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县农业局祝全市人民新春愉快!
抒豪情壮志誓以新颜移旧貌,展大业宏图敢教贫域变康乡。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新化县农业局局长曾绍宏率全局干部职工向全市人民拜年!祝全市人民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欢乐!
县委常委杨韶红(右一)、人大副主任张陆林(右三)陪同省农业委总农艺师刘年喜(右二)调研吉庆镇万亩玉米高产创建情况
县委书记胡忠威(右五)视察早稻生产
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新化县始终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狠抓粮食生产,加快产业推进,强化农业执法,助力科技兴农,粮食生产和农业工作再创佳绩,亮点纷呈,在继续保持全国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县的基础上,2014年又相继获得全省、全市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水车镇正龙村被评为全国最美休闲乡村、紫鹊界舞草龙获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推介活动优秀奖,在全省粮食生产和农业产业化工作中名列前茅、持续领跑。
践行群众路线全力服务三农
新化县农业局以“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抓一流服务,创一流业绩”为载体,以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突出问题为抓手,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五送五下乡”主题实践活动,坚持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把教育实践活动与服务三农、紧扣农时结合起来,坚持进村入户、调研走访,坚持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坚持扶农帮困、解决问题,做到知农时、助农耕、解农忧、帮农困。通过送惠农政策下乡,解读和宣讲中央一号文件,把党的强农惠农政策贯彻到千家万户,将各级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到田间地头,提振了发展粮食生产的信心,激活了农业创新创业的活力;通过送技术服务下乡,进村入户进行技术帮扶,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送放心农资下乡,扎实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让农民用上放心种、施用放心药,确保不误农时、不误农事,切实保证了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通过送致富信息下乡,积极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与项目,搭建农产品购销信息平台,帮助和指导农民科学制定产业规划,因地制宜发展生产;通过送阳光培训下乡,采取庭院学校、田间学校、专项技术培训班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开展以种植技术、农产品加工、专业化防治等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技术培训,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五送五下乡”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党员、干部职工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和部门形象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建设农业强县导了航、鼓了劲、助了力。
县委副书记、县长邓光吕(左二)与种粮大户谢伦生(右二)亲切交谈
副县长李南新(右一)、农业局长曾绍宏(左一)视察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抓实粮食生产筑牢农业之基
主粮面积稳中有升。中国人饭碗应主装中国粮,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新化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一系列精神,围绕“稳面积、攻单产、优品质、提效益”的总体思路,始终把双季稻、杂交中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面积落实,推进水稻“压单扩双”作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任务来抓。采取政府引导、利益导向、经济杠杆、土地流转等方式,有效遏制耕地抛荒。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守住耕地红线,全面推进中低产田土的改良改造,加大有机肥建设与培肥技术的推广,改善地力,提高耕地质量。在去年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天气、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市场粮价持续低位徘徊、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的情况下,发扬蛮拚精神,迎难而上,务实创新,粮食生产仍然获得全面丰收,粮食播种面积127.92万亩,比上年增加3.21万亩,粮食总产490251吨,比上年增加25591吨。
行政推动强劲有力。新化县每年的第一次县委常委办公会议就是研究粮食生产,把粮食生产作为“半年预否决”和全年“一票否决”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亲历亲为,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召开现场办公会议,督查指导粮食生产,其他县级领导和县直单位都挂点帮扶双季稻重点示范村,矢力同心支持粮食生产。
规模经营特色鲜明。支持发展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化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竞争充分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行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服务模式,发展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合作社、农民用水合作组织、防汛抗旱专业队、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队伍,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加大粮食生产扶持力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和规范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流转土地用于粮食生产,遏制非粮化、严禁非农化。2014年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857户,比上年增加251户,经营面积达到5.2万亩,比上年增加2.1万亩,占粮食播种面积的4.0%。
财政投入机制创新。县财政粮食生产专项发展资金增加到800万元,调节、整合用于发展粮食生产的资金超过2960万元。粮食生产专项发展资金主要支持扩双增面配套工程、集中育秧、高产创建、统防统治、粮食生产奖励等方面的工作,相关项目资金向双季稻示范区倾斜。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整合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等相关项目资金,重点开展基础设施、地力培育、机制创新和科技提升等建设。加大粮食生产功能区农机购置补贴,以粮油生产机械装备和设施农业设备为重点,足额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县级配套的农机购置补贴。鼓励粮食生产高产高效创新,积极支持粮食生产功能区内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引进示范推广应用。着力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保护农业生产、保障农民利益,提高农民抵御自然风险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科技兴农成效显著。以实施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为契机,全面开展星级服务创建活动,推广条件极大改善,队伍素质极大提升,服务项目领域不断拓展。大力开展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把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作为提高农业效益、促进粮食稳产高产的重要工作来抓,加强对试验示范品种的技术指导,组织专家、农户现场观摩,全过程、全方位展示新品种、新技术,增强试验示范品种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开展看禾选种,助农增收活动,全年共试验示范早稻新品种5个,中稻新品种18个,晚稻新品种27个,玉米新品种10个,油菜新品种7个,筛选出了一批适宜我县推广的优良品种。以高产创建为技术推广平台,承建了1个油菜、1个早稻、2个晚稻、2个玉米共6个国家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项目被评为全省先进示范基地。水稻重点推广了“集中育秧、合理密植、安全齐穗”三项关键增产技术,新购置钢架育秧大棚320个,新增专业化育秧组织23个,早稻集中育秧面积8.03万亩。玉米等旱粮作物着力推广“适时早播、一穴单株、宽窄行栽培、增加密度”等关键增产技术。此外,全县进一步加大了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力度,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20.6万亩,机耕面积62万亩,机收面积45.2万亩,机插面积18万亩。加强“阳光培训”,把先进农业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先后举办大型涉粮培训班31期次,培训人员2800余人,印发技术资料10余万份,制作技术标语1000多条,通过短信平台发送农技信息30多期,免费发放放心农资近50吨,多形式、全方位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指导。
农业局长曾绍宏(左)、副局长邹定中田间了解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情况
农业局干部在田间监测病虫害发生发展态势
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
农业专家指出,目前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超过进口价格,我国农业生产正遭遇生产成本上升、财政补贴压力加大两大“天花板”,以及环境资源双重约束两道“紧箍咒”,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农业已成“四化”建设短板。为有效破解“天花板”、“紧箍咒”,新化县按照布局合理、产业集聚、功能配套、特色突出、集约发展的原则,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把发展龙头企业与培育区域主导产业结合起来,主打茶叶、中药材、有机蔬菜、观光农业等特色品牌,推进农业生产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进程,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休闲一条龙服务,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从依靠拼资源消耗、拼农资投入、拼生态环境的粗放经营,转到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的集约经营上来。
新化县充分发挥茶业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的有利条件,把茶叶产业作为新化的特色名片加以打造,茶农企业层出不穷,茶叶产业快速发展,现已拥有优质茶园面积5万亩,年产干茶2000吨,茶叶综合产值2亿多元。渠江薄片茶业公司、奉佳农业科技分别晋身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其生产的“渠江薄片”、“奉家薄片”等茶叶饮品,品质优良,誉满天下,多次斩获国、内外大奖,“渠江薄片”还先后参加了“从北京到乌兰巴托”中国茶文化艺术展和“2014澳大利亚中华文化节”两次大型国际性文化交流活动,在异国他乡演绎中国茶艺,展示新化风采。
作为传统的中药材生产大县,全县有中药材面积13.5万亩,金银花、玉竹、黄柏、厚朴、白术等药材种植养成习惯,颇具规模。通过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加快技术创新,促进品质升级,效益明显提高。同时,为了促进中药材产业规模化、市场化,形成产业链群,产生聚集效应,扩大产能效益,新化县加强外引内联,积极招商引资,多次与一个大型国药集团洽谈合作事宜,可望签约成功,落户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