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运动处方”开对了吗?
每天万步走,怎样走更科学?为什么体重相同,一个人看上去是健美结实,而另一个却看起来胖胖的?碎片化时间又能做哪些运动?为了解开公众这些普遍存在的困惑,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与广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特地联合开展公益科普活动。
8月22日上午,广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剑虹带领团队成员以及13台测试仪器来到广报中心,为公众带来“运动是营养”为主题的体质与运动健康科普讲座及体质测试。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婧、伍仞、周洁莹
“碎片时间”怎么运动?
很多人认为,运动是减肥人群才需要做的事情,不减肥没必要做运动。对此,广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剑虹表示,静坐少动已是很多人工作生活中的常态。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数据显示,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健康风险是吸烟的两倍。而运动治疗,也就是锻炼,区别于药物治疗,有其独特之处。科学锻炼对人体健康的促进是整体的。可以说,科学而有效的锻炼对人体健康也是一味营养“良方”。
白天要上班,晚上又要忙家务,没有时间运动怎么办?“我们要自己创造机会,利用碎片时间做锻炼。”刘剑虹指出,如果能去健身房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锻炼最好,实际情况达不到时,可以把每周150分钟的锻炼时间拆分开。刷牙、吃早餐、做家务……在做类似事情的同时均可进行简单锻炼。如在工作的间隙做伸懒腰的拉伸动作:双手交叉往前用力,背部同时向后用力,在相反力的作用下可以很好地放松身体。
怎么坚持?把运动当“社交”
对于极少运动的人来说,开始锻炼不容易,坚持运动就更难了。“身边如果有运动社交圈有助于持续地运动。”刘剑虹支招,可以把运动作为一种社交方式,做喜欢的运动项目,结识不同运动圈子里的人,分享运动的快乐,就能够坚持了,对心理健康也是一种帮助。
刘剑虹介绍,平时接触到的运动主要有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练习、神经肌肉练习四大类。有氧运动是较长时间、连续不断、大肌群、中小强度的运动,有助增强心肺功能,如快走、慢跑等。在进行有氧运动时,如果感觉稍累,微微出汗,可以与人交谈但不能唱歌,说明运动强度刚刚好。
此外,力量训练对慢性病大有裨益,但不宜每天都做,两次力量练习的间歇时间至少是48小时。对于老年人或之前静坐少动者,开始力量练习要量力而行。
不妨做个体测开张“运动处方”
“每一位市民都应该有一个个性化的运动处方,缺什么,补什么。”刘剑虹介绍,个性化运动处方包括心肺功能、肌肉力量、柔韧性、平衡能力等多方面,而拿到运动处方的前提是先做体质测试,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再有针对性地去改善。
和健康体检不同,体质测试能在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开始下降的“亚健康”阶段发现问题,预防疾病发生,其内容一般包括身高、体重、三围、身体成分等形态指标,安静脉搏、血压、肺活量、台阶试验等机能指标,力量、速度、柔韧、灵敏、耐力等素质指标。
现场直击
“铁粉”多次捧场 现场体验体质测试
在体质测试现场,记者见到了一张熟面孔——来自荔湾区的叶蕾昕女士,她已经连续多次抽中并参加广州日报健康有约举办的粉丝福利活动。叶女士告诉记者,测试结果显示她在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方面“成绩”斐然,她认为这与她平时几乎每天都爬山有关。不过平衡能力测试表现却不太好,好在活动现场就有运动咨询服务,她打算等全部测试项目完成后就去咨询一下如何改善身体平衡能力。
“今天的体质测试内容很全,很丰富。”今年46岁的曾先生就在广报中心附近工作,这场“家门口”的福利让他对自己的身体更加有了底。曾先生说,他平时有运动的习惯,每周去两次健身房,每次锻炼一个半小时。即便如此,他的脂肪还是“超标”了。这次检测结果也提示他要减10公斤脂肪。
- 标签:
- 编辑:小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