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何预估中国经济仍将是全球最好之一
/format/jpg">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资料图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4月18日消息,“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受到疫情的严重冲击,但是二季度以来,疫情防控取得成效,经济活力正在回升至疫前水平。IMF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9.2% ,是G20主要经济体中恢复速度最快的大型经济体,这也体现出了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发展的信心。”昨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张涛在接受央视驻华盛顿记者专访时如是表示。
此前,IMF在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大幅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并预测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仅中国和印度有望保持增长。
“相对其他国家的情形而言,IMF仍然将中国视为在这次危机中经济表现最好的国家之一。”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陈玉宇说。
疫情引发的公共卫生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增长。IMF的这一预测有何依据,如何理性看待?
中国在疫情防控上的成效,为经济的良好复苏准备了条件。陈玉宇分析,中国疫情暴发的时间虽然早,但中国政府及时果断采取措施。春节期间很多经济活动停止了,但抗疫在此后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从而为二季度以后经济社会生活回归正常奠定了基础。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尽管一季度中国经济出现负增长,但随着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进一步巩固,复工复产取得重要进展,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明显改善。
用电量、铁路货运量一向被视为经济风向标、晴雨表。3月,全社会用电量降幅比2月份明显收窄,4月上旬全社会发电量保持正增长;3月,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3.46亿吨,与去年同期持平,比2月增长4.5%。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总结说:“中国在应对疫情和重启经济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面,领先大约一个半月至两个月。”
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也没有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陈玉宇分析,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发展的两个轮子。在与疫情较量的过程中,二者不仅受影响有限,而且还可能迎来被进一步激发的契机。中国市场规模大、成长快、潜力充裕、韧性足等基本特点也没有改变。“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面临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在这个过程中会淘汰一批不能跟上时代的企业,但也会诞生很多新的企业。处在现代化发展的半道上,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依然保持着。”陈玉宇说。
“我国的制度优势明显、宏观调控给力,这也有利于熨平疫情带来的经济运行波动,保持稳健前行的态势。”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邹薇说。
“随着全球抗疫取得进展,各国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全球经济未必就会像悲观的人们所设想的那样,进入旷日持久的大萧条。这样一来,外部环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可能会渐渐改观。”陈玉宇说。
“由于一季度受到疫情冲击,导致全年的经济增长速度都被拉低了。中国经济在抗疫取得积极成效基础上,在第二、第三季度由负转正、逐渐提高,明年还会进一步反弹。这样的节奏也符合经济复苏的规律。不过IMF似乎并没有充分考虑到中央提出的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等因素,因此对中国经济2020年增长1.2%的预估仍然偏保守。”陈玉宇说。
“对于疫情冲击下的中国经济,我们不能盲目乐观,但也不必过度悲观。新冠肺炎疫情是中国经济巨轮暂时遭遇的一场风浪,但它改变不了巨轮行驶的航向。中国仍将处在长期增长的轨道上。”陈玉宇说。
疫情对我国产业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数据显示,一些传统行业受疫情冲击较大,而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网络购物、生鲜电商、在线教育、远程问诊、远程办公等新兴服务业态快速扩张,一些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产量也逆势增长。
据刘俏分析,与大萧条和2008年的大衰退不同,新冠疫情不是经济或是金融体系因为各种结构性问题内生出来的危机,它是一个波及全球的自然灾难,直接冲击实体经济,从而造成经济社会的巨大损失。“新冠疫情影响的本质是自然灾难直接导致以社交接触为基础的经济社会活动进入休克状态。”
“对于社交接触不密集的生产活动,应该瞄准未来的市场需求,抓住时机大胆投入;抗疫过程中,新需求新业态不断涌现,应该敏锐捕捉这些市场变化;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的企业,可以利用现在机会成本相对较低,多做一些研发和员工培训;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企业,也可以尝试暂时缩减主业,做一些应急的替代性业务,同时灵活处理与员工的关系,比如在情况好转后采取员工召回制度,先想办法活下下去,为未来发展做好铺垫和自救。”陈玉宇建议说。(记者 韩亚栋)
- 标签:红旗suv价格
- 编辑:小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