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宁文化  教育

2014年31省P含金量排名:广西排名第五

  刚刚过去的2014年,我国居民的幸福感有何变化?不同区域的居民幸福感又有何不同?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曾说,只有P,可能不一定幸福,但如果没有P,一定不会幸福。

  据《中国经济周刊》及旗下智囊机构中国经济研究院统计,31个省份在2015年地方上公布的2014年的P数据中,有24个省份P过万亿元。

  以最能反映区域发展水平的人均P角度考察,31个省份中,有天津、、上海等9个省份的人均P过万美元。按照世界银行2013年的分类标准,天津、、上海、江苏已经达到高收入经济体的标准。

  P衡量的是一国或一个地区一定时间内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P收入将分配给企业、和居民。居民收入则衡量在创造P过程中,居民所能分得的收入。微观经济学理论表明,居民幸福感会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截至2015年2月12日,经《中国经济周刊》采访、中国经济研究院统计发现,累计有20个省份的统计部门权威发布了2014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这让中国居民人均收入情况得到更全面的展现。

  在这20个省份中,浙江以32658元位列201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榜榜首。

  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P比值,被权威专家认为更能用来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自2009年起,《中国经济周刊》及旗下智囊机构 中国经济研究院,已连续6年发布根据各省份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人均P数据计算出的比值,并将这一比值视作P含金量(即单位P人均可支配收入 比值,又被称作“幸福指数”)。

  正是由于今年有了权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今年的P含金量榜单与往年大不一样。2014年的全国P含金量平均值为0.431,创历年最高值。较2009年的0.3856增长了11.8%,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党的报告明确指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由人民共享,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完善 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P的 比重,成为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应有之义。

  “P含金量”的排名反映了分享P蛋糕的大与小,也为地方的执政和发展观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价值。

  2015年2月,《中国经济周刊》旗下智囊机构中国经济研究院通过统计全国31个省份公布的2014年的最新经济数据,计算得出2014年31省份P含金量排名,并采访专家学者对排名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

  2015年2月,《中国经济周刊》旗下智囊机构中国经济研究院通过统计全国31个省份公布的2014年的最新经济数据,计算得出2014年31省份P含金量排名,并采访专家学者对排名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

  结果显示,2014年,中国31个省份P含金量排名依次为:云南、安徽、江西、山西、广西、贵州、上海、四川、浙江、海南、甘肃、黑龙 江、湖南、河南、、广东、、湖北、重庆、、、福建、青海、新疆、辽宁、、山东、陕西、江苏、、天津。

  第一梯队(全国平均数之前)有13个省份:云南、安徽、江西、山西、广西、贵州、上海、四川、浙江、海南、甘肃、。

  第二梯队有9个省份:湖南、河南、、广东、、湖北、重庆、、、福建。

  第三梯队有9个省份:青海、新疆、辽宁、、山东、陕西、江苏、、天津。

  跟P含金量直接相关的首要指标就是居民收入。从201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榜单看,排在前三位的是:上海、、浙江。尽管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是含金量计算公式中的,其高低排名不等于P含金量排名,但鉴于自2011年以来,上海、、广东已经连续三年位居P含金量排行榜前三,且位次无变化,故研究人员起初认为如果不出意外,上海、应该依然会是2014年P含金量榜单的领头羊。

  但是,2014年的排名甫一问世,接受采访的几位专家都甚感意外:沪京粤竟然不在第一梯度之列。上海虽然在第一梯队,却从首位跌到了第7位;更是从第二跌到了第17位。2014年的前三名被云南、安徽、江西取而代之:一个西部省份,两个中部省份。

  然而这三个部省份也并非“无名之辈”。自2010年以来的P含金量排名中,3省份均位列前十。

  整体看排在第一梯队的13个省份,中、西、东部省份平分秋色。中部占5个席位:山西、、安徽、江西、湖南;西部占5个席位: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广西;东部占3个席位:上海、浙江、海南。部加起来共10个省份。

  研究审视第一梯队省份的相关数据,会发现西部地区这样一个特点:不论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还是人均P,都呈现低水平发展。特别是甘肃和贵州,作为中国贫困省份的典型,甘肃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国倒数第二,为11782.78元;贵州全国倒数第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371.00 元。

  第一梯队中除了上海和浙江两个发达省份外,其余11省份,人均P都在15000元左右,远低于排在第二、第三梯队的、天津、广东等人均P达到3万元、甚至4万元以上的省份。

  针对今年的榜单中不少部省份跃居第一梯队,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对《中国经济周刊》解释道,第一梯队中部分低发展水平地区上榜,跟地方在发展中,注重把大量的转移支付用于改善和提升人民生活有关。而由于这些地区整体的人均P 较低,因此表现在数据上,P含金量的排名就很高。

  从P含金量的计算公式上分析也可发现,P含金量排名之所以会得到提升,是因为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高于人均P的增长速度。虽 然,第一梯队的P增速并不高,但是因为将财政转移支付用于民生,在分母(人均P不变的情况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加大,使得P含金 量的比值增大。

  众所周知,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我国广泛适用,是平衡各地财政收支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年来,、国务院高度重视老区、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发展。中央财政在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框架内,专门设立对应转移支付项目,逐年加大对这些地区补助力度,帮助其加快发展。

  特别是2013年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重点增加对老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等的转移支付力度的明确要求。遵照这一要求,2014年中央财政上述各项转移支付又有明显增加。

  财政部网站数据显示,2014年中央对边境地区转移支付120亿元,民族地区520亿元。云南、贵州、广西、甘肃等第一梯队省份均在上述转移支 付之列。尽管这些资金总量不大,但是截至2013年底,云南、贵州、广西、甘肃四省份总人口之和也不过才1.5亿人,这些转移支付对提升人均收入效果明 显。

  此外,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云南、贵州等省份公共财政支出的重中之重。2015年的云南省工作报告特别强调,要“持之以恒保障和改善民生”。 资料显示,近年来,云南省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占到财政支出总额的70%以上。贵州省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贵州省九项重点民生类支出合计 2301.01亿元,增长14.8%,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5%。

  不过,虽然将钱用于民生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但是,各地经济要想持续、健康地发展,单纯依靠转移支付保持“P含金量”的高分值,并不具有持 久性。袁钢明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贫困地区收入分配的比例高并不见得是好事,如果发展的绝对水平很低,进行多分配,表面上能够缓解当前的贫困和 痛苦,但是增长将出现不可持续性或者没有发展后劲,这不利于未来发展,从而也将导致我国的差距越来越大。”

  相对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的10个省份阵容颇为强大。榜单显示,第二梯队东部省份有4个:、广东、福建、;中部省份有3个:河南、湖北、 湖南;西部省份有3个:重庆、、。和广东这些人均P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标准的省份,出现在了这个中间梯队中,让人甚感“意外”。

  但这个第二梯队,袁钢明最为看好,他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和广东处在这样一个高水平的、两边都兼顾的第二梯队中,说明这两个地方既注重投资和发展,又使得消费能够保持在高水平上,虽然收入分配(占人均P)比例有点偏低,但这可能是更合理的一种状态。”

  以为例。近年来,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资料显示,2013年服务业占全市经济的比重是76.9%,2014年服务业占P比重 达到77.9%,服务型经济特征更加明显,而且都是以高端服务业为主。通过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居民收入相对较高,根据中国经济研究院的计算,2014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665.29元,人均P达到100864.38元 ,均位居全国第二位。

  广东省也不例外。广东省以中国第一经济大省的地位,在许多经济指标上都列各省份第一位。P从1989年至2014年连续25年居全国第一。 其中进出口总额年均占全国约1/4,累计吸引外商投资占全国约1/4。也因如此,、广东这两个经济发达省市,在《中国经济周刊》发布的2011年到 2013年的P含金量排名中,都稳坐第二、第三把交椅。

  然而,2014年、广东两地的P含金量却未达到预想的状态,这是否意味着:这两个省市人均生活水准仍有待提高?

  其实不尽然。大学教授袁钢明的解释切中要害,“在一个低发展水平的条件下,收入分配提得太高,P含金量的数值大,就会把整个经济压垮。 反过来,在发展的中期,如果既注重分配比例,P含金量的数值大小适中,分配比例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同时还注重发展,这种情况才是可持续发展的,也说明、广东的发展最为合理。”

  在第三梯队有两个现象较为突出:一是这个梯队不仅有经济欠发达的省份,比如青海、新疆,也有近年来发展比较好的省份,比如山东、江苏、天津、内 蒙古、辽宁、陕西等。二是不同区域之间的P含金量差异大,有4个富裕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而经济欠发达省份青海、新疆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 1.5万元徘徊。总体看,在第三梯队中,富裕省份占大多数。

  但是,江苏、山东这两个2014年P排名第三、第四位的经济大省,在当年P含金量的排名中,却位居榜单的倒数第三位和倒数第五位。

  这并非偶然。历年P含金量榜单显示,江苏、山东在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的P含金量排名中均位列最后十名,2011年、2013年,也排在最后15名。

  天津的排名也好不到哪儿去。2012、2013年连续两年的P含金量排名中,天津也在最后10名之列。但是,在2014年下降最快,成了倒数第一。

  对这种现象,袁钢明将其解读为这一榜单中的部分人均P水平较高的省份 “因为整体收入水平改善了,轻视了居民收入水平”。

  但是这种情况也跟经济发展存在的波动性周期有关,“当收入水平达到一定高度以后,也就是社会矛盾开始化解之时,就会扩大项目投资,然后减少 收入,这是一个阶段性周期性的变化—一段时间注重民生和收入,一段时间注重投资。这种周期性变化在最后一个梯队特别明显。”袁钢明说。

  有专家认为这种情况类似于国际上一些步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专家分析认为,这些国家达到了一定的高速发展水平后,就会头脑发热,把很多资金投资到一些大规模的项目上,主要原因就是认为居民收入已经达到了温饱的水平。

  根据地方的公开数据,山东、江苏2014年1—7月的投资额就超过2万亿元;辽宁、湖南等省的固定资产投资,对P的贡献甚至超过一半。

  事实上,在山东、天津等省份,财政收入增速快于居民收入已屡见不鲜。2014年天津市的P增长10%,财政收入2390亿元,增长15%;而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7%和10.8%,远低于财政收入增速。

  的情况同样如此,2014年P 增速为8.7%,财政收入增长10.2%;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8%,仍低于P和财政收入增速。2014年陕西省财政收入平稳较快增长,全年 共计1889.98亿元,同比增长13.63%;而同期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仅为10.2%。这些都拖累了P含金量。

  对比历届榜单,P含金量排名后5位的省份中,陕西、这两个部省份的排名,已经连续4年没有动过了,分别位居倒数第4位和第2位。

  国家发展和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近年来西部地区投资很大,也许每年都会新增一个大的 投资项目,但这个项目不一定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尽管P增加了,意味着分母上的人均P增加了,但是上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却未显著增加,这样P 含金量就不会高。

  第三梯队如何提高P含金量?长期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通过《中国经济周刊》向第三梯队的省份提出 ,“第三梯度的部省份,在关注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更加重视民生和公共服务的投入。而东部的那些富裕省份,还是应该拿出更多的利益投入到 民生和公共服务中。”

  需要说明的是,往年关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算法,采用的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人口占比。之所以采取 这种算法,是由于2014年之前,各地统计机构并未公布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据,所以根据专家,人均可支配收入采用近似算法,即由“(城镇人均可支配收 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人口占比”计算得出。

  2014年情况有了大变化。截至2015年2月12日,全国累计20个省份以形式对外公布了其2014年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上海、 、安徽、甘肃、青海、、、新疆、、天津、重庆等11省份未公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公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其中,甘肃、上海、仅公布农民人均纯收入)。

  上述11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中国经济研究院根据 2013年末上述11省份城镇人口及农村人口占比,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得到。对于这种算法,据《中国经济 周刊》部分省份统计部门了解,此种算法与他们的计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算法一致。

  因目前公布人均P 省份仅、、安徽、广东、海南等5省份,因此此次排名中人均P的数据为2014年P与2013年末当地常住人口之比而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