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社区服务中心“换新衣”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挂“社区医院”的牌子,这不是走走过场,也不是简单的挂个牌子、改个名字。而是要在全体市民的监督和实践下,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全面转型和升级——
今年4月19日,央视《焦点访谈》聚焦江苏南京社区医院建设;4月25日,国家卫健委把全国社区医院建设试点启动会搬到了南京。作为国家首批20个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挂“社区医院”牌子的建设试点省市之一,南京已有9个服务中心成功完成了“华丽转身”,将“丢掉”的医疗服务能力重新拾起来,实现公卫服务与医疗服务两条腿走路,担起基层首诊的重任,缓解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社区服务中心“换新衣”
据江苏省市卫健委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无论是人才储备还是硬件提档、科室设置,都无法一蹴而就,南京为此先后出台多个文件,从降低基层卫生人才招录开考比例、打通基层人才晋升通道,到提高薪资待遇等多方面为基层引才、留才“护航”,一系列创新改革措施破解了一个个难题。
说起“社区医院”挂牌后的变化,社区居民最有发言权。在铁心桥社区医院看病的田老先生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以前我都是在大医院看病,然后回社区拿药,现在在社区医院可以看病、拿药一起完成。”他表示,最关键的是,平日里在大医院一号难求的专家,经常会来社区医院坐诊查房,在这里看病能跟专家进行长时间交流,哪像大医院还得排队两小时,看病两分钟。
铁心桥社区医院外科副主任医师蒋永胜介绍,以前他们一天看的病人,大多是来开药的,少有几个来看病的也大都是擦伤、划伤的小包扎问题,一个外科、两个医生就能应付;现在完全不一样了,一个外科需要六七名医生在门诊、病房之间轮转,不仅要看病还要做手术,胆囊切除、阑尾切除、骨折内固定等手术已成为常规手术。工作变得越来越忙,收入也是节节攀升。2005年左右,蒋永胜每月固定收入800元-1000元,而去年到手的收入超过了20万元。
民生服务“南京模式”全国推广
社区卫生中心完成“华丽转身”只是南京市民生服务保障水平提升的一个缩影。如今,民生服务“南京模式”将向全国推广。
《慈善公益报》记者从南京市民政局了解到,从今年7月起,全市低保标准从每月860元提高至900元,城乡特困供养对象、困难残疾人、孤儿、困境儿童等对象的保障标准与低保标准同步提高。这意味着,全市约有11万困难群众直接受益。除了低保金外,相关部门还出台了很多优惠帮扶政策,包括医疗、教育、住房等救助,水电气、有线电视等减免,以及每年底的春节慰问。另外,在物价上涨过快时,还发放物价补贴。根据民政部门提供的数据,每名低保对象每月获得的优惠减免约400元以上。也就是说,南京市低保对象实际月人均收入已经达到1300元以上。
针对日益严峻的养老形势,南京在新增养老床位、养老服务中心等方面下功夫。截至今年上半年,该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超过146.8万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其中,65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99.65万人,占总人口的14.3%,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下半年,该市还将继续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重点在全面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推动养老机构配套设施升级、实现主城区社区助餐点全覆盖、鼓励开设家庭养老床位、扩大养老服务时间银行试点范围、发展互助养老上发力。
今年上半年,随着南京市社会建设持续进步,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医疗、养老、教育等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老百姓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高。
- 标签:
- 编辑:小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