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毕业典礼上 创意写作专业只有一个人
昨天浙大毕业典礼上
创意写作专业只有一个人
除了论文,她一个人筹划毕业诗会
本报通讯员 邱伊娜 黄铮泽 柯溢能 本报首席记者 王湛
昨天,浙江大学研究生毕业典礼在浙大紫金港校区体育馆举行,浙大2015级创意写作专业(方向)研究生侯倩也早早地来到了现场。
侯倩穿着蓝色的硕士学位服,整理好头上学位帽的穗子,双手捧着学位证书等待上台。但是和她一起的并不是和自己同专业的同学,因为侯倩是2015级创意写作专业(方向)唯一的学生。
创意写作专业
一届只招一个人
创意写作专业或创造性写作专业是英语国家英文系的传统专业,2009年,由作家王安忆牵头,复旦大学率先在国内开设了这个专业。此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也陆续开设这个专业。
创意写作专业的主要培养方向包括小说与散文、诗歌创作,各高校的此类专业也有一部分是作家牵头设立,如莫言、余华、苏童等。
创意写作与传统的写作课相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希望学生写出小说或剧本更新颖。
“一些教材中会有很有趣的训练方法,比如给几个关于颜色的词汇,让大家五分钟内写出一个故事梗概或自己的即兴的想象。”侯倩介绍说。
2015年是浙江大学创意写作专业的创办元年,由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盘剑创立,由于创意写作这个专业在浙大刚刚起步,所以盘剑以他的硕士招生名额来试点,每年只招一个学生。
侯倩便成为了2015年招收的第一名学生,她留着一头及腰的长发,戴着圆圆的眼镜,说起话来轻声细语,好像下一秒,她就能把说出来的话写成一首优雅的诗歌。
大家怎么也想不到,这样一个有书卷气的女孩大学学的是生物,只因她特别爱写诗,所以研究生报考时她选创意写作专业。
“我喜欢写诗,所以一眼就看中了这个专业。” 侯倩最早接触现代诗是在高中,据她自己回忆,高中时期的自己有一点叛逆,同时又有一点感性,读诗、写诗是她释放压力、宣泄情绪的重要方式,现在的她已经写了百余首诗歌。
选课还要单独开小灶
上课更像一个沙龙
一个专业只有一个人,侯倩也遇到过不少尴尬的情况。比如选课系统里,虽然创意写作专业同别的专业一样有完备的课程,但侯倩需要自己联系研究生院的老师,课程计划先录入系统,再正常通过选课系统选课。
与一般研究生课程不同,算上选修和旁听的同学,创意写作的专业课也一般不会超过五人。比如一门叫《创意写作理论与实践》课,四位同学和老师就围坐在一张会议桌旁上课。上课前,授课老师翟业军会发放小说阅读文本,等同学们读完文本后,他会引导大家各自发表观点、自由讨论。
“与其说是上课,不如说是一个充满讨论的沙龙。”侯倩说。她回忆起有一次上课读到毕飞宇的小说《相爱的日子》,老师让大家对小说中人物关系的合理性展开评价,大家在讨论中就产生了比较大的分歧,争论从课上延续到课下的微信群。
“不同观点的碰撞相当于给我们提供了多重视角,帮助我们更多地关注其中的人文精神”。虽然上课时常“火药味”十足,但侯倩认为这样的讨论对写作的学习大有裨益。
创意写作专业的毕业生会去文创公司、博物馆、美术馆等地方从事与文化相关的工作。毕业后,侯倩会去往法国高等社科研究院,从事文化遗产研究。
近年来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也相继创办了这一专业或设立了创意写作中心。盘剑教授告诉记者,中国的文化产业是未来的朝阳产业,社会对文创人才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他相信高校培养的这一类小而美的专业会为社会输送更专业化更适应各产业发展的人才。
一个人策划毕业展
困难但有趣
侯倩喜欢参加各种诗会,创意写作专业的毕业生需要每人策划一场毕业展览,所以侯倩选择举办一场诗会。今年5月份,她将近年来创作具有代表性的十四首现代诗与到场的诗人及读者们分享。
早在2016年,她实践了一个新奇的想法
- 标签:
- 编辑:小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