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我歌唱我心
教师无意中发现聋孩子们非常渴望音乐、渴望唱歌,于是大胆实践,组织了本校首届聋生演唱会。在演唱会取得巨大成功后,以本次演唱会为基础和题材,为高一年级的同学们上了这节辅导课。目的在于通过这节课,让学生进一步明白:我们可以用身体感受音乐,还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歌唱!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聋生勇于挑战自我的品质。
辅导过程分四个环节。首先让学生尝试用气球感受音乐并能够正确区分音乐所表达的感情(美国的聋人朋友在听音乐会的时候就抱着气球);然后,通过观看首届聋生演唱会的录像,让学生相信聋人也可以唱歌;接着,观看采访录像和杭州日报,让学生了解健听人与新闻媒体是如何评价聋人唱歌的,以此揭示出本课主题;最后,请两名聋生现场唱歌,激励、带动所有学生共同歌唱,并再次揭示本课主题。
(1)请两名同学用双手轻轻抱住气球,他们通过气球的震动感受到了《命运》的旋律。第一次借助气球感受到音乐,这两名同学一脸的惊喜。其他同学非常好奇,纷纷要求试一试。
(2)给每个同学都发一个气球,聋人心理,尝试用气球感受音乐,所有学生都很专注,并纷纷告诉老师:感觉到了!
声音的本质就是震动,气球可以敏感地反应空气的震动从而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旋律。同学们听的时候很认真,回答问题时非常主动地说出了真实的感受。部分学生还抱着气球随着音乐的旋律打拍子。
分别播放动画片《梁祝》的两个片断。片段A为风雨夜梁山伯惨遭马家毒打的镜头;片段B为梁山伯与祝英台追逐嬉戏的镜头。(这两段动画片都是没有声音的)
再分别播放两段《梁祝》交响乐。第一段a为轻松活泼的,另一段b是低沉、阴森、可怕的。请学生用气球体会音乐的不同感觉色彩。
师:两年前我在自己班里组织了一个小晚会,有一个同学他自告奋勇地要唱首歌,我觉得很奇怪,聋人也可以唱歌?结果他唱的时候同学疯狂地为他鼓掌、拍桌子、跺脚,我被惊呆了,也被深深震憾了。后来我还看到有的同学偷偷地哼歌,有的同学把耳朵贴在音箱上……终于我明白了,大家也是很渴望音乐,喜欢音乐的。因此今年四月,我组织了首届聋生演唱会。那精彩动人的场面令人难以忘怀!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那晚精彩的瞬间!(播放晚会的精彩片断)
《杭州日报》:“其实对于聋生来说,唱歌并不是最难得的,最难得的是走上舞台的那份勇气、那份自信。从他们的歌声里,我听出了自信和勇敢,还有坚强。他们的歌声深深震撼了我。我为无声世界里的歌声喝彩!”
现场气氛非常热烈,唱歌的学生非常努力也非常投入,有几位老师哭了,所有的学生和听课的老师一起为他们打拍子、鼓掌,并涌起了歌唱的冲动。
师:其实,我们不仅可以用歌喉来演唱,我们还可以用我们的手语、用我们的心灵来唱歌,甚至我们还可以打着拍子跺着脚来歌唱!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歌唱!请起立!
考虑到学生们的听力损失程度不同,所以请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用口语、手语、打拍子等各种方式来歌唱,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歌唱。
师:其实老师不在乎同学们唱得多么优美动听,只在乎大家有这份歌唱的勇气!音乐是属于每一个人的,我们可以用身体感受音乐,还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歌唱。音乐不仅仅属于声音,它更属于心灵。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同学们能够勇敢、坚强地面对困难、直面人生,勇于挑战自我。
师:最后,噪音和听力保护,老师送给大家一首歌,《真心英雄》,请大家一起歌唱!也请在座的老师们和我们一起歌唱!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情况,用口语、手语、打拍子等各种方式来歌唱。现场气氛非常热烈,同学们和听课的老师们共同歌唱。掌声中结束本课。
1.主题鲜明。课堂导入和整个流程自始至终贯穿主题:我能行,我可以生活得更好。凸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次辅导课让学生深刻地明白,他们也可以享受(体验)音乐,也可以歌唱——用自己的方式歌唱。本课以新课程 “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理念,让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
2.教师引导清晰。感知、体验、操作,课堂环节一环紧扣一环,并不停留在认知层面上,而是非常立体地、有深度的引导。
让聋孩子们体验音乐、尝试唱歌,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而借助“气球”来体验音乐的方法,虽源于海外,但在我校亦属首次。
本课秉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从聋生的实际情况取材,对聋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感染力,引导聋生保持蓬勃朝气、旺盛活力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将德育生活化。本课还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发,培养聋孩子勇于挑战自我的品质。
4.师生互动好。教师自如地跟随孩子们的情感体验,随着问题的逐步深入而深入,教师和学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课堂教学的效度很高。
这次辅导课,是“这所特殊学校的老师用一个老师的情感,为这群特殊的孩子做了一件特殊的事。这件事对一个生命来说永远是无法估量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