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人不舍昼夜,精细绘出病毒传播链条
更有效率
对流调工作来说,每一分、每一秒,都无比宝贵,都在与病毒赛跑。
这场“赛跑”,其实早在11月1日晚就已经开始了。当晚11时,成都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科副科长岳勇,收到市四医院发来的紧急消息——一名发热男性核酸检测初筛阳性,市、区疾控随即而动。
疫情就是命令!流调、重点人员管控、封控区域划定等工作迅速展开。
↑2021年11月13日,流调人员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科副科长岳勇(右)和社区工作人员在工作现场
11月2日凌晨5点40分,锦江区疾控中心传防科科长李晓静,被一阵电话铃声叫醒,是金牛区疾控打来的,“他(病例1)在你们区有活动。”
李晓静需要立即展开协查工作,她揉了揉眼睛,看了一眼睡梦中的孩子,跑到卫生间打电话,把流调员一个个叫醒,安排工作。
简单洗漱,来不及吃饭,做好个人防护,她火速赶往疾控中心碰头。约上午7点,一行6人就赶到了第一个可能有一些密接人员出现的地方——梨花街电力大楼。此时,大楼里除了几个保安和电工,还没有开始上班。岳勇也在差不多的时间赶到现场,部署工作。
↑李晓静(粉红羽绒服)与工作人员们在一起
李晓静说:“我们赶紧联系大楼的物业和各单位负责人,让员工们暂时居家观察,流调和环境采样工作随即展开。”
流调,就是要摸清病例的感染源、接触他人情况、活动轨迹等众多关键环节,寻找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蛛丝马迹,这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将为判定密切接触者以及采取相应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晚一秒,潜在的传染就增加一份风险!
李晓静了解到,病例1曾在电力大楼一会议室开会,通过比对两份会议记录,并多方沟通核实,确定了41名与会的密接人员。同时,3名流调员开始翻阅大楼监控录像,确认与病例1同乘电梯等同行人员,密接人员上升至53人。
随着病例2及外地一名有来蓉轨迹的病例出现,排查范围和人数在不断变动。直到下午,几名流调员才吃上一碗盒饭。他们的排查人数,涵盖了整栋大楼500多人,当晚最终确认密接人员131名。最后一名流调员,直到凌晨两三点才离开。
“我们要一一打电话询问辖区内相关人员,查看监控重点的蛛丝马迹,交叉印证他们提供的信息,再打电话确认。给一个人打电话5至40分钟,但我们在背后核实用的时间在10至20倍,甚至更多。”
这支6人“流调小分队”的高效行动,其实只是成都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全市流调队伍的一个缩影。
↑工作人员流调时调阅监控
“早点排除风险,老百姓就多一份安全保障,我们慢不得。”了解到,类似梨花街电力大楼的确诊病例和密接人员轨迹场所,仅在锦江区一个区就紧急排查了123个。而在成都全市,据统计,成都全市疾控系统共出动流调员500余人。
更为科学
流调工作并不仅仅是“找人”这么简单,而是一个科学、专业和严谨的“系统工程”。
确定轨迹、环境采样、分析、研判风险……“我们的工作有时候像刑侦专家,抽丝剥茧、寻找线索。”成都市疾控中心环境与学校卫生科副科长高绪芳如此总结自己的流调工作。
实际上,面对此轮疫情,成都疾控系统的专家们早有预判。
在内蒙古额济纳旗疫情发展之时,专家们就时刻关注着其一举一动,同时准备好了各类物资以及应对预案。
病例1自西北返蓉后,关联4名病例;与病例1与工作来往的重庆病例,关联到病例6、病例23等5名病例;病例6又关联到15名病例;最后的病例26在密接隔离场所被感染。
↑2021年11月12日,高绪芳(左二)与工作人员在现场
这条传播链逐渐清晰了,一张图就能概括。
但在这张简单的“轨迹链条图”背后,为了保证这个链条的准确性,流调员们在与一个确诊病例或密接人员沟通后,往往要付出数十倍的努力去印证。
“人的记忆力是有不确定的,所以我们必须去交叉比对,还要去现场寻找证据。”李晓静告诉记者,例如密接人员回忆不起某个场所有几个人、哪些人在场,他们就要找到在场其他人来比对;如果一个密接人员不确定是否去某餐馆吃过饭,他们就要找到相关餐馆寻找支付记录;到了风险场所后,立即观察环境,比如要注意开了一扇窗还是三扇窗,这是判断风险程度的标准之一,“必须抓住每一个蛛丝马迹,细心甄别。”
为此,流调员们需要与警方、社区、相关风险场所负责人密切配合。11月2日,锦江区疾控中心流调员霍阳大部分时间在调阅监控,从早上直到凌晨,“监控画面并不总是清晰,人员难以辨认。这时候,我们会将相关人员截图,与警方、社区、公司相关负责人对接,以确认个人信息。”
↑流调时调阅监控
流调员是“点”,在他们背后还有一张“网”,只有及时精准锁定重点人员才能迅速斩断病毒传播链条,以疾控、网络理政等部门为主组建的常态化流调溯源专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出现本土病例的第一时间,便以重点人员为中心,迅速精准锁定密接者、次密接者等风险人员,并及时推送各地落地查人、纳入管控,以最快速度斩断传播链条。
这是一张庞大的网络,由成都市网络理政办牵头,卫健、社治、交通、文旅等部门组成的信息专班,成为了信息高效流动的枢纽。
省内外漫游大数据、重点地区驻留人员数据、中高风险地区来(返)蓉红黄码人员数据、民航铁路来蓉风险人员数据、密接和次密接人员排查数据、协查人员数据、社区主动排查数据等9类风险信息被动态归集,经网络理政办分析处理后,被统一推送区(市)县区域排查专班组织排查、分类管理,并确保上下结合、相互印证,做到“不漏一人”。
一条完善的“信息归结-派发-排查-分类处置-结果上报”的机制有序运转。
更为精准
有人把流调的工作,比喻为“顺藤摸瓜”,顺着确诊病例、密接、次密接,一层一级摸排下去,最终锁定所有潜在感染源。
“流调工作,既不能漏掉一个,但也不能随意扩大范围,下大包围——这样不仅浪费宝贵的人力,也会给社会带来不必要的扰动。”一名流调人员这样告诉,高质量的流调工作,有助于决策层建立精细化的分级防控体系。
据他介绍,此次疫情传播链条始终比较完整清晰,这为政府制定科学精准“分级分类”防控方案和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成都市疾控中心应急办主任范双凤说:“我们需要非常迅速地控制疫情,并且保证城市的正常运转,不能影响多数老百姓的生活。”
她说,经历了2020年春季疫情,特别是2020年年底那轮本土疫情之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疾控中心、成都市疾控中心,三家机构成立了联合的基因溯源平台。成都市疾控中心也引进了基因测序的仪器、设备。再遇到疫情,三家机构就可以“背靠背检测”,“就是所有样本来了之后,三家机构独立完成测序,再把独立完成的测序结果互相作比对。我们还要比对国家疾控中心的测序结果,包括和国家更大的样本序列库来进行比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来寻找这些样本之间的关系,以及和它们的‘上家’是什么关系……像这次成都本土疫情就是和西北疫情同源的。”
“病毒不会凭空出来,它来自哪里,去了哪里,传播链条的清晰,意味着知道所有确诊病例感染的来源。这有助于我们评估疫情的走向,明白该如何去应对。”范双凤说,具体到此轮疫情,成都确实做到了“传播链条清晰”。发现1号病例是阳性之后,各方面行动非常迅速,到现在能够说清楚整个事件是怎么演变的。同时,除了本身有基础疾病的两位高龄老人外,其他确诊病例刚刚发现时都是轻型或普通型,也说明他们是在病情发展比较早的阶段就被发现,没有进展到严重的临床状态。
↑流调时调阅监控
而要做到传播链条清晰,首先是从流行病学调查上找证据。弄清楚每一个确诊病例是被谁感染的,是什么时候感染的,之后又接触了哪些人?再就是从实验室检测上找证据。前面的病例和后面的病例是否有关联?传播的源头指向哪里?通过基因测序,找到病毒之间父代和子代的关联。当这两方面的证据拼接在一起,我们就可以判断这是不是一个完整、清晰的传播链。成都26名病例的传播链,就是靠这两方面的证据拼接在一起的。
更有温度
冲锋部队总是付出最多。
战争时期是这样,抗疫也是这样。14天来,全市500多流调人员,几乎都是全天候“战斗”。
特别疫情出现的头三天,是流调工作人员最忙的,他们几乎不眠不休。“那几天,90%的人连续熬通宵。”锦江区和高新区疾控工作人员如是说。
成都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王成,已经10多天没到办公室了。“他都在一线跑。”他的同事说,11月3日,成华区报告1例新冠肺炎病例,王成第一时间奔赴现场。作为成都市疾控中心驻成华区负责人,他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
“前几天,熬了好几个通宵。我们在这个岗位上就没有早晚、假期的概念。”11月14日清早,记者面前的王成取下眼镜,揉了揉眼睛。稍后,他低头看了看手机,工作群的消息不断闪动,还有很多事情等待他处理。
为了尽快锁定病例的活动轨迹,流调员们一天要打100多个流调电话,直到凌晨5点,高蓓要靠润喉片撑着,李晓静的通话记录已经翻不到底。虽然办公室有行军床,但有一次高蓓还没顾得上去躺下,就瘫在地上睡着了。
高蓓是一名高新区疾控工作人员,除了繁忙的流调工作之外,她还要到隔离酒店督查,酒店公共区域的三百多个监控录像,她要一一过目;半污染区和缓冲区,她要亲自去走一走;还要走到草丛中采集废水样本。“上次在这里遇到条蛇!”她对说。
↑高蓓
16日,封控14天的金牛区顶峰水岸汇景小区解封。小区9栋居民侯阿姨,第一时间走出小区买回一袋二荆条,准备做份回锅肉。
这份中断了14天烟火气,又回到了她的生活中。
或许,只有经历过,才会对这份烟气火备感珍惜。
疫情面前,有太多个500人的群体在努力守护着这份烟火气。
自11月2日疫情发生以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已召开多次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每一例确诊病例的信息和轨迹,都做到及时的发布,向2000万市民予以信息公开,第一时间解答市民的担心与疑惑。
与此同时,所有的疫情防控工作也第一时间有序展开,疾控、医疗、公安、街办等各部门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们,不舍昼夜地投入到这场艰巨的抗疫战斗之中。正是他们的努力付出,使得防控措施走向精准化、精细化,在追求零感染的同时,不断降低社会成本,减少对经济社会活动的干扰。
病毒可能不断变异,防疫要求可能越来越高,防疫难度不断加大。但是,只要各环节像流调工作那样,做到更有效率,更为科学,更为精准,更有温度,不断创新治理理念、治理手段、治理模式,城市治理能力终将向现代化发展方向提升。
王拓 摄影 缪睿哲
于曼歌
羽毛球团体比赛规则 http://www.xinzhiliao.com/sj/chunji/17350.html- 标签:娘家的故事爱的奉献
- 编辑:小东
- 相关文章
-
500人不舍昼夜,精细绘出病毒传播链条
更有效率 对流调工作来说,每一分、每一秒,都无比宝贵,都在与病毒赛跑。 这场“赛跑”,其实…
- 新冠病毒能在快递表面生存多久?还会传染人吗?
- 辽宁新增8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 俄国防部:成功进行反卫星试验,碎片不会威胁空间站
- 评测丨五象湖西又一新盘在售 融创打造新体系i+美好生活家
- 购房百科丨房贷怎么贷?利息怎么还?“尾款人”看过来
- 楼盘测评|五象南千亩大盘 建工城年底交房9字头能入手吗?
- 楼盘测评丨占据双地铁双教育园区 开阳户型首付分期10万起
- 最高直降22.7万元!广西多套特价好房邀您来秒杀
- 苏宁易购回应“十二月底宣布破产”传闻:谣言,公司经营一切正常
- 解封不解防|顶峰水岸汇景小区业主早起跑步 物业人员提醒注意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