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宁文化

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发力?山西再次祭出大招2017年1月18日

先说机遇。除了新一轮科技正在全球孕育和兴起带来的机遇,国内“一带一”、京津冀一体化、环渤海地区合作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推进,也为地处中部的我省利用区位优势、成本优势,赢得承接产业转移和布局重大项目的先机。新常态的背景下,经济发展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为我省深化经济结构调整,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宽松的外部。同时,随着综改试验区的不断引深,以及全面深化各项政策的落地、消化和吸收,“十三五”将进入政策红利的集中期,政策效果将进一步加强,这将优化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激发活力和动力。

规划明确指出,要集中力量重点发展九大新兴产业,并提出了“一核两带四板块”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为此,规划专门制定了六个方面的具体措施,为“十三五”期间山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近年来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规模总量迅速攀升,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对区域经济贡献率逐步提高的良好态势。2014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达到2600亿元以上,产业增加值达到700亿元以上,占P比重接近6%。全省涌现出一批核心竞争力较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截至2015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720家,民营科技企业总数超过800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达到138家,其中太原重工进入全国风电机组制造企业15强,装机容量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1.82%;山西晋能艾斯特生产的空冷设备制造规模达到全国第5位;智奇铁设备公司形成5万对年总装和检修能力,国内动车组产品市场占有率在80%左右。

“十三五”既是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各类矛盾和挑战的凸显期,我们要用全球眼光、战略思维和创新意识,立足省情实际,牢牢把握全球新科技和产业的方向,科学认识和主动适应全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化挑战为机遇,加快推进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化挑战为机遇,加快推进

一些“瓶颈”制约亟须破解

我省新兴产业链条延伸初见成效。比如,在新能源领域初步形成了从多晶硅、硅棒、硅片、电池、组件、电站、应用系统的光伏产业链和多晶硅铸锭炉、多线切割机、硅料清洗机、光伏电池电极电镀装置等光伏装备制造能力;形成了风电电机、发电机控制装置、增速器、主轴、叶片、法兰、塔筒及整机制造的风电产业链。同时,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初步形成。据了解,目前,围绕自身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全省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核心竞争力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或产业,尤其是太原不锈钢产业集群和榆次液压产业集群被认定为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实现了零的突破。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和先进制造业的主要聚集地,截至2015年,省级以上高新区、经济区达到28家,其中国家级6家。特别是太原高新区2015年科工贸总收入达到1700亿元,各类孵化器和科技园区24个,入区企业达到5000余家,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光电、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格局,有力推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发展。

通过“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我省初步具备了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人才和产业条件,但与全国甚至周边省份相比,科技优势、产业基础、支持力度、发展势头还有很大差距,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上升空间很大,急需培育壮大和加速发展,亟须破解一些“瓶颈”制约,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细化措施,为新兴产业保驾护航

基础夯实,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新闻热线:邮箱:地址:吕梁市离石区永宁中9号友情:66人才网

“十二五”期间,山西省新兴产业“512”工程取得一定进展,成为经济发展生力军;近日省再次祭出大招,出台了《山西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首先是产业规模总量较小和层次偏低,重大工程实施进展缓慢,且部分项目战略性不强,主要从事的仍是技术密集程度相对较低的终端产品的加工装配,劳动生产率低、产品附加值低,产业竞争力不足。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极低,创新还没有完全为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2014全国科技统计监测指标显示,山西高新技术产业化总指数仅为36.89%,居全国第27位,中部六省末位,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近15个百分点。三是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不足,2014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的只占7.99%,建立研发机构的企业只占5.4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以上。四是高端研发人才和创新团队匮乏,2014年全省RD人员全时当量只占全国的1.32%,国家级创新团队只有1个,两院院士不足全国总数的1%。五是产业布局不尽合理,各产业的空间集聚特征不明晰,产业选择与各地的区位优势结合不够紧密,部分市或领域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六是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健全,有利于产业发展、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和制度不宽松,、市场培育、财政支持、金融扶持等方面的制度有待完善。

再说挑战。为抢占新一轮新兴产业发展的主导权和战略制高点,发达国家利用技术、专利、标准等手段挤压我国等发展中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空间,这导致我省长期以来建立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基础上的产业发展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十二五”期间国内部分省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并在今后一段时期利用较好的产业基础、地域优势和发展,吸引资金、人才、技术向这些地区集中,如果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不能以更大的力度加以支持,将会进一步拉大与周边省份的差距。新常态下,全国正在由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逐步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方式转变,而我省目前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附加值不高,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严重不足,这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形成挑战。此外,我省资源型经济发展仍然存在惯性,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面临“转”和“赶”的双重压力,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榆次方盛液压机器人在打磨零件

与此同时,我省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国家级创新平台取得新的突破,全省通过实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重大专项,产业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动车轮对组成关键零部件、水煤浆水冷壁气化炉等技术实现产业化,有望催生一批新兴产业。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山西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塑区域经济增长引擎的必然选择。山西省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如何?有哪些优势和短板?“十三五”期间如何扬长避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发力?这些都需要我们未雨绸缪,做好战略谋划和科学应对。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