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零工经济”推动开放式创新
□ 祝 伟
随着产业升级的加速,以及互联网提供的技术支撑,“零工经济”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经济现象,一些直接对接供需双方的平台型公司应运而生,成为创新创业的“风口”。通过平台,企业可以找到更有创意、时间更灵活的研究者或者创新者,而科研工作者也可以方便地帮助有需求的企业开展创新活动。
“零工经济”从边缘走向主流,越来越受到重视,不仅仅是由于这种模式带来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让许多人能够利用闲暇时间,为他人提供专业服务获取报酬,企业则用比较低的成本获取了专业服务,改变了传统的就业和工作方式。更重要的是,它还创造了新的经济机遇,激发创业公司去涉足更多的产业“无人区”,探索更为高效的技术和产品解决方案。
在竞争日趋激烈和强调创新的市场背景下,现有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产品的利润周期也在缩短,倒逼着企业快速对市场需求做出反应。然而,对于创业企业来说,常常囿于技术和人才的短板,在创新过程中无法拥有需要的全部知识,需要从不同来源中搜寻想法和资源,发现创新空间,挖掘市场机会。而“零工经济”的出现,降低了企业外部搜寻人力资源和研发技术的成本,让“开放式创新”成为可能,也改变了人们传统上对创新活动的认识。
开放式创新不仅对初创企业十分重要,许多国际知名的老牌公司也在积极主动地打破创新边界。宝洁公司在过去的100多年来始终保持着创新活力,成功的“密码”之一就在于这家企业始终秉持“骄傲地在别处发现”的理念,实现“35%的创新想法来自公司外部的连接”,从而获得了重要的竞争优势。
今天,“零工经济”在许多行业已经展现出巨大的商业潜力。有研究报告预测,到2025年,在全球范围内各种在线人才平台有望为世界贡献约2%的国内生产总值,并创造7200万个就业岗位。市场环境越是多变,创新越显重要,应进一步创造条件,让“零工经济”特别是知识型“零工经济”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推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进行开放式创新。
一方面,法律、政策需要与时俱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有效涵盖“零工经济”就业群体复杂多样的劳动关系,维护他们的合法劳动权益;另一方面,相关中介平台应负起审查责任,确保雇佣双方信息真实,妥善解决可能出现的争议。监管部门也要对这一新的就业模式实施包容审慎的监管政策,通过打造完善的法制、规范的市场环境、包容的文化氛围,使之有合理的发展空间。
在新一轮产业变革和全球竞争面前,“一切答案,尽出于我”的创新模式已经难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企业墨守成规不行,单打独斗也不行,而需要开放、合作与分享。只有打破传统封闭的思维,积极拥抱“零工经济”等新模式,推动更多开放式创新,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构筑新的竞争优势。
- 标签:
- 编辑:小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