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鑫澜天湖“北极应成为建设性对话空间”(国际视点)植发效果
图为在本届国际北极论坛举办期间,停靠在阿尔汉格尔斯克市河海联运码头的“新罗西斯克”号破冰船。
本报记者 曲 颂摄
第四届“北极—对话区域”国际北极论坛3月30日在俄罗斯阿尔汉格尔斯克市的罗蒙诺索夫北极联邦大学落幕。在为期两天的论坛活动期间,来自近30个国家的约2300名代表分别参加了“北极·在俄罗斯创造”国际青年教育论坛、“北极—环保之地”研讨会、北极地区城市代表交流论坛等20场交流活动。
重在“相互倾听”——
论坛倡导密切国际合作
3月末的阿尔汉格尔斯克仍然被冰雪覆盖,这座只有35万人口的城市是北极地区最大的城市。从16世纪起到1703年圣彼得堡建成,阿尔汉格尔斯克曾经是俄罗斯唯一的出海港口,由此成为重要的外交、贸易中心,至今在捕鱼、造船、采矿、科研等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当地人骄傲地将这里称为“北方之都”和“北极的开始”。
本届论坛的主旨是联合相关国际组织、有关国家政府部门和科研、商业机构,为北极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合作。论坛下设经贸、科技、环保、教育等多个主题的分论坛,围绕发展和环境两大中心分别讨论提高北极地区居民生活水平、保护北极生态环境、培养北极开发研究后备人才等事项,并且诞生了多项地区间、企业间、高校间协议。
俄罗斯总统北极和南极国际合作特使奇林加罗夫在开幕式上表示,俄方欣慰地看到相关国家正在北极事务中继续开展合作,这种合作已成为“睦邻与稳定”的典范,“相互倾听将是本届论坛的基本使命”。
围绕气候变化——
多国对北极开发各有侧重
全球气候变暖给北极带来了显著变化,其影响之一是北方航道的通航周期变长。这条航道能够有效缩短航程,并且安全系数较高。另外,北极地区蕴藏的丰富能源、矿产和海洋里丰富的鱼类资源对世界各国的吸引力仍然巨大。
30日下午,俄罗斯总统普京、芬兰总统尼尼斯托和冰岛总统约翰内松共同参加了“人在北极”全体会议。普京表示,世界气候条件的变化使北极地区对全球的意义大大增加,北极应该成为建设性对话空间。据了解,俄罗斯准备在2030年前落实价值近5万亿卢布(1元人民币约合8.3卢布)的150个创新项目,支持地区发展。30日,世界首艘具有破冰能力的液化气运输船“克里斯托弗·德·马哲睿”号已经抵达北极圈内的萨别塔港,将用于运输液化气。
相比之下,芬兰与冰岛等西方国家更加强调环境保护。约翰内松表示,如果不遏制向海洋倾倒垃圾的行为,海里的塑料制品可能超过鱼群数量。温室气体造成的海水酸化对螃蟹、贝类等动物有致命影响。尼尼斯托在发言中强调,北极受气候变化影响极大,全球变暖将给北极国家和整个地球带来“灾难性后果”,世界各国必须严格遵守国际法律,落实《巴黎气候变化协议》,对北极资源进行严格管理。尼尼斯托承认,生态与商业之间的确存在矛盾,只有通过密切合作才能找到二者的平衡点,减少不合理开发。
秉持开放态度——
保护属于全人类的财富
在本届论坛闭幕前举行的论坛全体会议上,普京指出,北极应成为开展对话、实现和平的区域,俄方主办的国际北极论坛正为实现这些目标发挥重要作用。俄方对于在北极事务中开展合作和创造必要的合作条件持开放态度,邀请海外伙伴积极利用北极航道的通航能力,以减少欧亚地区间的海运费用和航行时间。
尼尼斯托表示,欧洲懂得与俄罗斯保持对话的重要性,国际社会在北极对话平台上正在出现正面趋势。北极应当远离政治话题,“应该把那些热点问题拿到北极来冷一冷”。约翰内松也表示,在北极区域应当采取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相互尊重。
在讨论中,三位总统都赞同,北极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北极国家欢迎区域外国家在北极的开发与保护上开展各类合作。
- 标签:
- 编辑:小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