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借助精品影视剧铸滨海品牌(组图2016年8月14日
“拿着本子来,带着片子去。”是横店影视城的旨,这种一条龙服务形成了一个巨大产业链。一个剧组要用两三百人,但去横店,只需要导演带几个主演过来就可以,其他全可以在横店找到。“甚至连影片的审查环节都可以在横店实现,国家把审片的权限委托给浙江省广电局,由浙江省广电局组建成立影视审查机构,就在横店就地审片”。薛玉明强调说。从横店的发展足迹中可以看到,从一个契机开始,然后是创意策划、政策支持,投资建设,综合服务,管理配套,宣传推广等一整套的系统支持,才使得横店成为“中国的好莱坞”。
薛玉明告诉记者,全国各地影视城100多家,但真正做成文化产业的当属横店影视城。
天津本土编剧薛玉明说,依靠影视剧的可迅速提升一个地区的知名度,特别是带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其作用特别明显。比如,我们知道1986年拍摄的电影《芙蓉镇》,让湘西的古镇成为著名旅游景点。《山楂树之恋》火了宜昌的运安,最近的电影《京城81号》让一座古宅成为旅游景点。“这都说明了影视剧的影响力。但文化产业发展借助影视剧做大做强,比较好的例子还是横店。1996年因为电影《鸦片战争》在横店取景拍摄,从而使得东阳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随着横店影视城影视文化、旅游产品的不断升级开发,从单一‘影视’向影视主题文化产业发展壮大。我觉得我们滨海新区可以把横店的发展作为样板。”薛玉明说。
编剧薛玉明:
薛玉明表示,滨海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距离这个文化中心很近。市区有五大道、解放等历史建筑,滨海新区有现代景观,也有盘山、七里海湿地等自然风光,可以容纳许多影视剧前来拍摄。“据我所知,目前就有4个剧组在天津取景拍摄。如果我们有一套相应系统规划,我相信,天津滨海新区的文化产业一定会借助影视剧的插上奋飞的翅膀。”薛玉明说。
渤海早报记者王英宏旭
作为滨海新区的本土导演,孔繁良从事影视行业工作已经21年。近年来,滨海新区在影视剧中的“出镜率”越来越高,对此,孔繁良表示,滨海新区的高速发展以及历史文化底蕴越来越引起文艺界人士的关注,许多电影、电视剧被滨海新区的城市面貌所吸引,到滨海新区取景,如宁浩导演的《奇迹》、天津本土电视剧《杨光的快乐生活》以及电视剧《步步惊情》,还有许多韩国电视剧也到滨海新区取景。一些明星如刘德华、吴奇隆也来滨海新区拍片,还计划在新区成立影视公司,还有好多的电影电视剧到滨海新区举办见面会、发布会、首映式。
此外,新区还要注重挖掘、发挥本土的创作潜力,在一部部影视剧作品中展现新区发展成绩,借此实现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双赢的局面。
看好新区影视业发展前景
导演孔繁良:
越来越多的影视剧在滨海新区取材、取景,孔繁良表示,这一变化离不开滨海新区对文化产业的重视,更是“主动出击”的结果,比如滨海新区投资拍摄古装电视剧《妈祖》,拍摄了都市爱情喜剧《爱在响螺湾》。此外,好多国内外电影人纷纷来滨海新区交流,各种电影放映、交流活动也逐渐成为常态。“我就曾多次与贾樟柯、王兵、王川、张星、《妈祖》剧组导演、编剧等人进行交流,从他们的言谈话语中我感觉出这些人对滨海新区的期待。”孔繁良说。
“优秀的影视剧除了收获经济效益,它带来的社会效益、社会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孔繁良说,他表示,观众通过一部电影或是电视剧会认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比如电影《之恋》使人对充满好奇,还有《西雅图不眠之夜》《卡萨布兰卡》,尤其是《卡萨布兰卡》,使卡萨布兰卡这个二战时期名不经传的小城市因这部影片名噪世界。滨海新区也需要这样的名作来推介和包装,借此扩大新区界上的影响,同时,这也是新区向展示发展魅力的一个重要渠道。
滨海影事观点
可仿效“横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