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南宁新闻

有历史 有情怀 有记忆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展示区”

"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庆府"。渝中是重庆母城,清晰地保留了重庆三次建都四次筑城的历史脉络,是我市历史文化资源大区。

深厚的历史人文禀赋,独特的两江四岸风貌,为渝中区建成集"山水、人文、城市"三位一体的历史文化名城展示区奠定了基础。

按照全市加快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大都市总体要求,渝中区加快了人文渝中建设步伐,出台《渝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规划和实施工作方案》,对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进行了明确部署,到2022年,推动渝中区历史文化名城展示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1

开展资源普查 完善保护规划

底数清、情况实、方向明是干事创业的前提。为此,渝中区将从七个方面发力,实现保护普查全过程、保护体系全要素、保护规划全覆盖、保护手段全智能。

全面开展历史文化资源普查

持续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区、历史建筑申报工作。完成渝中区历史文化资源普查、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公布工作。

挖掘山城江城特色要素

深入挖掘两江码头渡口、特色街巷、索道缆车等山城江城特色要素,整治提升长江索道,恢复朝天门缆车、望龙门缆车,复建嘉陵江索道,发掘打造一批特色历史街巷,加大工业遗产保护利用。

着力发掘巴渝独特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

寻找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景观,结合朝天门、人民公园、洪崖洞、佛图关公园等片区的景观提升,重现巴渝十二景中的"字水宵灯、金碧流香、洪崖滴翠、佛图夜雨"的景象。

配合梳理渝中区特殊地名文化,将具有山体、江河、传统街巷特色的特征地貌纳入保护体系。

持续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

持续开展渝中区传统技艺、民风民俗、传统医药、传统美术、传统体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收集、整理汇编、申报认定等工作,进一步充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策划组织形式多样的非遗主题活动,传唱巴渝诗词歌赋,让市民和游客感受李白、李商隐等著名诗人在渝中留下的不朽诗篇。

建设历史文化资源信息库

收集全区历史文化资源基础数据、测绘资料、保护规划,建立渝中区历史文化资源信息库。每年持续通过拍摄照片、文字研究等方式充实档案,记录历史变迁。在此基础上,配合完善信息库功能,以及搭建申报评估系统和监控管理平台。

高水平编制保护规划

新编、修编一批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截至目前,渝中区已完成鲁祖庙传统风貌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和报批工作,完成中山四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今年将完成燕子岩飞机码头传统风貌区申报及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完成湖广会馆及东水门历史文化街区、十八梯传统风貌区等9个保护规划的修编工作。有序组织编制历史建筑保护规划。

开展重庆历史人文核心展示区专题研究

今年将完成《重庆历史人文核心展示区保护传承专项规划研究》《重庆历史人文核心展示区保护传承项目规划实施导则研究》的规划编制。以专项规划研究总结的重庆历史人文核心展示区历史文化价值体系为基础,依托"母城渝中、人文半岛"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加强渝中半岛区域内价值载体、环境及其空间关联的保护,统筹协调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展示区保护建设,突出文商旅城深度融合的发展方向。

2

推进保护修缮 塑造人文精品

积极稳妥推进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修缮利用,让历史文化"活"在当下、服务发展,是新时代渝中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遵循,渝中区将紧扣山水、人文、城市三位一体,着力塑造多项人文精品。

落实两江四岸核心区整体提升方案

项目化、清单化推进解放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