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问题2016年7月16日
我国养老保险长期实行现收现付制,没有留出积累资金。在退休人员每年以6%的速度递增的情况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负担系数(即每一个缴费的职工所负担的离退休人员数量),从1984年的0.185提高到2003年的0.331,增长了近80%。预计到30年代,我国老龄化将达到高峰。如果对这个问题没有恰当的解决对策,不仅无法平稳运行,而且将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社会体系的制度框架已基本建立,其中最显著的标志是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主要险种的覆盖人数均超过1亿人。不过,与老百姓的期望相比,社会还只能说刚刚起步。特别是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社会建设面临着老龄化、城镇化、就业形式多样化的挑战。如何化解这些难题,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更全面的社会?记者采访了劳动和社会部副部长刘永富。“未富先老”,养老保险面临巨大冲击
传统体系无法适应新的就业格局
工伤是农民工容易遇到的,超过3000万农民工参加了工伤保险。从去年上半年开始,劳动部推出并在全国实施了农民工“平安计划”,提出到2008年底基本实现全部煤矿、非煤矿山企业和大部分建筑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达3062万人,这意味着,有相对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中一半左右得到了工伤保险制度的有效。
当然,农村医疗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新农合制度只是一项初级医疗制度,而不是一把“钥匙”。在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下,它还不能解决农村医疗卫生的所有问题,与农民的期望值还有一定差距。例如,筹资水平较低,抗风险能力不强。特别是在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方面,效果还不够理想。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在一个家庭中,如果医疗费支出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超过40%,就是灾难性卫生支出。目前,新农合的绝大部分资金,已经用到了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家庭的补助上。但是,仍有很多灾难性卫生支出家庭没有得到。又如,有的地方医疗费用过快上涨,蚕食了投入的资金,降低了农民的受益水平。这些都是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循序渐进,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由低水平到较高水平的发展阶段。对此,我们必须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既不能高估成绩,也不能盲目否定。
目前国家正在研究建立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首先是逐步做实个人账户,真正实现现收现付向部分积累的模式转换。二是强化基金征缴,切实做到应收尽收。三是继续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财政特别是地方财政对社会的资金投入。四是做国社会基金,增加中央社会的战略储备。
人口加速老龄化加大社保资金需求
1%递增的城镇化率提出崭新课题
全国超过八成的农民获得了基本医疗。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已有7.2亿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而2004年上半年参加农民仅6899万人。2008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基本覆盖全国所有县(市、区)。
“应当看到的是,我国的、政策仍处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随着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不仅越来越多的人将沐浴社会的阳光,而且将享受更直接、更体贴的社会服务。”刘永富说。
上个世纪末,以60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0%为标志,我国正式迈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社会的迅速到来对中国究竟意味着什么?
“如何适应所有制结构和就业形式变化的格局,把他们纳入社会体系,是社会体系建设必须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刘永富说。
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是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入城市后,农村老弱人群的基本问题更加突出。因此迫切需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探索建立健全农村的。
社会覆盖面的大小,集中反映一国社会总体状况,是社会的核心问题。“让更多的人享有”,是我们推进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国家将通过不断扩大覆盖范围,使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享有社会。
他同时明确表示,还将根据城镇化的进程,对进城务工农民制订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首先解决他们在工伤和大病医疗方面的突出问题,并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制度,开展新型合作医疗和农民最低生活的试点。
众所周知,保持财务可持续性是社会体系正常运转的经济基础。根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今后将进一步深化公共财政和,完善机制、健全制度、规范管理,社会的财务可持续性。首先,继续深化,完善基本养老、失业和基本医疗等各项社会保险制度,从制度上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具有收支平衡的能力。其次,在认真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加强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工作,探索建立基金收支平衡的长效机制。第三,加快公共财政步伐,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增加社会支出,合理提高财政社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第四,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研究采取市场可接受的方式积极稳妥地划拨部分国有资产,谨慎开展多元化投资运营,积极扩大彩票发行,不断充实全国社会基金。第五,进一步加强社会财务管理监督。
农村最低生活制度。由对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农村最低生活标准的家庭给予物质帮助,解决其温饱问题。目前,这项制度正在推进过程中。截至今年6月底,农村最低生活对象已达965万户、2311万人,平均每人每月发放最低生活金29元。
第一,加快社会相关法律的立法进程。国家应加快社会的立法步伐,利用法律的强制力约束用人单位必须参加社会保险,以法律的形式将职工应有的社会权益明确下来。对社会立法要整体设计、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
社会体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完善的社会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
与此同时,一些现实和深层问题也日渐进入有关方面视野。未来几年,我国社会“防线”将面临哪些挑战?现行的将在哪些方面发生“渐变”?对这些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劳动和社会部副部长刘永富近日接受了记者专访。
在机制创新方面,刘永富说,国家在基本生活的同时,将更加注重劳动力资源开发、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扩大就业,减少失业。他透露,将进一步养老金计发办法,把养老金待遇水平与缴费年限和缴费多少更紧密地联系起来,鼓励劳动者多工作,多创造财富,也为自己多积累。同时强化社会保险费征缴,继续多渠道筹资,不断探索建立资金收支的平衡机制。
关注民生,完善
1.根据给定材料,概括我国社会事业中存在的问题。
记者从日前举行的首届养老事业发展论坛上获悉,针对最贫困人群,中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最低生活和救助制度,目前有4500多万城乡居民享受到这一“最后防线”的好处。
2002年10月,、国务院提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其最大特点是,投入为主,农民自愿参加。由主导,为农民建立医疗制度,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该制度以大病统筹为主,重点解决农民因大病导致的风险。由于符合农民的愿望和利益,很快形成燎原之势,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民医疗制度。
未富先老的现象是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是历史上各种因素促成的。它是指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还没有完成,就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阶段。这与国家先实现工业化后进入老龄化的先富后老状况恰恰相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我国的工业化起步较晚,起点低,同时在我国工业化的过程中,我国的人口基数很大,国家采取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这将对我国的社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其中养老保险受到的冲击最大。30年代,我国老龄化将达到高峰,如果对这个问题没有恰当的解对措施,不仅无法平稳进行,而且将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应该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体系来解决此现象。这也是建设服务型的题中之义。
“社会体系框架基本形成,较好地了职工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需求。”劳动部有关负责人说。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9331万、16981万、10990万,而2002年末的数字是14736万、9400万、4406万。
孙宝树强调,按照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落实国务委员重要讲话,劳动部门近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认真做好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工作。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逐步缓解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差距,是各级的重要职责,对凝聚、安定社会、促进社会和谐至关重要。我们一定要在确保今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的同时,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切实做好今后三年连续调整养老金的工作。二是积极推进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继续推进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工作,加快省级统筹步伐,已实现省级统筹的省份要进一步完善制度,未实现省级统筹但条件成熟的省份要按照省级统筹标准尽快实现省级统筹。三是认真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这是今年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做好组织实施,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完善试点政策,做到开好头、起好步,为在2010年在全国推开奠定的基础。四是继续推进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工作。主要任务是通过加大力度、完善政策、强化服务,把更多的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范围。五是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我们要始终树立社保基金是生命线、高压线的意识,进一步加强监管,有效控制运营风险,确保社保基金安全。六是要切实解决好企业拖欠工资问题。解决企业拖欠工资问题部际联席会议(11个部门)已对此进行专门研究部署,将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工作落实。我国国有企业职工为付出了巨大成本,对中遗留的困难企业社保、拖欠工资等问题无论如何应该解决好。
关键词:社会问题
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将成为实现制度创新的重点。刘永富说,我国早已确定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结合的模式,为养老保险资金的长期平衡,将逐步在全国做实个人账户,真正实现现收现付向部分积累的模式转换。
随着经济成分的变化,我国的就业已经出现了新格局。
、劳动部与国家行政学院共同举办的省部级领导干部“完善”专题研讨班结业仪式在国家行政学院举行,劳动部副部长孙宝树出席并作总结讲话。
社会作为国家重要的民生安排,重视,社会关注,人民关心。以来,在经济社会转型的时代大背景中,中国社会体系建设承担着特殊的历史。面对机遇和挑战,社会成绩斐然同时任重道远。
材料三
刘永富:我国已连续多年实行“两个确保”的政策,其中包括确保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老百姓应该对这一点有信心。
中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9亿农民的健康,是一个最基本的民生问题。建立新农合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农民利益,促进卫生公平。如今,这一制度显著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负担,成为农民健康的“伞”,得到了广大农民的。
3.请针对我国社会现象的现状,向上级领导提交一份完善我国的报告
这些都是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循序渐进,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由低水平到较高水平的发展阶段。对此,我们必须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既不能高估成绩,也不能盲目否定。
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共有城市最低生活对象1041万户、2236万人,1-6月累计支出最低生活金124亿元,全国平均最低生活标准为177元/月,月人均补助92元。可以说,通过最低生活制度的实施,城市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得到了切实。
4.结合材料二中提到的关于农村社会医疗制度的一些情况,谈谈你的认识
为进一步推动的完善,在现行的基础上,按照社会自身运行规律,对其进行完善和规范。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2.材料一中提到了中国社会现象中存在的“未富先老”现象,请谈谈你对此现象的理解。字数在300字左右。
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曾几经起落。20世纪60年代提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方针,到上世纪70年代末有90%的行政村实行了农村合作医疗,形成了集预防、医疗、保健功能于一体的县、乡、村卫生服务网络,培养了一大批扎根农村的“赤脚医生”。这项制度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以最少投入获得了最大健康收益”的“中国模式”。到了上世纪80年代,随着集体经济的衰落,农村合作医疗迅速崩溃。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提出恢复和重建合作医疗制度,但筹资“以个人投入为主,集体扶持,适当支持”,担子主要压在了农民自己肩上,结果没有得到广大农民的响应。
4200多万企业退休人员从养老金标准上调中受益。为解决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差距问题、不断改善退休人员生活水平,国家连年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2002年,全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均615元,2005年达到714元,而2007年达到963元。从2008年至2010年,国家将再连续三年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均将超过1200元。
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5.结合材料,以关注民生,完善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证有力。字数在1200字左右。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提高,社会支出规模进一步扩大,中国财政部门积极适应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稳定的要求,努力健全公共财政体系,调整支出结构,逐年加大财政对社会的投入力度。2003年,全国财政用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补助、职工基本生活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方面的支出比1998年增长了6倍,其中,中央财政支出达700亿元。19982003年,中央财政安排的上述三项资金合计超过2600亿元。
目前的具体设想是,适应所有制结构调整和就业形式变化的格局,以混合所有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力争今年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亿,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亿,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超过6000万。其次,适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形成既适合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各自特点,又相互衔接,便于人才流动的体系。第三,加强法制建设。当前社会体系建设中遇到的许多矛盾和问题,都与法律能力弱、监察执法手段不足有关。全国已经把《社会保险法》列入立法规划,劳动和社会部作为主管部门将积极配合,推动其尽早出台。同时严格监察执法,加强社会宣传,提高用人单位依法参保缴费的自觉性和劳动者依法的意识。
记者:近几年,我国就业格局发生明显变化。许多以灵活方式就业的劳动者,游离在现行的之外。他们有的对参加社会持无所谓的态度,有的想参保却找不到相应的渠道。对于这部分人员,主管部门将出台哪些措施?
“这二三十年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如果对这个问题没有恰当的解决对策,不仅无法平稳运行,而且将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刘永富说。
一是劳动力的就业和社会问题。现在进城务工的农民已达1亿人,被农民有4000多万,还有1.3亿农民在乡镇企业从事二三产业。他们已成为产业大军中的重要力量。“而我国原有的主要是针对城镇人口设计实施的,如何适镇化过程中数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求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农村医疗制度只是一项初级医疗制度,筹资水平较低,抗风险能力不强。
材料二
“同国家相比,中国工业化还没有完成,老龄化就提前到来,规模大、速度快,是未富先老。”刘永富说。
刘永富:同工业化国家相比,我国老龄化具有规模大、速度快的特点。国家老龄化率从5%上升到10%一般经过40年甚至更长时间,而我国仅用了20年左右。国家是先实现工业化,后进入老龄化,“先富后老”;我国工业化还没有完成,老龄化就提前到来,“未富先老”。这就给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其中养老保险受到的冲击最大。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刘永富说:“未来十几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将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提高。由此带来社会方面的严峻课题。”
我国着力实施的社会计划正以其明显进展引起广泛关注。统计资料显示,我国2800多万国有企业职工的基本生活得到,800多万失业人员得到了失业救济,2200多万城市贫困人口享受了最低生活。社会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目前我国社会建设面临着如下问题:老龄化问题,我国工业化还没有完成,老龄化就提前到来,未富先老。我国养老保险长期实行现收现付制,没有流出积累资金,无法平稳运行;城镇化问题,城镇化过程和总数亿农村转移劳动者的社会需求问题,大量强壮年农民入城后,农村老弱人群的基本问题更加突出;就业形式多样化的挑战;
劳动部有关负责人说:“社会事业的发展,不仅切实有效地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使人民群众从国家的发展进步中享受到更多的物质文明,而且为发展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大力加强社会基金的征缴、筹措、管理和运营。劳动部门要通过加强与工商、税务、审计、工会等部门的合作,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做到“应收尽收”。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社会的投入,逐步提高社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积极稳妥地变现部分国有资产补充社会基金,并运用税收、债券等方法来增加社会资金来源。
我国社会事业的发展,不仅切实有效地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使人民群众从国家的发展进步中享受到更多的物质文明,而且为发展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村劳动力转移,挑战现有社保模式
3.请针对我国社会现象的现状,向上级领导提交一份完善我国的报告。字数在500字左右,
刘永富说,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吸纳新生和存量劳动力的主渠道,大量劳动者以灵活方式就业。传统的依托单位的社会体系不能适应这种分散化、流动性强的就业格局。目前,为数众多的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尚未纳入覆盖范围。
记者:我国目前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0%,按国际通行标准,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今后老龄化率还会继续提高。这会对社会带来哪些冲击?
记者:目前我国覆盖的主要是城镇职工。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加快,城镇化率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提高,这对现行的
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截至2007年6月份,中国享受农村五保供养的达503万人,其中绝大多数为无依无靠的贫困老年人,每人每年领取供养金1300元到2200元。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体系的目标任务,城市化的中国,社会城乡统筹的探索悄然起步。
一起的,许多不正常收入乃至非法收入都同转型期的种种无序状态有关,特别是在当前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矛盾越来越突出,挫伤了一部分人的工作积极性,以至部分人出现仇富的心态,一点小事可能酿成大问题,说到底是一些社会得不到公平的满足。社会公平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和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无论在什么制度下,社会都有责任进一步完善社会体系,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实现收入转移和互助互济。它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但它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收入差距,发挥“调节器”作用。在讲求效益的同时追求公平,这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民政部最低生活司副司长王治坤介绍,针对城市贫困人群,中国建立了城市最低生活制度。这一制度自上世纪90年代末实施以来,到2002年,基本上将符合条件的贫困城市居民全部纳入了范围。其后,对象的数量保持基本稳定,最低生活标准和补助水平稳步增长。
孙宝树指出,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完善具备了的物质基础,加上各级党委、高度重视社会工作,各方面的社会意识明显增强,这些都为我们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体系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必须抓住机遇,集中力量解决社会领域关系民生的突出问题,为社会事业的长远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的基础。
2.材料一中提到了中国社会现象中存在的“未富先老”现象,请谈谈你对此现象的理解。
第二,努力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要尽快将城镇就业人员全部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要通过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的同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特别是要研究制订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具体办法,促使其能够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要平稳推进职工基本生活制度向失业保险制度的并轨工作。
对于进城务工农民的社会,现在的关键是进一步完善政策,根据他们的实际需要,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目前的考虑是,首先解决他们在工伤和大病医疗方面的突出问题,探索对被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然后研究养老等问题。
三、问题
人口加速老龄化导致社会资金需求增大。“退休人员每年增加300万人,缴费人员与退休人员之比,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10:1上升到目前的3:1。”刘永富说。“预计到30年代,中国老龄化将达到高峰,城镇的养老负担系数将大幅提高,医疗费用也随之大大加重。”
社会扩大覆盖面,亟待解决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问题
记者:现在有人担心,二三十年后,会不会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付退休人员的养老金?
刘永富:影响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转移劳动力的就业和社会。据统计,进城务工的农民已达9300多万,被农民有4000多万,还有1.3亿农民在乡镇企业从事二、三产业,他们已成为产业大军中的重要力量。而我国的就业和主要是针对城镇人口设计实施的,如何适镇化过程中数亿农村转移劳动者的需求,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二是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入城市后,农村老弱人群的基本问题更加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抓紧建立健全城乡衔接的。
材料一
包括儿童和老人在内的2.4亿多城镇非从业居民的基本医疗问题正逐步获得制度安排。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今年在79个城市启动试点,2010年将在全国全面推开。通过家庭缴费和补助,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帮助城镇非从业人员解决大病医疗费用问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家庭缴费为主,给予适当补助。对试点城市的参保居民,每年按不低于人均40元给予补助。
农村医疗制度是一个最基本的民生问题,目的是为了农民利益,促进卫生公平,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其最大特点是,投入为主,农民自愿参加。由主导,为农民建立医疗制度,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该制度以大病统筹为主,重点解决农民因大病导致的风险,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民医疗制度。农村医疗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新农合制度只是一项初级医疗制度,在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下,它还不能解决农村医疗卫生的所有问题,与农民的期望值还有一定差距。例如,筹资水平较低,抗风险能力不强。特别是在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方面,效果还不够理想。
5.结合材料,从关注民生,完善的角度出发,自立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证有力。
刘永富:养老方面,仍然以家庭为主。不过,部分地区正在按照“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进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探索个人账户积累式的养老保险。到去年年底,全国已有1870个县市的5428万人参保。医疗方面,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正在进行,覆盖9504万农业人口,受到农民的欢迎。
2.4亿多城镇非从业居民的医疗正在获得制度安排,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连年上调,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党的以来,我国社会网络不断延伸,为百姓安康生活提供了更好的。
记者:对于农村的社会,目前有哪些具体的设想?
第一,完善的社会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社会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互助、扶贫的源远流长。,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现代化的过程孕育着不稳定因素,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各种矛盾随之凸现。当前我国社会处在一个多元复合转型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各种社会矛盾凸显时期,社会转型期也是利益调整期,分配的获利者和竞争的优胜者,他们不会去互换他们的利益,恰恰由于个人转型的不足,出现的弱势地区、弱势人群由于心理和经济地位的转变,产生一些不满情绪。构建和谐社会,它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都在于弱势地区和弱势人群,就要建立一整套社会普遍服务体系,使他们的基本生活有所,差距缩小,让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人群,都能够享受现代化发展的,从而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缓解了社会矛盾,弱化了引发社会的直接原因,保持了社会相对稳定,这样社会才具备了和谐的基础。
刘永富说,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今后将把“让更多的人享有”作为推进社会发展的目标,不断扩大覆盖范围,使越来越多的百姓享有社会。
孙宝树进一步指出,近年来,我国社会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仍有许多矛盾和问题急待解决。当前,我国社会领域体制转轨遗留问题十分突出,城乡社会发展不平衡,覆盖范围窄,统筹层次低,社会保险关系转移难,运营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经办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同时,还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等严峻挑战,完善的任务艰巨而繁重。解决这些问题,应对这些挑战,就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社会工作的重点和着力点,我们必须以更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式,在实践中去探索有效办法。
4.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农村社会医疗制度的认识。字数在400字左右
1.根据给定材料,概括我国社会事业中存在的问题。200字左右
在农村,对常年生活困难的贫困人口,中国建立了两项救助制度。
日前,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宣布:中国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口已达7.2亿,占全国农业人口的八成以上。短短5年时间,新农合制度由局部试点转向全面推开,2008年将基本覆盖全国所有县(市、区)。这一重大举措,体现了中国对亿万农民健康的高度关切。
“今后将以混合所有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适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形成既适合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各自特点,又相互衔接,便于人才流动的体系。”刘永富说。
第三,完善的社会体系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被人们称之为经济运行中的“减震器”。它是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重要手段,完善的社会体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当经济衰退时,供给大于需求,减少社会税收,增加社会费支出,会相应增加社会消费基金和个人消费支出,有利于经济复苏;当经济出现过热时,需求大于供给,增加社会税收缴比例,减少社会支出,这样会减少社会消费基金和个人消费需求,有利于治理生活过度膨胀,使经济运行减少波动,进入安全良性循环,给和谐社会的创建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
要求,只有社会机制不断完善,才能为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靠。总之,建立完善的社会体系是发展稳定大局的客观要求。“关乎国运,惠及子孙”,事关、发展、稳定全局。
刘永富:传统的以“单位”为本位的,的确已不能适应这种新的就业格局。为数众多的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尚未纳入覆盖范围,我认为主要原因是这类人员就业不稳定、不连续,制订统一规范的参保政策有一定难度,同时也存在一些忽视甚至逃避社会保险责任的因素。社会扩大覆盖面,必须解决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问题。
第二,完善的社会体系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公平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因子,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是人类社会的最高理想和大多数人为之奋斗的目标。目前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必然在造就一批成功的富有者的同时,也产生一大批失败的贫穷者阶层。即使在下,劳动者虽然取得了平等劳动的,并实行按劳分配,但仍然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收入分配中的许多问题是同转型期的复杂性联系在
“随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以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普及和完善,到十一五末期,覆盖我国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制度体系将基本形成。”劳动部有关负责人说。
医改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新农合制度的建设也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新农合制度刚刚起步,还有很长的道要走。能否办好这件事情,不仅关乎亿万农民的健康,而且关乎医疗卫生体制的成败,关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