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社会热点

海南惠台30条措施落地半年:台胞拥有更多“获得感”

  中新社海口7月7日电 题:海南惠台30条措施落地半年:台胞拥有更多“获得感”

  中新社记者 张茜翼

  “我既是高雄人,也是琼海人。”5年前,“80后”台湾小伙林瑞斌追随父亲的脚步来到海南,“在这里工作,除了文化语言相通,最重要的是,在这里我们不会感觉自己是外人”。

  2018年12月,海南发布深化琼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30条措施(简称“海南惠台30条措施”)。半年多来,林瑞斌成为首位获得海南青年五四奖章的台胞。

  林瑞斌告诉记者,1998年,父亲林文柱来琼创立大顺农场。他后来也辞去高雄的工作来到海南,协助父亲管理农场,更主要是看中海南机会多、发展空间大。

  2014年起,林瑞斌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人民币从台湾和海外引进良种果树及珍贵园林绿化树苗花卉,进行本地化培育和改良。目前已有200多个品种供应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广西、四川、云南、海南等地推广种植。

  “父亲在这边耕耘了21年,早已与当地人融为一体。我们有责任帮助回馈这里的每一个人,让大家一起致富。”林瑞斌不仅专注农业技术改良、提升,不断引进农产新品种,还经常手把手到农民园地进行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指导。在林瑞斌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前来购买树苗,学习栽培技术。

  海南省台办主任刘耿表示,海南自贸区(港)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以及惠台措施的发布,让台胞来琼投资考察形成新一轮热潮。

  今年5月,投资8400万美元的台资企业康师傅饮料生产项目在海南澄迈县建成投产。“只用一年多时间就建成投产了,效率非常高。”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华南区董事周旭说,政府部门关注企业发展,及时帮助解决问题和困难。他们被海南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看好自贸区(港)建设前景。

  两岸青年创业就业迎来新机遇。作为海南首家“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就业基地”,海口泰龙城琼台小吃街成为台湾青年集聚创业的一个缩影:百余米的长廊,汇聚100多家大大小小的店面,其中台湾小吃有10多家,形成一道独特风景。

  “大陆为台胞提供了很多优惠,台湾业者在这里能找到自己的大舞台。”去年,台胞陈媛跟丈夫、侄子进驻泰龙城卖台湾名小吃“大肠包小肠”。她说自己已办理台湾居民居住证,享受到一些实实在在的便利,今年孩子从复旦大学研究生毕业,计划在大陆选择就业。

  台湾设计师许正章和海南籍妻子詹夏莉的事业也在海南实现新的发展。夫妻俩举家从台湾迁回海南之后,詹夏莉利用在台湾学习的烘焙技术,经营起“爱情烘焙坊”“爱情厨房”便民餐车项目;丈夫则协助海口市政府设计、策划夜市经济体,将台湾夜市理念融入海口夜市改造中。“惠台措施的实施,让我们在海南工作生活有更多的获得感。”詹夏莉说,目前他们正在“试水”跨境电商。

  据悉,目前累计在海南注册的台资企业1900多家,涉及农业、工业、服务业等领域。医疗健康、现代农业、互联网科技、文创产业成台商投资海南的重点领域,越来越多台湾专业技术人员在海南省企事业单位工作。海南大学已引进5位台湾籍学术带头人,在海航工作的台湾籍空乘人员达130名。(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