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美女打赏与小费:中西消费文化异同liulan
(原标题:打赏与小费:中西消费文化异同)
范宝舟
自愿打赏,正在北京、上海等地一些餐厅里悄然兴起。不仅如此,它还在向直播、导游等服务行业延伸。消费者只要觉得获得了满意服务,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对为其提供了优质服务的服务人员进行打赏。“赏金”则直接进入服务人员的个人账户。改革开放以后,西方流行的小费在我国一波三折的遭遇,使得它为国人所熟悉。即便如此,我国服务业推出的似乎与小费类似的自愿打赏,依然给顾客带来时尚、新奇和刺激也是不争的事实。
小费有其生成的西方社会土壤。同样,打赏也不能全部归结为与国际接轨的产物,它的出现不仅有中国现实的社会基础,它的“肌体”里还深嵌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基因。所以,自愿打赏与小费之间的差异性,实质上折射出中西方在消费习惯、消费观念、消费文化上的差异性。
从消费习惯来看,中国人的传统消费偏好更多注重有形的物质消费,而忽视无形的服务消费;更多追求实用价值和使用价值,而忽略审美价值和符号价值;更多强调自然生理需要的满足,而忽略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满足;更多选择物美价廉、经久耐用的消费品,而忽视个性时尚的消费品。在消费实践中,中国人更多注重的是服务的硬件品质。比如,用餐首先注重的是菜品的量与质的性状,而对服务人员的服务行为并没有特别的超出服务规范方面的要求,如微笑、温暖的话语、热情的介绍等,并不是消费中的必需品。所以,自愿打赏中的附加性特点、随缘性特点与这种消费习惯相关联。只愿意为有形的菜品支付费用,而对具有附加值的无形服务的费用支付则表现出主观随意性。
西方人的消费偏好,更注重无形服务,注重休闲,注重形式的美,追求精神和心理上的满足,甚至认为没有好的形式就不可能有好的内容。比如,西方人在饮食、服饰等方面,在实用价值上则表现出随意性,更多追求舒适度和优质的服务环境。
从消费观念来看,自文艺复兴以来,消费至上是西方人思想意识里的主导性消费观念。消费升级成为西方人追求的主题,甚至今天的媒体更是使尽各种解数,不断地去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所以,小费最早出现于16世纪的英国,既同英国最早开始工业革命有关,也同当时人们消费观念的深刻变革有关。
从消费文化来看,中国人传统消费行为建立在身份等级和集体主义的文化基础上。儒家文化所尊崇的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等级观念,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这种等级制的文化中,服务业由于其服侍人的性质而被很多人看不起,服务人员的自卑心理和顾客的自大心理成为服务业领域中的常态。在中国传统的打赏行为中,赏赐对象主要是臣子、店小二、奴仆、书童、小厮、跟脚等,体现的是他们之间的“恩赐”与“被恩赐”、“施舍”与“被施舍”的不平等关系,而不是体现他们在人格尊严、劳动服务等方面的平等关系。当前流行的打赏的自主性特征里,也不乏显现有这种居高临下、颐指气使的不平等关系的痕迹。
而西方人的消费行为则建立在等价交换和个人主义文化基础上。在西方人看来,等价交换是一切行为的准则。情感、权益的呈现只有兑换成交换价值,才能算是真实的表达。所以,西方人的小费不只是表达感谢之情和对服务价值的肯定和尊重,而是通过等价交换实现西方人的人人平等的理念。顾客拒付小费,则会引起服务人员的强烈不满,并受到社会谴责直至曝光于媒体。这种文化基因使得小费作为顾客和服务人员之间相互权利的尊重的表达具有一定强制性。
在中国推进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的大背景下,如何让服务行业更好地适应中国这一经济社会转型的新形势,自愿打赏虽然不是唯一选项,但至少是值得我们去努力尝试的一个选项。目前,自愿打赏肯定有诸多的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是如果能得到合理宣传,将会推动我国服务业走得更好更远。
(作者为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导)
- 标签:
- 编辑:小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