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南宁文化  影视

2019政协工作回眸 | 助力脱贫攻坚 让贫困地区充分享受均等公共法律服务

一场车祸,让一个原本和谐美满的家庭,失去家庭主要生活来源,背上高额的外债,陷入巨大的困境中,这样“因案致贫”“因案返贫”的问题在一些贫困地区依然存在。而法律援助人员等公共法律服务力量相对保障不足,贫困地区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不足,公共法律服务供给问题成为必须花大力气解决的问题。

在今年1月召开的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市政协委员、民进南岸区委委员、南岸区人民检察院检察七部主任吴言才就提出了《关于加强贫困地区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助力脱贫攻坚的建议》的提案,建议通过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贫困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公共法律服务。近一年过去了,现在的情况如何呢?

▲吴言才(右一)在区县调研。

调研:驻村律师连单独的办公桌都没有

12月20日下午,当记者见到吴言才时,他刚从外面办完事回到办公室,法律书籍和材料将他办公室两张办公桌和茶几都堆得满满的,除了电脑几乎放不下任何私人物品。

“那是去年四五月份,刚热起来的时候,两三天时间,我们走了五六个较为偏远的社区和村子,调研中的所见所闻,以及我在工作中接触到的许多案例,才使得我提出了这个提案。”吴言才说,在今年1月召开的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他提出了《关于加强贫困地区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助力脱贫攻坚的建议》的提案,而这一切都源自去年夏天他参加的一次关于创新社会基层治理方面的调研。

“在其中的一个村子,这里有专门给驻村律师设立的办公场所,虽然比较简陋,但也算是在村委会边上。从访谈情况看,律师来的次数十分有限……”对于去年调研时的情景,吴言才依然记忆犹新。而在有的村子里,根本就没有专门的法律服务场所,律师来了之后,不但没有桌子放电脑,要和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共用一张办公桌和一条凳子,法律资料、查询电脑等服务设施也十分缺乏。法律服务者“坐无定所”,不少贫困地区特别是偏远农村基层,“一村(社区)一律师(法律服务者)”难以做到全覆盖。

村(居)法律顾问法律服务补助标准不高,且城区与较偏远贫困乡村之间的补助标准缺乏合理的差异性,这也是许多律师不愿意去偏远农村基层的原因。“城市社区案件资源相对又比较丰富,律师们在这里进行法律服务,很容易就找到案件线索。而去那些偏远的乡下,来回就要四五个小时的路程,而且案件资源较少,因此很难调动驻村律师积极性。”但吴言才又告诉记者,反而是那些居住在偏远乡村的居民,由于律所等法律服务资源严重匮乏,而且贫困人群也无力聘请律师等法律服务者,对公共法律服务的依赖度更高。

对贫困群众法律援助的覆盖面不足、贫困地区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不足、公共法律服务协作机制不健全,与贫困群众涉法矛盾纠纷不断增加,申请法律援助案件的数量逐年递增的需求还要一定差距。在提案中,吴言才提出了这三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

案例:一场车祸让一个家庭致贫

对比其他致贫原因,如因病致贫,“因案致贫”的情况虽然不多,但也是脱贫攻坚路上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去年一次关于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内容的座谈会上,吴言才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引起了与会者的高度关注。

吴言才告诉记者,今年他接触到了一个案子就是“因病致贫”的典型,引人深思。

“这家人来自农村,夫妻两人三十多岁,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父母年岁已大。”吴言才说,这家人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丈夫的收入,但在一起车祸中,丈夫被撞伤,在医院抢救了一段时间,但依然没能将人救回来。而这样的变故,几乎将整个家庭摧垮:老父母几乎没有任何收入,妻子每个月打临工只有2000元左右收入,还要负担两个孩子的学费等开销。丈夫在车祸后,抢救的费用也十分高昂。更关键是,肇事司机基本没有赔偿能力,法院判决的100多万元赔偿费用难以执行。前前后后,这个家庭又背负上了二十多万元的外债,该交通肇事案件给被害人家庭造成生活困难“这本不是一个贫困家庭,但因为一起车祸事故,导致了生活困难。”

因此吴言才在提案中,也提出了健全公共法律服务精准扶贫机制、强化贫困地区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保障、完善公共法律服务扶贫协作机制的建议。

目标:面向贫困群众实现“7个100%”

让吴言才欣慰的是,该提案被作为“市领导督办重点提案”办理,很快得到了市司法局、市高级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等单位的回复。

在市司法局的第二次回复中,市司法局表示,至2020年,面向贫困群众的公共法律服务将实现“7个100%”: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工作室规范化建成率100%,党委政府律师法律顾问覆盖率100%,村(居)法律顾问覆盖率100%,乡镇调解委员会专职人民调解员配备覆盖率100%,矛盾纠纷调处率100%,建档立卡贫困户法律援助率100%,法治教育覆盖率100%。

今年7月,吴言才与其他市政协委员来到武隆区进行实地调研。调研中他们发现,当地建立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已建成27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和210个法律服务工作室。武隆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置了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法律咨询等工作岗位,开通了“12348”平台热线,40余名律师每天轮流坐班。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实行“预约+赶集日到公共服务中心坐班”的形式,并在月初制定好值班计划向社会公布。当地还依托各村居便民服务中心设置了法律公共服务工作室,以乡镇为单位建立法律顾问微信工作群,为村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

做法: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升级改造

市司法局介绍,在加强贫困地区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健全公共法律服务协作机制、加大公共法律服务精准扶贫等方面,今年以来他们都通过各项措施进行落实。例如吴言才所提到许多村社无专门的法律服务场所,法律服务者“坐无定所”的情况,他们就重点加强了贫困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建设,全面实施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提升,今年年底前全部贫困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完成升级改造,增加配备自助服务智能终端、远程视频咨询会见设施,方便群众及时、就近获得法律帮助。

今年年底前,还将实现全部贫困村配备法律顾问,定期或按需进村入户开展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法律服务活动,利用电话、微信等提供远程服务,建立工作纪实、业绩考核、经济补贴等制度,充分发挥第一线服务职能作用。鼓励、引导主城区、区域中心城市的律师事务所、司法鉴定机构、仲裁机构等到贫困区县设立分支机构,指导贫困区县改善投资创业环境、出台吸引人才优惠政策,发挥市场杠杆作用,推动优质法律服务资源向贫困区县有序流动、均衡配置。

各级各类政法部门也将加强扶贫协作,对于社会救助、司法救助、法律援助对象,全面落实经济困难状况简化审查、结果互认和费用减免、经济扶助等政策,保障贫困群众获得必要的、基本的、免费的公共法律服务,切实防止当事人“因案致贫”“因案返贫”。

上游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