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南宁生活  楼市

曝光台

61岁的刘文平看着望龙门缆车依然清晰的水泥路基,久不能平静,“如今它已经75岁了,虽不再承担交通运输的使命,但意义犹存,绝不该是眼前垃圾遍地的景象。”刘文平希望借助上游新闻热线966966/上游新闻APP呼吁,“这里不是垃圾场,请再等等它。”

废弃?荒地?文物遗址

过去,重庆人常用“爬一坡吃一锅,上道坎吃一碗”来形容山城的台阶,“它们就像数不尽的钢琴键,演奏着生活的交响乐。”于是,因地制宜的重庆人建成了当时国内第一条山地缆车,“让原本睁眼看得见,抬腿走半天的地方,说话就到了。”

△ 昔日的望龙门缆车。 网络资料图

3月23日,跟随刘文平的讲述,记者来到望龙门缆车原址。这里已没有了轨道和车厢,只见一条长达200米左右的路基在围墙内连接着解放东路与滨江路。“你看,配电杆还在,老房屋还在,地上的‘鱼腹’交错带也还在。”刘文平感叹,这承载了重庆历史记忆的地方,怎会垃圾遍地。

△ 望龙门缆车原址现状。

沿着缆车线路从上往下看,荒草、青苔、破家具、坏木材,丢弃的废弃物被乱七八糟重叠在一起,“俨然一副垃圾场的景象。”刘文平难掩心痛。他告诉记者,“早在2009年底这里就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底纳入湖广会馆保护规划,它没有被废弃,我们应该再等等它。”

△ 被拆除的缆车纪念碑。 受访者供图

停运,修缮,前世今生

据相关资料记载,这条始建于1944年2月的缆车轨道由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设计,于1945年5月16日正式通车。“当时,乘坐缆车上下行票价是不同的,下行只要1分钱,上行2分钱。1993年因修建长滨路,望龙门缆车停运被拆。”时任渝中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徐晓渝曾介绍,望龙门缆车是中国第一条客运缆车,其工程设计采取在码头石梯上建造钢筋混凝土栈桥,桥上铺轨,轨上行车,车用缆牵,缆用机挽,电力驱动,往复运行。

△ 运行中的望龙门缆车。 网络资料图

2014年底,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布第89号文件《湖广会馆及东水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批复(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不仅涉及多条历史街区、多处文物和历史建筑,“一片三线”的保护范围也涵盖与我们阔别多年的望龙门缆车原址。

这条得名于对岸“龙门浩”的缆车原址,修缮后是否会“复活”运营?负责修缮的相关负责人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考虑到与附近居民楼不到一米距离可能导致的噪声、振动等影响,修缮后的望龙门缆车将设置成遗址公园,陈列历史资料与老照片可能性更大。

历史、记忆,理应珍惜

据了解,望龙门缆车全长178米,上下高差46.9米,运行初期日客运量达7000人次。缆车轨道中段设置线条极美的“鱼腹式”会车轨道,两端为单车道进站。“关于这‘鱼腹式’会车轨道,我小时候常听大人戏曰‘大路朝天,各走半边。’”刘文平笑道。

△ 鱼腹式轨道路基依然清晰。

记者注意到,在离望龙门缆车原址不远的棉花街缆车步道上,设立了重庆缆车历史介绍及两个模拟车厢。刘文平说,这些纪念与原址一样,是重庆人开始回忆的地方,也是外地人了解我们的开始,“理应受到大家的珍惜与爱护。”

△ 棉花街步道上的缆车介绍。

△ 模拟缆车车厢。

“由于涉及整个湖广会馆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修复规划,目前望龙门缆车原址的修缮计划暂未确定。”重庆市渝中区文物保护管理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会将垃圾覆盖情况即刻核实上报。朝天门街道湖广会馆社区亦表示,将联系工作人员处理清理工作。

“小时候坐缆车下到江边再过江,实际上是比到对岸还要重要的过程。因为可以飞越千家万户的屋顶和窗台,看看他们的伙食,或是家庭摆设。”刘文平看着如今的缆车轨迹,一边回忆一边呼吁,“好好珍惜这些时代的符号吧,它没有抛起我们,我们也不要丢弃它。”

陈骅 文/图/视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