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纾困中小微企业16条举措相继落地
距离北京市出台16条“硬核”措施为中小微企业纾困已过去一周,目前已有不少举措相继落地,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不过,由于部分企业复工延后,一些执行过程中的新问题也在涌现。如何使政策更好地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成为中小微企业特殊时期生存的关键。
16条措施中,减轻中小微企业负担中第1条措施提出,“疫情期间,对受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停征占道费”。2月12日,据北京市交通委介绍,按照市政府文件要求,减轻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帮助企业共渡难关和稳定发展,在疫情期间对受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停征占道费。
减租,成为实打实的一招。就在16条措施发布当天,中关村创业大街就迅速出台了房屋租金(含物业费)减免方案,给予2月租金减免50%的支持,惠及百家创业服务机构和中小微企业、创业团队。
一条电话线,成为企业祛疑解惑的快速渠道。16条措施中强调,发挥12345企业服务热线功能,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每天,12345都会接到200多个来电,询问16条措施的来电数占了八成。北京市民服务热线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12345企业热线于去年10月开通,近期在疫情期间咨询量明显上升,企业最关心的问题包括减免租金、援企稳岗、补贴研发成本和办理延期纳税等。
与此同时,融资担保公司也加入保障行列。据介绍,北京金控集团旗下小微金服公司联合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商业模式研究中心共同开展了“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经营状况影响”调查工作。调查显示,除直接受疫情影响严重的餐饮、旅游、电影、商贸等服务行业外,部分加工制造、高科技等企业也同样面临资金流动性困难,少数小微企业陷入资金吃紧状态。
随着节后企业相继复工,而社保扣除也成为近期中小微企业呼声较高的话题。因为复工时间延后,2月3日,北京市提出延迟缴纳社会保险费。将1月、2月应缴社会保险费征收期延长至3月底。
CEI中国企业研究所秘书长唐大杰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很多企业反映,2月10日当天企业应上缴的社保费用通过银行自动扣除。因为负担着延迟开工的压力,这无疑又加重了中小微企业负担。虽然政府允许延迟缴纳,但人社部门、银行等却没有及时跟进,将自动缴费功能暂停”。
唐大杰认为,目前的一些政策初衷是好的,但从客观上来看,由于政府发文在前,复工在后,两者存在时差,所以在落实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政策制定和落实的部门间协调力还有待加强。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系教授曹和平表达了与唐大杰相同的观点:“16条措施所涉及的部门繁多,需要多个部门同时协调去执行。而目前真正复工时间也不长,政府的执行效率自然就赶不上一线企业的诉求。”
企业复工延后,将直接影响生产和效益。但据唐大杰了解,并非所有企业有复工的打算就能马上复工。“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在于,复工需考虑到员工的安全,但部分企业买不到口罩、消毒液、体温计、隔离设备等物资,即使有货源价格也较高,如此企业就不具备开工的条件。”
“当务之急是把社保缴费往后延,在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节点,甚至可以考虑免征社保费用,这是立竿见影的一个措施。”在唐大杰看来,受疫情影响,企业所遭受的损失可能是不可逆的,虽然社保费用可以延迟缴纳,但恢复缴纳之后,该上缴多少还是上缴多少,企业的实际负担还是没有减轻。唐大杰还指出,对失业保险的返还方面,还应该提供一个应急申报体系,如何批复、如何布展以及拨款过程细则等,都需要细化落实。
疫情作为外部性冲击事件,使企业陷入流动性受困的窘境。如何走出这样的困境?在曹和平看来,应该政府牵头发起,整合专业机构和平台,建立起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再保险机制。在这一机制下,按照保险基金与GDP比例来看,可以划拨100亿元的铺底资金,用于中小微企业因外部冲击、经营困难、用工困难和流动性困难等方面的危机处置,保障稳健性运营。
- 标签:
- 编辑:小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