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鸽传书PK八百里加急,哪个快?
说起最近的热播剧,那非《庆余年》莫属了!当长公主拿起“飞鸽传书”送来的“范闲举动”密报时、当王启年使用弹弓射下监察院的“飞鸽传书”时,西奇妹就决定写下这篇:飞鸽传书PK八百里加急,选哪个?
▲《庆余年》中监察院的飞鸽传书,被王启年使用弹弓射下。
如今有“使命必达”,古人不甘示弱,他们说他们也有“飞鸽传书”和“八百里加急”。那么,两者相较,哪个更快呢?《庆余年》中送信者为何不用“八百里加急”?古人又是如何做到“使命必达”的?
“八百里加急”并不是指一天要奔跑八百里的意思。
▲古代的八百里加急。
历史上典型的“八百里加急”,发生在唐朝的“安史之乱”时期。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变时,当时唐玄宗正在华清池。两地的距离是3000里,6天内唐玄宗就知道了这个消息。判断当时的“八百里加急”达到了每天500多公里。
▲古代的八百里加急。
古代规定急件时,马每天要跑300里,如果遇到特别紧急的情况,传送的速度可达到每天 400 里、600 里、最快甚至能达到 800 里。按照如今的开车速度,即使跑高速,800里也很勉强。那么古人是如何做到的?
八百里加急:
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的是驿站,一般每隔 20 里设置一个驿站。唐朝最鼎盛时,以长安为中心,全国有八条主干道,州县之间互有通道,兼具邮、驿功能的驿站多达1639所,2万多专职服务人员和1万多驿兵为其服务。
▲八百里加急原理示意图。
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注明了“马上飞递”字样,就表示信中传递的信息关乎国家存亡,接下来遇神杀神,挡路者死。递送期间,马儿的奔跑速度必须达到每天300里以上。但有个问题,一般唐朝快马一日可行180里,这显然达不到“安史之乱”时的日行500里。怎么办?换马!换人!接力!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沿途驿站随时进入红色待命状态,铃声一响“快递小哥”立马起身接力,换马换人,将“千里马”的最大极限发挥出来。在这种极限情况下,即使是千里马,也常常被跑死。
飞鸽传书:
▲《庆余年》中,公主手下给她飞鸽传书。
飞鸽传书的原理就很简单了,利用的是鸽子的回巢原理。
鸽子是一种十分恋家的鸟类,不仅对地球磁场很敏感而且它天生具有“归巢性”。
举例来说,古人A在某地开设一个信鸽驿站,饲养大量信鸽,让其将这里当做自己的“家”。B出门时,带上一只鸽子。在B需要联络A的时候,就将鸽子放飞,恋家的小鸽子会迫不及待地飞回A处的“家”。
实际上在没有“机动车”的时代,古人送信依靠的都是动物
- 标签:
- 编辑:小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