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红色故事 讲革命精神丨吕玉久:火海救人的志愿军战士
吕玉久塑像
重庆日报消息,滚滚浓烟中,几名刚被救出火海的女子惊魂未定,救她们的是两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他们的脸被大火熏黑,头发多处烧焦,衣服上还冒着烟……其中一名战士就是吕玉久。
此时是1953年4月21日上午10时,大火在朝鲜黄海道平泉郡金刚山一个小山沟里蔓延。为抢救被大火困住的朝鲜妇女,吕玉久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年仅22岁。
“吕玉久来自重庆荣昌,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他慷慨地奉献出自己的一切,他对党和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其英勇事迹值得世人学习。”1月10日,荣昌区荣隆镇吕玉久烈士纪念广场上,荣隆镇人民政府党政办工作人员罗双琪给记者讲述了吕玉久的故事。
乐于助人的“四川小子”
1931年9月,吕玉久出生在四川省荣昌县油菜乡凉风村(现重庆市荣昌区荣隆镇玉久村)一个贫苦家庭。1950年,吕玉久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成为志愿军第63军187师担架营3连战士。
在朝鲜战场上,吕玉久常常不顾个人安危抢救受伤的战友。这个贫苦家庭出身的战士,仿佛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几乎不给自己空闲的时间,一有空就和搭档张明禄练速度,随时准备以最快速度将受伤的战友抬下火线接受救治。
在连队,他工作积极,每有紧急任务,总是第一个报名参加。他还是个乐于助人、性格乐观的人,常常将自己在老家捡煤、挑煤的一些趣事讲给战友们听,战友们特别喜欢这个“四川小子”。
奋不顾身扑进火海救人
1953年4月21日上午10时左右,美军飞机向朝鲜黄海道平泉郡金刚山投下大量燃烧弹,山上顿时陷入一片火海,50多名当地老百姓和400多名志愿军战士赶去救火。吕玉久和张明禄所在的班夜里奉命执行任务,到起火时才睡了三四个钟头,但一听说起火,他们马上拿起灭火工具,径直朝山上跑去。
“我们快上山打火,不然朝鲜人民的仓库就要受损失了!”张明禄边跑边喊道。在救火的队伍中,吕玉久和张明禄最勇敢,哪里火大,他们就到哪里去扑火。脸被熏黑,头发被烤焦,他们也不管。
但燃烧弹造成的火势特别大,这里扑灭,那里又燃烧起来。星星点点的火苗经风一吹,又窜起来。吉时子、李贞淑、郑景南、申善花4名朝鲜妇女被大火围困,伏在地上痛苦地哭叫着。吕玉久和张明禄奋不顾身地扑进火海,一人背一个分两趟把她们全救了出来。
下午两点多钟,好不容易扑灭的南山头北面小山沟里又冒起了黑烟。吕玉久率先发现情况,他来不及招呼更多战友就飞跑过去。张明禄随后看见,也紧跟了上去。那山沟满是野草和枯树,大风一吹,火势更加凶猛。朝鲜妇女李浩世、崔春凤、金善玉和郑玉男正迎着火头、忍着呛鼻的浓烟在地上割草,以免火势蔓延到志愿军堆放物资的防空洞。一阵大风吹来,火焰飘来卷去,瞬间将4名女子包围。她们昏昏沉沉地找不到逃生的路,又站立不稳,紧紧抱在一起,惊恐地哭喊。
情况万分危急!吕玉久和张明禄先后赶到,两人一前一后冲进去,一人背一个再拉一个,一边用朝鲜话喊“火太大,快跑啊”,一口气跑出二十多米,把她们安置到防空洞里面。
再次返回火势蔓延的山沟时,吕玉久和张明禄已经有些体力不支,但依然奋勇冲进火里,搜救被困人员。
这一次,他们没能再出来。
被追认为中共党员
同年8月2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和朝鲜黄海道平泉郡人民政府为吕玉久和张明禄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并在金刚山树碑纪念,碑上用朝、中两国文字铭刻下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吕玉久、张明禄的英雄事迹。
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授予吕玉久“特等功臣”“二级爱民模范”称号,追认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与此同时,吕玉久的出生地凉风村被改名为“玉久村”。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其中就包含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罗双琪说,吕玉久对党和革命事业无限忠诚,他助人为乐、舍己救人的国际主义精神值得后人永远缅怀和学习。
原标题:吕玉久:火海救人的志愿军战士
- 标签:
- 编辑:小东
- 相关文章