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南宁生活  楼市

四个关键词,读懂成渝地区自贸试验区的未来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其中,“高水平推进开放平台建设,建设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是一项关键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四川、重庆自贸试验区同属于我国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伴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推进,成渝两地自贸试验区的协同开放、创新合作越来越密切。开行中欧班列(成渝号)、实现川渝“电子口岸卡”业务跨区通办、互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企业开办综合窗口、川渝通办涉税事项落地生根……

《纲要》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也为成渝地区自贸试验区建设指明了方向。眼下,人们关注的是,目前成都自贸试验区建设情况如何?未来将如何参与川渝自贸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

一系列关键词,揭示了上述问题的答案。

01、关键词:中欧班列

今年1月1日,既是新年的第一天,也是“十四五”开局的第一天。这一天,成都和重庆两地铁路港同时鸣响了中欧班列的汽笛声,紧接着两地的中欧班列同时驶离铁路港,满载货物一路向西奔向欧洲。

这是国铁集团首次批准成渝两地统一品牌,统一使用名称开行中欧班列。自这一天开始,成渝两地中欧班列拥有一个共同名称——中欧班列(成渝号),开启了两地携手合作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打造合作共建、高效运营样板的新征程。

▲每天,中欧班列频繁往返于成都国际铁路港

成渝两地是全国开行最早、运行最稳定、影响力最大的中欧班列城市。今年以来,中欧班列(成渝号)开行数量超过3500列,为行业“领头羊”。

成渝两地采用“枢纽集散+干线直达+多式联运”模式,中欧班列线路覆盖欧洲全域,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把我国内陆腹地与欧洲中心腹地紧密地串联起来,构建起辐射欧亚、串联东盟、多向互联的国际流通体系,高水平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加强协调联动,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打造西向开放前沿高地,紧密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近日出台的《纲要》为成渝两地中欧班列发展指明了方向,也赋予了更高的要求和使命。

按照《纲要》的重大决策部署,目前成渝已就中欧班列共商共建共享达成一致意见,形成近、中、远“三步走”合作目标,将依托成渝占全国中欧班列大约四成的份额优势,在统一品牌、定价机制、整合资源、提升服务、降低成本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助力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对外开放大通道。

四川自贸试验区青白江片区是全国自贸试验区中唯一一个以铁路港为核心的自贸片区。

▲资料图

据介绍,成渝两地中欧班列合作的近期目标“统一品牌、整合数据、协同机制”已达成,今后在彼此合作基础上,成渝两地将进一步深化西部陆海新通道、航空及水运等国际物流大通道全方位合作,通过通道带物流、物流带贸易、贸易带产业,延展全球供应链前后端服务,同时将继续推进在统一订舱、提高服务、降低成本、探索标准、合资经营等方面稳步开展全面合作。

作为四川唯一铁路货运型国际对外开放口岸,成都国际铁路港依托自贸试验区开放平台,紧紧围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打造国际门户枢纽,以大通道促大开放,建立起以成都为主枢纽、西进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成都国际班列线路网络和全球陆海货运配送体系,连接境外66个城市、境内20个城市。

截至目前,成都国际班列已累计开行超15000列。成都中欧班列保障中西部地区电子信息、汽车整车、智能家电、生物医药等适铁适欧产业运输需求,运输货物以TCL、联想、戴尔、沃尔沃、康佳、创维、宝马等高附加值制造业产品为主,促进四川外贸稳增长,年均拉动进出口贸易额120亿美元以上。

02、关键词:营商环境

9月8日,成渝两地共同签署了“关银一KEY通”川渝一体化合作备忘录,在全国首次实现了“电子口岸卡”业务跨关区通办,两地企业可根据业务需要自行选择在四川或重庆地区办理电子口岸业务。

这一变化带来的益处,企业深有感触和体会。鸿富锦精密电子(成都)有限公司关务主管谭礼彬表示,公司虽然是在成都注册的企业,但是在重庆也开展有业务,今后在重庆当地的受理网点即可申请办理电子口岸业务,不用两地往返,极大地节约了成本,也提升了业务办理效率。

“关银一KEY通”川渝一体化,是川渝两地积极贯彻落实《纲要》中关于“建设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加大力度推进首创性、差异化改革”的要求,聚焦两地企业跨区域办理电子口岸业务需求,共同推出的一项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创新举措。

目前,川渝两地共有2000余家企业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范围内存在跨区域进出口业务办理需求,该项目落地实施后,可为企业单次业务办理节约近1000元,业务办理时间压缩2/3以上。

“川渝一盘棋”,伴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推进,成渝两地自贸试验区之间创新合作成果频繁落地。

成渝两地高新区共同推动成立成渝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同创新战略联盟,助力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联合争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布局。开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项目储备,推动4个产业化项目纳入川渝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2021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总投资323.8亿元,占开工项目总投资的30%。

同时,成渝两地高新区共建“市场准入异地同标”便利化准入机制,互设成渝双城经济圈企业开办综合窗口,协同构建跨区域“同一标准办一件事”的市场准入服务系统,推动营业执照“一体受理、一体办照”,截至目前两地已互办互发企业营业执照10份。成渝两地高新区税务局签署了《税收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进两地征管一体化和办税便利化,联合推进便捷办税,推进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登记、跨区域涉税事项报告等20项川渝通办涉税事项落地生根,探索跨区域经营企业联合监管新模式,建立数据交换机制,实现资质互认共助两地企业要素流动。

与此同时,紧紧围绕建设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四川天府新区与重庆两江新区也频繁开展多层次线上线下互动交流,推动多项战略合作落地生根。首先,围绕推动同等申报要件的同一事项在两地同标准受理、无差别办理、行政审批结果互认,天府新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两江新区企业专窗”,已发出首张两江新区执照。两个新区还共同发起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企业服务专业委员会,服务于两地企业高质量发展。

针对推动企业跨区域享受更加便利通关服务,天府新区海关与重庆两路寸滩海关签署合作备忘录,提升通关一体化效率。畅通跨域立案渠道,实现两地法院跨域立案,四川自贸试验区人民法院与重庆自贸试验区人民法院签署《川渝自贸区司法合作共建协议》,并联合发布《诉讼指引》和《典型案例》促进裁判尺度统一,而且还签署了《川渝自贸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合作备忘录》。

在共建产业体系方面,两江新区、天府新区发挥重大产业平台旗舰作用,组建数字经济、总部经济等八大产业联盟,积极搭建企业交流合作平台。依托四川省港投集团、重庆渝欧集团等国资力量,探索共建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共同招引外贸总部企业和供应链链主企业,探索共建成链集群的外向型经济产业生态圈。

下一步,天府新区将继续推动与两江新区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开放通道共享、开放平台共建、营商环境共优等方面合作。年内,双方将实现开放资源互动,推动相关部门、平台公司、直属国企交流互访,同时做好将天府新区“电子居民”境外开办企业试点创新改革复制推广到两江新区,以及两区金融机构互设、金融黑名单共享等合作事项先行准备工作。

▲四川天府新区兴隆湖

03、关键词:物流供应链

今年6月27日,作为我国“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的最大民用运输枢纽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开航投运。而在成渝之间,正式运营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已为未来呼啸而过的成渝中线高铁预留了地下空间。

另一方面,重庆新机场已确定布局在渝西地区,未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小时通行半径内,有望覆盖4座国际机场。

但必须注意的是,当前,我国机场网络布局总体仍呈东强西弱、东密西疏的态势,在广大西部地区,机场网和航线网尚缺少一个有力的战略支撑。

因此,加快打造成渝世界机场群,形成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机场群协调联动发展,进一步完善我国机场网络布局,优化提升整个航空运输网络结构,这对我国乃至亚太、全球航空运输格局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刚刚出台的《纲要》提出,构建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国际航空门户枢纽。高质量建成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实施双流国际机场扩能改造,实现天府国际机场与双流国际机场“两场一体”运营。推进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改扩建,规划研究重庆新机场建设,提升重庆国际枢纽功能。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 资料图

天府国际机场通航前,成都双流、重庆江北两大核心枢纽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已突破1亿人次,年货邮吞吐量突破100万吨,在成渝机场群中占比均达约九成。数据显示,目前成都双流、重庆江北两大枢纽开通国内航线超过500条,国内机场覆盖率增至近八成,国际及地区航线数已超过240条。

当前,航空运输仍然是全球最为高效的运输方式。而电子信息业、汽车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都是成渝两地的优势产业,对高效的国际航空物流供应链都有着较强的需求。紧贴成渝产业链供应链流向和需求,成都双流区成功引进顺丰西部航空货运枢纽、递四方国际中转中心等货运重大平台项目,先后新开通成都至阿姆斯特丹、伦敦、达卡等国际全货机航线。截至目前,双流国际机场已开通航线373条,其中国际及地区航线131条、国际定期全货机货运航线15条,不断为成渝两地的高端产业发展提供畅通的国际物流供应链支撑。

▲双流机场起降的飞机从空港体育公园上空飞过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具有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东亚与东南亚、南亚的独特优势。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分工体系面临系统性调整。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扩大内需战略深入实施,为成渝地区新一轮发展赋予了全新优势、创造了重大机遇。

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加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极之间联系,建设综合性、多通道、立体化、大容量、快速化的交通主轴,建设面向世界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7月11日、14日,国家发改委、民航局相继双流区调研,明确表示将继续支持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发展。这为货运基地航司、适航审定中心等关键项目落地提供重大契机。

下一步,双流区将依托双流国际机场,加快打造泛欧泛亚航空货运枢纽。紧紧围绕成渝地区主导产业链供应链,有序布局国际全货机航线网络,构建链接全球的国际供应链大通道。年内,双流国际机场将新开通成都至吉隆坡等货运航线,加速构建20条以上覆盖全球枢纽城市的国际货运航线网络。

同时,推动顺丰货运枢纽项目年内开工建设,并开通首条进藏货运航线;支持顺丰货运枢纽、川航物流基地等项目,培育打造全货运基地航司。探索打造全国首个服务两场的共享虚拟货站,创新“双机场、一体化”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

04、关键词:创新

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区域,即成都自贸试验区,实施范围100平方公里,涵盖成都天府新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两个片区。

自2017年4月1日挂牌成立以来,成都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在扩大对外开放、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减少制度性成本、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充分发挥了改革开放排头兵作用。

▲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 资料图

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发展的核心。成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苗圃”效应逐步显现,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提升,已探索形成430余个改革实践案例,其中13项制度创新成果被国家层面采纳面向全国复制推广或学习借鉴,连续两年在“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榜单中位于第三批自贸试验区片区城市榜首。

创新是一切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因为创新也激发了自贸试验区的市场主体活力。统计显示,自2017年4月设立至今年9月底,成都自贸试验区实现新增企业16.8万余户、新增注册资本17134.4亿元,其中新增外商投资企业1520户、新增外资企业注册资本1743.4亿元,85%集中在高端服务业领域。

官莉

新金瓶梅龚玥菲下载 http://www.xinzhiliao.com/sj/chunji/7607.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偏执狂太子暗恋我
  • 编辑:小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