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社会热点

观察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维度_当代社会热点问题

虽然中国历史并不是在温情脉脉的牧歌中演进的,其间着太多的纷争、冲突与战争,但我们看问题要看历史发展的主流。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已故史学家翁独健先生有过精辟的阐述:“中国各民族间的关系从本质上看,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经过、经济、文化诸方面愈来愈密切的接触,形成一股强大的内聚力,尽管历史上各民族间有友好交往,也有兵戎相见,历史上也曾不断出现过统一或的局面,但各民族间还是互相吸收、互相依存、逐步接近,共同缔造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的伟大祖国,促进了中国的发展,这才是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4〕翁先生的看法得到了学界广泛的认同,我们从历史的纵深度思考当前的民族关系或者说民族关系问题,可以说是值得很好借鉴和参考的。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认为,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民族问题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形成和发展是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产物,有其历史的连续性。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的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此外,如果谈到某一个国家(例如,谈到这个国家的民族纲领),那就要考虑到在同一历史时代这个国家不同于其他的具体特点。”〔1〕对于多民族国家而言,我们考察任何一个国家的民族问题,必须从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民族问题的历史由来和未来上来辩证地历史地看问题,把民族问题放在宏大的历史视域和历史场景中去审视,从历史的纵向上全面梳理民族问题的生成缘由,亦即“通过赋予现实问题历史性、通过对现实问题历史过程的梳理,让人们可以更全面地观察和反思它们何以出现、何以如此。”〔2〕

另一个基本的历史脉络是,中国各民族相处和联系的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多元一体”关系格局。历史上,中国各民族在中华大地上频繁接触、碰撞、交流、互动,历经上千年的盛衰兴灭、汇聚交融,完成了从多元融合到华夏一体、从民族互化到以中华民族为主体认同的发展演变,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民族关系。这种关系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民族关系的现实,也是我国推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之一。

我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民族问题从古至今是一个真实而变化的客观存在,如何妥善地处理各种民族共同体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命题。历史上,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停滞,诸多王朝的盛衰嬗变,莫不与民族关系的顺融交逆以及民族问题的治乱得失休戚相关。可以说,民族问题一直是关乎国家治乱、命运和发展前途的大问题,过去、现在和可以预见的将来都是如此。

把握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一个基本的历史起点是:历史上民族互动情况如何?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历史上有没有遗下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民族问题?

历史上的各民族在各种不同形式的交往之中,常会发生矛盾、纷争、冲突乃至战争,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民族关系问题。而民族关系问题作为民族问题的一部分,或者说民族问题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其实质是民族共同体的根本利益或权益非均衡发展的结果,带有全民族性质。〔3〕不可否认,在我国历史上民族的互动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冲突与战争,个别持续时间长、规模比较大的民族之间的战争,遗留下了一些问题,对区域民族关系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一点,在分析局部地区的民族问题时,确实是应该加以考量的一个因素。

从“多元一体”基本民族关系格局出发,我们必须很好地把握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中国56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这个统一的整体中,所有归属的都具有相当高层次的民族认同意识,即休戚与共、与共的感情和。二是在“多元一体”中,56个民族是基层,中华民族是高层,存在着层次不同的民族认同。而且高层次的认同并不一定取代或低层次的认同,不同层次可以并存不悖,甚至在不同层次的认同基础上可以各自发展原有的特点,形成多语言、多文化的整体。在分析多民族中国的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时,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多元一体”是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其结构关系具有相当的平衡与稳定性,中国广袤大地上的民族差异性是短期内不可能消除的,所以“在寻求均质化的国族构建上,我们确实需要十分谨慎。一旦被启动,不仅既有的区域之间长期形成的平衡关系结构会被打破、打乱,而且再想恢复这种平衡将难上加难。”〔5〕

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在深刻的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过程中,一些结构性矛盾的凸显,使中国民族问题呈现出增多和趋强的发展态势,民族关系格局和民族问题发生的场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何站在历史发展的起点和时代的高度,针对中国民族问题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有效地研判其未来,在互动中凝聚共识,循序渐进依法依规不断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在民族问题的时空中逐渐解决现实的和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理论命题。

一、民族问题形成与发展的历史维度

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民族问题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发展特点。民族问题的阶段性特征要求我们,分析民族问题必须放在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去考察。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民族地区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各民族逐渐摆脱贫困落后的生产生活状态,正在向文明富裕的现代化社会迈进,中国的伟大实践也取得了令瞩目的成就,但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贫困面大,尚有数千万亟待脱贫的人口。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的基本状况,原国家民委主任李德洙用“多”“长”“大”“边”“穷”五个字来概括。〔6〕其中的“大”和“边”指的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占国土面积大,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分布在边疆、边境地带,“穷”强调的是差距与贫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特征要求我们,处理当下的民族问题不能超越社会发展阶段,不可能有一劳永逸的办法,应该是循序渐进在发展中逐渐解决或消除。

摘要:对于多民族国家而言,民族问题是国家社会—生活中面临的重大事务,具有的属性。如何基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在国际视野中对当代中国民族问题发生的内在逻辑和实践基础进行系统考察,于互动中凝聚共识,循序渐进依法依规不断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在民族问题的时空中逐渐解决现实的和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理论命题。

关键词:当代中国;民族问题;基本维度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