人一起哈哈大笑。
与过往几届相似,昨天入场的观众主要还是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为主,很少看到穿着时尚的年轻人。记者观察发现,其中中年多为外地参展商、经销商,而老年人多为本地老人。
设在展馆四楼的内衣表演与往届一样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表演正式开始一个半小时前,T型台前就已经人头涌涌,围满了数百名观众。站在后排的人为了一睹内衣模特的“丰姿”,纷纷各显,想出各种各样的怪招。在后排的两张折椅上,竟然像杂耍般站着7个人,另外一些观众则找来垃圾桶、废木箱,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可以抢占“制高点”“登高远眺”,两名青年甚至还想出了叠罗汉的招数,轮流背起对方观看内衣表演。一些后排的观众实在没办法只能踮起脚,伸长脖子往人墙里观望,不时有人高高跳起,一时间在后排蹦跳的人“此起彼伏”。
生产这种时尚包装安全套的广州某科技公司,专门在二楼一展位设点宣传招商。展位上摆放了上百种“礼品安全套”,有的塑料小狗、洋娃娃存钱盒……里面放着安全套,用完还可以拿来存钱;搞笑的,有标着“处男证”、“证”的恶搞铁皮烟灰缸、铁皮烟盒,比如处男证上写着“持有本证之烟民同志为十足处男,作风端正,无病虫害,请广大妇女同志放心使用,有效期1314(谐音一生一世)年,国际联合会颁发。”里面也有四个安全套;有做成小香囊的,以备不时之需;还有“学生证”、“驾驶证”等。
当时,某属下一网站也进场参展,还打出招募牌,希望在广州找一名“性情女主播”,作为该网站主持人,预计年薪50万元人民币。据介绍,除了年轻漂亮,该网站对性情女主播还提出三大要求:一要有相关的性知识,二要有丰富的情感经历,三要有一个符合大众标准的性观、价值观。
随后,男孩买个送同学,他们便围着货架挑选,这个看看、那个摸摸,不时发出一阵嬉笑。女孩并没有表现出羞涩或尴尬感觉,大方地在旁边给男孩。最后,他们选定了一个“处男证”铁烟盒到柜台付钱,离开时一上还是忍不住的笑。
尽管,如性学专家所言:懂得买套好过堕胎,可青少年过早的性行为毕竟有害无益。所谓“无须太过担忧,任何东西有利有弊,不能因为担忧可能的隐患而它的存在”,实在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假如这些买套的少男少女是自己的孩子,我真得不知道我们的性专家是否还会如此洒脱大度,凌空蹈虚。因为,对于未成年人来说,不是需要安全的性行为,而是需要严肃的性禁忌,不是大张旗鼓的,而是耐人细致的劝戒和阻滞。
某厂商推出的男性用品“太空包”,看上去就像个胶袋,中间凹陷,夹层里可以装水,也可以装空气,男性可以利用“太空包”凹陷处进行,里面有润滑液及其他材料。太空包刚研发出,每盒近百元,每盒三个,一般是一次性使用。
广东省性学会副秘书长李继红也表示,进入性文化节的商家都是经过审批的,需要各种齐全的证明。VCD都经过正式出版部门审查,各种保健品、药具都有工商等部门的批文。在性文化节现场,工商、药监也在现场值班,进行监督和管理。
下午5时许,两名年轻男女踱进了小店,看到小店中央货架上的礼品安全套时,女生只是轻轻“咦”了一声,男生则带着一点好奇的眼光看着。默默地挑了一会后,他们便买了一个精巧的熏衣草香包,当然,里面也有一个彩色安全套。
广东省性学会副会长朱嘉铭表示,将安全套包装在精品内,有利于安全套登堂入室,促进安全套使用和推广。这和我们提倡的安全性行为目标是一致的。应该鼓励这样的形式创新。学生如果买回去发生性行为,这说明其行为已经没办法得到了,那么他们懂得使用安全套来防病避孕也未尝不可。至少比那些糊里糊涂地发生了性行为,不懂得避孕成了未婚妈妈要好。少女堕胎,对女性一生的影响更加严重。
这种状况直到近年才只是随着近网络文明和普及,才有所改观。性和性教育挟着高科技的羽翼,如浩荡春水无情冲激着中国几千年来将性视作、和,谈性色变因循守旧的陈腐传统。是故,性文化节入场的观众主要还是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为主,甚至还有七十多岁的老人,很少看到穿着时尚的年轻人,也很少看到广州青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个年龄段的人来性文化节是“来补课的”。
从2003年到2016年,广州性文化节已经举办了举办了十八届,从当初的门可罗雀到如今的熙熙攘攘,广州性文化节一直都争议。虽然如今参观的人数越来越多,但仍有许多人士对之持态度,认为性文化节就是另一种形式的。以致于2014年一位性学专家在广州性文化节时,遭一名女子当头泼粪。不过该教授曾表达过中国“99%是性盲”,发生“泼粪”这种事情,也可以理解。
有专家认为,不管是性教育也好,性文化节也好,不应该去制造一些耸人听闻的话题,或者设计一些标新立异的活动,而应该以一种科学、健康的观念去营造一种社会文化气氛,以充满人文关怀的去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如果一味的将性行为公开化,性用品商业化,性文化广告化,而大肆张扬,故意盅惑,就可能将性教育变成性性,就会成为饥不可耐饥不择食之青少年吞咽的鸦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