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优秀创新人才培养高端论坛在京举行
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遒,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田慧生,中国教育报刊社副社长张新洲先后致辞、发言。
央广网4月20日消息(记者于闻)“第三届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优秀创新人才培养高端论坛”4月18至19日在大学举行。论坛由大学老教授协会基础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与《人民教育》杂志社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名教育局长、中学校长参加。
本次论坛旨在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的“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的要求,探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优秀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式、选拔途径和评价机制等问题,构建优秀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的互动平台。
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遒代表大学,中国教育报刊社副社长张新洲代表主办单位分别致辞,热烈欢迎各地代表共同探讨基础教育改革问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田慧生就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和优秀创新人才培养问题做了高屋建瓴的专题发言。
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副院长崔建华作《招生制度改革与综合素质评价》主题报告。
大学老教授协会基础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北大附中原校长赵钰琳做了总结报告。
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以“高考改革与综合素质评价”为题,为大会作主题报告。他认为,随着国务院《关于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出台,高考改革进入到了新的阶段,这一阶段的突出特点是注重综合素质评价,如何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将是今后很长一个时期高考改革的中心问题。他围绕三个W一个H(为什么改革、什么是综合素质、谁来进行评价、怎样进行评价)等问题做了深入剖析。他指出,综合评价就是要对学生是什么样的人有一个整体的评判。现在一提到综合评价,很多人就说社会实践,科研创新,发表作品等等,似乎学业成绩不重要。这是极其错误的。重视综合评价,决不意味着学业成绩不重要,真正的综合评价一定是把学业成绩当做最重要的标准。美国大学录取学生第一看重的还是学业成绩,只不过这个学业成绩里面,排在第一位的是高中阶段的整体成绩,而不是一次标准化考试的成绩。他特别强调,不能把综合素质和艺术能力划等号,如果那样的话,就只有富人的孩子才能上大学,那将是一场灾难。他还透露,自2013年起,大学考试研究院投入了很大力量,研制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这项工作即将完成。新的综合评价系统有很多新的内容,比如说,可以开发大学先修课,相当于大学一年级的课程,来完善中学自己的选修课体系,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有助于大学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在18日的主论坛上,还有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如平、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吴颖惠、市101中学校长郭涵、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顾问王远、烟台四中校长等领导、专家围绕教育改革趋势分析、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探索,以及中小学育人模式、综合素质评价、区域教育合作、学科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层次、多角度的交流和探讨。
19日进行分论坛研讨。在高中育人模式改革与优秀创新人才培养分论坛上,来自江苏、、贵州、山西、上海等地的校长进行了不同经验的分享、不同视角的对话、不同思维的碰撞,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副院长、湖南招生组组长崔建华作了《关于大学与专业的选择——兼谈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心发言;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戴加成副校长分享了《如何“翻转”才能让课堂更有效》,他认为翻转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改进教学的思想,它能提供更多的互动、更多的生成、更多的探究、更深的思考、更高的效率。来自贵州六盘水三中教研处的张栩主任重点分享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思和多语种教学实践与探索。在最后的互动对线中学教学处史艺主任等嘉宾与参会代表就高中优秀创新人才培养、高中特色课程建设、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等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会场气氛非常热烈。
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暨京津冀教育一体化”分论坛上,来自各地的教育局长和校长,就区域教育优质资源共享,京津冀如何开展教育合作等教育部提出的热门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教育部教材发展中心评价处处长莫景祺出席分论坛并就区域教育资源共享和如何开展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做了中心发言。湖南省湘潭市教育局局长陈利文女士介绍了湘潭市努力构建区域教育特色,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立交桥”,并提出要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带动基础教育,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师范附属学校王校长就本校的特色建设和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做了案例分享,引起同处的与会代表的共鸣和反思。省辽源市东丰县梁德才局长为展示了东丰教育均衡发展的喜人局面和美好前景,深圳龙华新区玉龙学校黄美芳校长围绕生活教育特色,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和教改经验,他们的发言都给带来了丰富的。
大学老教授协会基础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马新民秘书长表示,为全面区域教育改革的新局面,大学老教授协会基础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积极与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合作,共同推进“教育创新实验区”,以区域教育和学校内涵发展为核心,国际视野、教育为本、专业服务、实践导向发展,为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搭建起有效衔接的平台,目前已经建立了十几个教育实验区校,充分利用北大教育资源服务社会,形成独特的教育和系统化的课程内容,在推进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力争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据大学老教授协会基础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北大附中原校长、大学教授赵钰琳先生介绍,基教中心是大学资源系统中唯一一家基础教育专业研究机构,作为服务于基础教育的高端智库,该中心汇聚了以北大为代表的著名高校以及地区基础教育名校众多专家教授、一线名师,具备整合高端教育资源、引领基础教育实践的强大实力。近年来,基教中心以基础教育优质发展问题为核心,围绕“名师、名校、名校长”之基本特征及其价值取向、杰出人才成长规律及培养途径与方法、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有效衔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和实验,同时通过与地方教育局或学校合作开展课题研究、推广研究,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伟指出,改革以来,基础教育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要把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亲自研究,亲自部署,狠抓各项改革政策的落实。
创办九年一贯制学校,整体规划义务教育阶段的目标和任务,避免由于分段带来的升学压力,减少不必要的教育资源浪费,已成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时代话题。实际上,新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实行的新课程改革,已从课程标准的角度,将九年义务教育作为一个完整体系来考虑。
(记者 马海燕)第四届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今日在附小举行。田慧生说,这种式教学看似给了学生很大的空间,但正是老师通过这种倾向性的评价,无形中了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还是围绕老师转。
- 标签:基础教育改革论坛杂志
- 编辑:小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