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基础教育论坛:交流原来可以改变这么多
12月6日上午,由中国教育部主办,上海市教委、上海师范大学和英国文化教育协会、英国大文化教育处承办的中英基础教育论坛在上海举行。此次论坛以“加强中英合作提升教育质量”为主题,是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四次会议的配套活动之一。
论坛上,来自中英双方的官员、学者、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代表就基础教育问题讨论热烈。论坛之外,中英校际连线、汉语桥英国中小学校长访华、中英数学教师交流等活动收获颇丰。中英教育合作正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
“近年来,中英学生双向交流进一步扩大,顺利实施5年万人留学英国计划,2015年全年在华学习的英国学生总数为5887人,中国在英留学8.8万多人。”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四次会议上透露。
而据英国文化教育协会、英国大文化教育处介绍,2000年开始的“中英校际连线”项目,已经促成了超过70对中英区域伙伴关系以及超过1000对中英校际合作伙伴关系;2007年启动的“汉语桥英国中小学校长访华”项目,已有超过500名英国中小学校长通过该项目对中国中小学进行深度访问,并发展校际友好合作关系。
以上海为例,上海与英国教育合作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目前上海与英国有近30个合作办学项目。在上海与利物浦、大伦敦和金融城三个友好城市的合作框架下,双方开展了一系列教育领域内的师生交流、学术论坛等活动。自2009年至今,利物浦市已连续8年选派学生参加“上海国际友好城市青少年夏令营”活动。截至2015年底,在上海高校学习的英籍留学生人数达1086人。
“中英数学教师交流活动给我们教育打开了一扇窗。”在中英基础教育论坛现场,上海静安区教育局副局长孙忠说。在过去4年里,她所在的区有多所小学参与了中英数学教师交流活动。
2014年,英国与上海正式启动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作为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一部分,英国和上海分别选拔数学教师,派至对方学校进行短期数学教学工作,并接受专业发展培训。这一项目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师范大学、英国国家教学与领导力学院、英国卓越数学教学中心共同实施。
3年来,中英双方共互派370多名数学教师。就在今年11月7日,第三批70多名英国小学数学教师来到上海,开展了为期12天的教学交流。他们先在上海师范大学参加一天专业培训,然后走进43所小学数学课堂,现场听课、参加备课研讨以及模拟数学课堂工作坊。
上海教师的示范教学已经在英国中小学校引起教学变革。根据英国教育部委托谢菲尔德海兰姆大学对2014年交流活动的第三方评估初步结果,该交流项目是英国教育部最具创新意义的项目,这份报告将上海的“数学教学模式”定名为“上海掌握数学模式”,参加第一轮项目的48所学校中的多数学校在上海教师到访后有了不同程度的,教师们说该项目提升了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增强了自信心和数学素养。今年7月,英国宣布,未来4年中将投入4100万英镑,继续开展这一交流项目,并让英格兰8000所中小学参与学习上海数学教育经验。
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也为上海的中小学校打开了一扇面向世界、世界的窗,拓展了上海教师对教育的视野和思考。
原闸北区实验小学教师谢婧是第一批前往英国交流的教师团,在英国,她每天写教学日记,在日记中她写道,“在每个孩子身上我都可以看到鲜明的个性,这源于学校和教师对他们的包容和尊重,关注和等待着这些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成长。”“两种文化,两种品茶方式,两种对教育的理解,两种对孩子的期待,品茗英伦这杯茶,更激发起强烈的交流意愿,取长补短、互通共融,促使中英教育有着新的进步和发展。”
“我们基础教育也在不断变革。”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张民选说,“从今年9月起,上海小学中高年级语、数、外不再进行分数评价,全面实行‘等第制’,就是为了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回归育人本源。”
“中英数学教师的深入交流,对于促进中英两国中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两国教育国际交流层次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张民选认为,“这样的交流未来还可以在基础教育其他领域广泛开展。”
“这不仅是教育领域的合作,更是之间的合作,双方在教育政策上的交流和实际教育过程中的创新将带来更多发展机会。”英国教育大臣贾斯蒂·格里宁说。她表示,未来的交流合作可以拓宽到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比如高校之间的合作。
就在中英基础教育论坛召开的前一天,格里宁访问了上海市洋泾菊园实验学校和东华大学,考察上海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在东华大学,格里宁参观了服装创意专业学生作品展,并为东华创意中心揭牌。今年9月,东华大学与大学签署了关于合作建立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的合作备忘录,融合两校服装设计及创意产业研究方面的优势,开展以需求与任务为导向的时尚科创研究。
如格里宁所,中英双方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正逐步深入。12月6日,中英高级别人才交流机制大会举行的当天,由大学、复旦大学、英联邦大盟共同主办的“中英大学人文对话”论坛也在上海成功举办;“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启动仪式同期举行;复旦大学与伦敦经济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建立两校战略伙伴关系,共建复旦伦敦政经全球公共政策学院,并计划于2017年正式启动实质性办学。
“从更多层次、更广泛的交流中,我们能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优势,也了解到自身的不足。”张民选说,“比如我们在教育领域对信息通讯技术应用比较低,我们数学教学中统计学部分存在相当大的缺失,我们也在不断反思,我们的教育中比较关注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却没能很好地应用和创新,在某些方面与现实生活脱节。所有这些变革都是一个长期过程,通过交流逐渐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